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晓丽
浅析宴会口译中的译员角色和主体性意识
冀晓丽
本文以2014中国(宁夏)国际牛羊肉产品及设备展览会的宴请口译实践为基础,结合案例分析宴会口译中的译员角色和主体性意识,认为宴会口译过程中为促进交际目的更好实现,译员不仅扮演着语言转换器的角色,更应作为交际参与者充分发挥主体性意识,最后一节,就宴会中的口译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本报告能够为参与宴请场合的译员提供些许借鉴和帮助。
中国对外交往不断加深,宴请是外事交往和商务往来中不可缺少又最常见的交际活动,对促成交际目的达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际性商务会展的宴请中,口译员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媒介和润滑剂,其重要性不容小觑,对宴会口译中译员的角色及主体性意识进行探讨十分必要。
笔者有幸参与了2014中国(宁夏)国际牛羊肉产品及设备展览会的自治区领导会见宴请的口译任务,经过实践,笔者意识到,在宴会口译过程中,译员不仅具备语言转换功能,为促进宴会参与方交际目的更好实现,译员应在交际过程中“显身”,交际过程充分发挥主体性意识。本文结合口译案例讨论宴会口译过程中译员的角色和主体性意识,总结了该场合下的口译策略。
传统翻译理论要求译员完全忠实于原文,波赫哈克在《口译研究概论》中也提到,最为广泛认可的口译要求是,必须忠实于源语。然而,随着跨语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日益频繁,译界对口译译员角色的看法也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译员应根据具体的情景适当转换角色。任文认为,经验丰富的译员会把自己视为交际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共同构建者。笔者认为,将任文等学者关于译员角色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中,能够取得较好的交际效果。
例1:在宴会开始的致辞之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方的两位主要领导都在谈论下午的论坛议程以及会议内容,两位外宾一直处于冷场状态,稍显尴尬。笔者为了避免外宾尴尬,主动发起对话,向外宾简要介绍了下午的会议内容“The meeting this afternoon will be related to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beef and mutton, Mr. Zhao said this is a very good opportunity for us to learn.”
因中方领导间的对话并不涉及不便转述的敏感话题,所以笔者为调节现场气氛、避免外宾尴尬而主动发起对话,充分体现了译员作为活动参与者的角色意识,也为实现更好的交际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纵观中西方口译研究的历史,对口译译员“隐身性”的隐喻诸如“舌人”、“仆人”均强调译员要以中立的立场完全忠实于原文,不得在译出语中
加入个人感情色彩,各行业协会出台的译员职业守则也都不约而同地要求译员忠实于原文。但文字是死板的,人却是鲜活的,笔者以为,在宴会正式开始前偏向会议口译的致辞部分,因氛围严肃、讲话内容也往往是事先准备好的,鲜有信息重复和表达错误,因此,译员应尽量忠实于译入语,避免在翻译过程中融入个人感情色彩。而在席间的交谈中,因交际氛围、语言较随意,译员应更加注重各方的交际目的而非语言本身,将自己视为交际活动的参与者,以促进交际目的的达成为己任,扮演好交际“润滑剂”和“协调者”的角色。
例2:在另外一次口译实践中,笔者为美国生命线儿童服务机构与宁夏儿童福利院的合作项目提供口译服务。虽然对特殊儿童的先天性疾病表述不准确,但因为笔者的亲和力、乐观态度,在美方工作人员询问记录孩子们的生活健康状况却得不到配合时笔者能够积极地以参与者的身份主动逗孩子玩耍、亲切地与孩子们交谈,促进交际目的达成,得到了主办方的高度好评。
相反,笔者以陪同口译身份参与2014中国-阿拉伯国家汽车合作论坛时,阿曼嘉宾曾向笔者抱怨活动承办方的某位译员不够“友好”,而事实上该译员的语言功底和对汽车专业知识的了解都非常到位,只是在提供专业的口译服务之余,忽略了与服务对象的交流。
在很多情况下,雇主或口译服务的接受方都更欢迎能够以交际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构建者角色提供服务的译员,而非只能扮演“语言转换器”角色的“隐身”译员。因此,译员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转换角色。
贺善侃认为,人的主体性意识是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在能动地把握自然、社会和人自身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能力。具体到口译活动中,任文认为,译员的主体性意识是译员作为口译过程中的行为主体对于自身身处其中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译员充分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内在欲求,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的特点。据此,笔者认为,口译活动中译员的主体性意识主要体现在,译员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已经超越了“语言转换器”、“传声筒”等认知,能够作为跨语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参与者,与服务对象一起参与到交际过程中,并利用其掌握双语双文化的优势,为促成跨文化交际目的达成而做出努力。
例3:中方嘉宾:是这样的,我们博览会之后,我觉得我们希望在一些,经贸组的一些企业团进行互访,进行互相考察,那么在具体项目上面,做好几个项目的对接,给中央,我们像在这个博览会之后,在一段时间之后,给国家、国务院提供一个专项的一个报告。提出一些在宁夏建立一个牛羊肉交易中心和扩大牛羊肉进口的一个,这个给具体政策的建议。我们可以通过双方,通过中外双方企业的沟通以后提出一个建议,上报给国务院。
现场译文:After this exhibition, I hope we can visit each other and we will report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at we will expand the import of beef and mutton.
