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燕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 300204)
行为主义与心灵主义语言习得理论对比及在外语教学上的不同体现
薛 燕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 300204)
行为主义和心灵主义语言习得机制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尝试解释儿童的语言习得,它们各自具有利弊,行为主义强调外在环境的刺激-反应,心灵主义强调主体内在的机制作用。它们具体运用在外语教学上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理念,行为主义,强调教师的强化作用,和对语言规则的反复操练模仿,产生了语法-翻译教学法,听说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心灵主义强调教师要发现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动机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它们各自在语言教学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其实,二者的作用都不可小视,将两者结合起来能对语言习得有更好的解释,也能在教学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心灵主义;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教学
1.1 行为主义的语言习得理论
行为主义的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解释言语行为最合适的模式就是刺激—反应论,特别是工具型的条件反射论。它主张:要观察语言行为就必须找出话语和产生它的环境之间的规律性,找出话语与对它做出反应的话语之间的规律性。(桂诗春,2000,p. 173)因此,同一句话,学会说和学会听它是两个不同的学习过程。但是,我们试想,如果按照这样的模式,学习语言必须对无数的语言组合进行强化才能得以内化,这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对于解释儿童在短时间内掌握一门语言是不合理的。因而,在此基础上,Osgood和Mowrer等人提出了“传递”论(Mediation Theory)。
传递论在单纯的强化论基础之上,考虑到了人自身的感觉和思维方面的反应。但是,传递论不愿意放弃刺激-反应的基本模式。
1.2 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的困境
1.2.1 语言的习得不一定是强化的结果。我们在观察当中就会发现,儿童在学习母语的过程当中,不会对小孩的每一句话都给予正面或者负面的强化的。但是,我们也需要承认强化的作用。
1.2.2 儿童语言的习得一定是通过模仿大人吗?我们都知道人们会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儿童也是这样的,对于这种情况刺激-反应论也是给不出解释的。儿童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会进行模仿,但是这种模仿是有限的。
1.2.3 传递论的不足之处。传递论试图在客观事物和语言符号之间找寻一对一的简单联系,无法解释语言的复杂现象。
2.1 心灵主义语言习得基本观点。关于语言习得的理论,著名的语言学家Chomsky提出了心灵主义语言习得理论。Chomsky认为,儿童天生就有一种适宜学习语言并且是人类独有的知识,这种知识体现在“语言习得机制”里面。语言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系统,但是儿童能在出生的前几年就习得,而且是在智力和身体都发育不完全的情况下,就顺利掌握自己的母语,Chomsky认为这只能归咎于是人类有一种遗传的机制。(桂诗春,2000,p. 181).这种内在的语言习得机制,在外界环境的激活下起作用。
2.2 心灵主义存在的问题和困境。首先,心灵主义的“语言习得机制”只是一种假设,不能得到确切的证实。因为要想看出儿童是否具有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就必须观察那些天生既没有生理缺陷,又没有接触过语言的儿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两个条件很难同时具备。
其次,心灵主义者所强调的“语言习得机制”究竟包含有一些什么内容?如果有所谓语言习得机制的话,这种机制也不能直接告诉我们儿童语言是什么样的,只能帮助儿童去发现语言是怎样的。而且,心灵主义的支持者容易将一些解释不了的现象都归结到天生和内在。
再次,心灵主义虽然承认环境能促进语言的学习,但是它低估了环境的作用。
3.1 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强调对客观事物的缜密观察,忽视主体思维,感知,情绪等内在因素对语言习得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儿童语言的习得是对大人的模仿,是在外界环境刺激下做出的反应。心灵主义语言习得理论恰巧相反,强调语言是人内在机制的作用,提出人类独有的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是语言习得最重要的因素,而环境只是起到了激活的作用。
3.2 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是建立在实证主义具体的实验基础上,是有实实在在的实验证实了的,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而心灵主义语言习得理论是建立在主观假设基础上的,我们无法得到确切的证实,到底语言习得机制包含些什么内容。
3.3 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过于将语言僵化为是建立在一个个刺激反应基础上,但是人类语言在儿童时期很快习得,并且儿童就能够对语言创新表达,显然解释力不足。
语法-翻译教学法、直接教学法、耳听-口说教学法都是在行为主义理论之下产生的不同教学方法,它主要强调: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刺激、反应、强化形成的习惯,因此语言学习是对句型的反复模仿操练,从而强化,再而内化。
学习在二语学习过程中会借助母语的规则。如果该规则能适应目的语的语法规则,则是正迁移,否则就是负迁移。
语言教学应同时对母语与目的语在发音和语法规则上进行比较,从而预测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错误。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刺激,并对学生的反应要给予及时的反馈。
相反地,在乔姆斯基心灵主义语言习得理论的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就是:
心灵主义语言习得理论强调了语言学习者主体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教师的作用也给予了不同的定位,认为教师要及时观察并了解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保持学习动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也有其积极的作用,并认为错误也对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并且,乔姆斯基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词汇的学习,词汇的属性和特点,因为,他认为学生具有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只需要设置参数就可以学到语法规则。
[1] 都建颖. (2013).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 桂诗春. (2000). 新编心理语言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 季月. (2005). 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理论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G42
A
1672-5832(2016)08-00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