王 玲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北京 100000)
关于北京市民办养老机构的问题研究
——基于北京市若干民办养老机构的实证调查
王 玲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北京 100000)
自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养老一直面临巨大的挑战,民办养老机构在解决我国养老问题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在调查了北京若干民办养老机构之后,发现北京市民办养老机构仍存在机构分布不合理、与公办机构发展差距大、医疗服务资源和护理人员短缺以及自身存在一定风险等问题。
民办养老机构;困境;影响因素
根据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15年发布的《北京市2014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底,北京市65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200万,占总人口的15.0%。而北京市早在1990年就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比我国的平均水平要提前10年,是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老龄化的加剧和家庭结构的缩小,意味着社会养老将承担更为重要的作用,而民办养老机构在解决社会养老压力当中的地位也将日益重要。2015年8月1日实施的《北京市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实施办法》提出,所有政府拥有所有权但尚未投入运营的新建养老设施,将逐步交由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进行运营。该实施办法的提出意味着政府更加重视民间资本对于丰富养老服务市场的刺激作用,充分鼓励社会办养老。但在实际运行中,相较于之前公办养老机构发展所享受的资金补贴和政策优惠,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普遍面临投入大、收益慢、收费高、政府补贴难以到位等问题,加之公办机构的市场挤压,民办养老机构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举步维艰。本文基于北京市若干民办养老机构的实证调研数据,分析民办养老机构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旨在为促进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推动养老保障体系统筹建设提供参考。北京市民办养老机构的存在问题: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北京市的民办养老机构目前存在数量和地区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从2013年北京市各区县的养老机构数量来看,养老机构主要分布在远郊区县,远郊区县的养老机构数量为249家,占全部养老机构378家的65.78%。也就是说,市区和郊区县的养老机构数量为129家,占全部养老机构的34.13%,具体各区县养老机构数量见图。与此同时,老年人居住地分布又相对集中在市区和近郊区。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他们更愿意居住在熟悉的社区中,这就造成老年人分布与养老机构分布不匹配,导致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偏低。
根据调查可知,老年人口内部差异显著,养老服务个性化需求特征明显。但现阶段民办养老机构的设施和服务等显然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缺乏层次化的特色服务。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的差别导致服务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可养老压力的增大使很多人看到了养老市场存在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使得很多人开办养老机构存在盲目性和失范性。大多数的民办养老机构仅在日常照料等基本生活方面提供服务,对于老人在营养建议、精神文化、心理慰藉等方面的多样需求却无法满足。例如,目前对失独老人的心理慰藉服务在民办养老机构中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使得“机构”味过浓,老年人并不愿入住。可见。现阶段民办养老机构所能提供的养老服务远远不能满足老人多元的养老服务要求,其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在减退,失能半失能老人日趋增多,对医疗护理特别是具有医疗资质养老机构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医疗服务问题一直是北京市乃至全国民办养老机构的短板。根据调研可知,目前北京市410多家养老机构中只有97家和医疗机构建立联系,50多家养老机构内设具备医保定点资格的医疗机构,而其中民办养老机构屈指可数。养老机构医务室虽可以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协议,但是,到底有多少家医疗机构具备医保定点资格则尚未可知。多数民办养老机构不具备医疗资质,专业医疗服务欠缺给老年人生活带来不便,难以满足老人对长期护理、医疗康复的需求。并且养老机构主要分布在五环以外,医保定点医院的分布与其分布并不一致,真正靠近医保定点医院的养老机构数量有限。即使养老机构与附近的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就医绿色通道,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老年人就医。对于一些老年痴呆患者,老年精神病患者等特殊群体的专业化服务严重不足,充分说明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供给还很不充分。
所谓的“护理员荒”问题是指养老护理人员严重短缺,这个现实全国的民办养老机构都存在,北京市的民办养老机构也不例外。根据调查数据可知,北京市的民办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队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专业技能差且人员流失严重。主要原因是出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不能离开老人太久,加上护理员多来自于外地,在京无处可去,所以每天工作时间均超过8小时,甚至全天候工作。可由于目前养老机构受生存维持的限制,无法为其提供更高的薪酬待遇。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认为养老护理员是伺候人的,社会地位低。养老机构的负责人一致反映,护理员招聘渠道不畅通,主要靠朋友介绍和在职护理员介绍,社会招聘渠道缺失导致护理员招聘难。即使招聘后,护理员的工作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短的甚至于3~6个月就会离开或者去另一家养老机构,流动性较大。根据调查走访可知,目前养老院雇用的护理员多数不签劳动合同,或者以劳务派遣形式输入,对于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保障体系不健全。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的发展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影响到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满足。
[1] 原新:《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形势与问题》[J],理论视野,2007,(09)。
[2] 吴吉惠. 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感研究[M]. 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3] 董红亚. 养老服务社会化“嵊州模式”研究[M]. 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4] 于新循. 论我国养老服务业之市场化运行模式及其规范——基于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和以房养老等模式的法律分析与探讨[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王玲(1991.08-),女,汉族,山西省晋中市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C913
A
1672-5832(2016)08-0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