讲话人此处信息冗余较严重,如果字对字翻译势必影响外宾理解,甚至使嘉宾对译员产生怀疑,笔者在翻译时根据判断对信息进行过滤,仅表达主要内容。但这个案例中笔者遗漏了一个信息“建立交易中心”,更正后的译文为:I hope we can visit each other after this exhibition,and we will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 our report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at we hope a trading center can be built in Ningxia which will help to expand the import of beef and mutton.
例4:在席间谈到希望国外的清真牛羊肉能通过宁夏的Halal认证中心这个口岸进入中国时,外宾与笔者之间有如下对话:
外宾:I’m very interested (that) they are interested about the business from Uruguay selling to China halal beef in carcasses, the whole animal.
笔者:Whole animal?
外宾:Yes, with halal certification, and then…
笔者:Alive or?
外宾:No, no. The whole carcass with halal certification, and then you can cut it here and sell it with halal certification to the Chinese market.
现场译文:就是说我们是不是感兴趣进口整只的牛或者羊,然后我们在这儿切割,但是是有认证的。
中方嘉宾:对,集装箱的,60吨一个集装箱的大集装箱的进口,是冷鲜肉。简单说是叫白条,皮一扒掉就一只羊就过来,就叫,是叫胴体。
因为笔者对肉类进出口方式缺乏必要认知,“carcass”一词对笔者来说也比较陌生,误以为“whole animal”是指活的牛羊,经过询问终于理解了“carcass”是指将经过清真的方式宰杀的牛羊整只出口。因为餐桌边的交谈并不如会场严肃,译员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向当事人询问。
例5:在笔者参与的宴会附桌,由外方嘉宾的音译中文名为张龙引发了如下一段对话:
中方嘉宾:您的这个身材,您的形象,也符合龙头的,样子。
现场译文:Your image, your body, looks like the image of a dragon.
……
译员:The dragon in Chinese culture is a symbol of power, grandeur and success.
因为dragon一词在英文中所指的龙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译员意识到直译过去不妥,所以又做出了补充说明。
及时与讲话人沟通、必要时对所译内容进行补充,以及例1中笔者在冷场时主动与外宾交谈,都是主体性意识的体现。在前文提到的外事办公室与美国记者团的宴请中,译员多次主动发起话题,与外宾畅谈中美两国人不同的业余爱好等,融洽的氛围为外事交往的成功锦上添花。在口译实践中,译员应同时作为翻译主体和活动参与主体,充分发挥主体性意识,以促成交际目的达成而不仅仅是转换谈话者的字面意思。当然,主体性意识的发挥也要“适时适度”,比如在主动发起话题时要注意对方的文化禁忌、风俗习惯,避免谈论敏感话题或对谈话内容过分介入等。
前文中列举了一些口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为了给其他译员提供一些借鉴,笔者结合本人实践深入思考,总结出:“简译”、“补充”、“询问”的口译策略。
(一)简译
宴会的席间谈话虽涉及面广,但因其多为参与方的即兴闲谈,因讲话习惯不同造成的语言重复、冗余很常见,需要译员结合经验对语言进行加工和有效信息整合,也就是“简译”。通过简译能够提高交际效率,也不会因译语过于繁复而使参与方质疑译员的能力。
(二)补充
在例5中,因为dragon一词在英美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所指的“龙”象征意义相去甚远,这种情况下,通过补充能够有效避免误会和冲突。另外,遇到一些专业词汇或与大部分听众文化背景不符的内容时,译员也可以通过补充说明来实现更好的交际效果。
(三)询问
例4中,笔者因为对相关词汇和背景不甚了解而产生了误解,于是当场询问讲话人所指何意。宴会口译一般氛围较轻松,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及时请教各参与方是十分必要的,即便是较为正式的开场致辞,如遇到不能理解又一时无法推测的内容,不妨及时询问,但要态度诚恳,适度表示歉意。
冀晓丽(1987—),女,山西平遥人,银川能源学院外国语学院,2015年毕业于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专业,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银川能源学院 7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