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永远没有“二线”

2016-11-26 23:08李剑力陈亚静
支部建设 2016年16期
关键词:施工方林权百姓

□ 李剑力 陈亚静

共产党员永远没有“二线”

□ 李剑力 陈亚静

韩华,今年50岁,是黎城县黎侯镇政府的一名基层党员干部,1982年10月参军入伍,1989年3月复员,时年8月被省委组织部聘为乡镇聘用制干部,一辈子在乡镇摸爬滚打,没有当过什么像样的大干部,最大的“官职”是撤乡并镇前任李庄乡副乡长。2001年3月被任命为黎侯镇政府下属的股级事业单位——黎侯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尽管保留了副科级工资待遇,但身份却由公务员变成了事业编制,用现在的话说是退居二线,但仍然闲不住,坚持在一线为群众做些服务工作。由于走动多了,与群众亲了,以至于附近的家犬也不把他当外人了,见了他也不叫了,所以有人戏称他是不折不扣的“狗不咬”式干部。

感情真,同群众“亲”

1989年3月,韩华怀着浓厚的“百姓情结”成为了一名基层干部,从那时起,他就坚持进百家门,知百家情,晓百家事。2006年退二线后,仍然坚持进村入户,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记一路,对农村老百姓的基本情况都了如指掌。群众也喜欢找他拉家常,诉家情,对他的亲近感越来越强。回首27年的基层工作,韩华说,群众工作就是要用真心,动真情,只要你叫得出群众的名字,群众自然就亲近你这个干部,只要你到过群众家里吃过饭,拉过家常,群众自然就和你没有距离,只要你天天去找群众做工作,群众自然就不会找你“讨说法”。

服务勤,让群众“认”

为掌握真正的民情,韩华每月坚持下村入户20天以上,“村村走得勤,处处认得人,家家进得门”。2006年,镇党委、政府任命他为岩井片片长,负责8个行政村的包片工作。上任后,他进村庄、入农户、到地头,跑遍了岩井片的8个行政村600来户。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他首先从元南、好地港两村40多户农民的吃水问题入手,积极向上争取资金5万元,发动群众集资3万余元,分别在元南村和好地港村中建了能容纳500多方、120余方的蓄水池,解决了2村43户138口人的吃水问题。之后,他又借省政府“十个全覆盖” 补助资金这一机遇,千方百计筹措15万元,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对元南、好地港的两村的9公里通村路和2条主街、8条巷道进行了水泥硬化,硬化面积达1.8万平方米,使昔日“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历史得到了改写。

处事公,令群众“服”

农村老百姓凡事讲究一个公字,只要你处事公开、公正、公平,熟人生人一个样,领导、同事、老百姓一视同仁,不徇情、不藏私,你在群众心中就会有威信,说话自然就有分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乡镇工作的一个难点,2009年韩华负责林业确权勘界工作伊始,由于过去山林四至界线描述不清,农户与农户间有许多林权纠纷,有时因界线之争,便会引起双方大动干戈。为确保林权改革达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百姓得实惠”的目的,他一方面刻苦钻研林改政策、林改技术等问答书籍;一方面带领林改技术员早出晚归、翻山越岭实地勘界。之后,他将勘界情况张榜公布,由于韩华注重公开、公正,从不夹杂个人私交感情,全镇45201亩林地和5.8万余亩荒山全部按林改政策落实到户,赢得了百姓的认同。

身子正,使群众“信”

作为一名30多年的老党员,韩华十分注重自身形象和声誉,努力做一个干干净净的清白人。2008年,他分管协调西气东送岩井段10公里输气管道占地工作,经常深入现场,帮助施工单位解决了许多占地协调问题,施工单位的老板为表示感谢,逢年过节送上一条烟或几瓶酒,他都婉言谢绝;有时,施工方盛情邀请吃顿便饭,他都予以拒绝,尽量不给施工方增加负担。韩华认为,这些都是分内之事、应尽之责,不需要感恩言谢。由于他协调有方,不但没有发生讹诈等问题,而且还确保了施工方和百姓的利益,从而获得了百姓和施工单位的充分信任。

退居二线16年来,韩华同志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基层群众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只有退居二线的干部,没有退居二线的党员。

(责编:郭宁虎)

猜你喜欢
施工方林权百姓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百姓看家“风”
论合同管理与工程造价之间的联系
工程造价和工程造价风险分析
浅谈监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
建设工程管理中施工方的签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