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汝源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外事翻译工作的探析
冯汝源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外事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结合高校外事翻译工作的实践案例,分析口译和笔译工作中应采取的具体翻译策略,并探究高校外事翻译应具备的素质。
在全球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和传播知识是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任务。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并非新的现象,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兴起,且发展趋势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高校外事翻译作为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必备沟通媒介,作用日趋明显。
高校外事翻译是在高等教育合作交流领域发生的翻译活动,是外事翻译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指国内高等院校与国外高等院校、外籍专家学者、科研学术机构等开展活动与交流中产生的书面与口头的翻译工作。
高校外事翻译工作主要分为口译和笔译两大类,口译可细分为交替口译和同声传译,包括外宾来访的陪同翻译,国际会议、团组出访的口译工作。与普通的口译员不同,外事口译员除了担任口译工作,还充当管理者、活动组织者、礼宾员、导游、联络员、服务员、行李礼品负责人等多种角色。比如在两校商谈合作办学等场合,翻译人员还担任项目协调员、接待、管理等工作。笔译工作一般包括与国(境)外合作机构签署的合作备忘录、意向书、合作协议、来往信函、聘请外籍专家合同、学校对外宣传资料等文件的翻译。
(一)准确性原则。译语的准确是口译的基础,不准确信息的传达会造成谈话双方沟通不畅。在高校外事场合下,诸如国际会议、项目洽谈、宴会等场合,涉及的主题涵盖面较广,一般包括国家政策、学校规章制度、校训及其他社会话题。因此,口译员需要提前准备好双方交流材料,熟悉学校情况。例如,在一次会议上,校长提到该校的校训是“信、敏、廉、毅”,口译员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True, Quick, Honest, Firm”,不免听起来太过简单,不符合高校发展的学校精神。较为准确的翻译为“Fidelity, Excellence, Integrity,Dedication”,更为优雅,更容易理解。因此,“信”是口译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否则,就会影响沟通效果。
(二)时效性原则。相比笔译工作者,口译员没有很多时间权衡考虑。在国际会议、商务宴会、学术交流等重大场合,通常参会人数较多,场合正式、气氛严肃。因此,口译员需反应迅速、表达清晰,并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诗歌翻译对口译员来说是一大挑战。英语和汉语是形合和意合两种语言基本组织手段的典型代表。形合,又称显性,指借助语言形式,主要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链接;意合,又称隐性,指不借助语言形式,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实现语篇内部的连接。汉语是比较突出意合优势的语言,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而英语则是形合优势的语言,注重语言形式上的对应。因此,翻译诗歌时应译出其深层次含义,而非只是表面意义。如,英语中的谚语“The grasses are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fence.”按照字面意思,可翻译为 “篱笆外面的草总是比里面的绿”,若按照其内含意义,可翻译为“别人的东西总比自己的强”。可见,翻译不只是字面的翻译,更要考虑其核心意义,让译文更具时效性。
(三)强化交际意识。一场成功的外事口译不仅能让双方沟通畅通,也能让双方关系和谐。在一些外事场合,双方第一次见面,难免距离生疏,交流气氛乏味。此刻,口译员不仅需要完成口译工作,更要起到协调的作用,活跃气氛,从而实现交际目的。比如,一次会见外宾活动结束时,外宾赠送中方领导一套高级化妆品礼盒,并说:“This is for your wife.”中方领导无意识地回应:“哈哈,我太太啊,都老太婆了。”如果逐字翻译,外宾就会以为中方领导没领他的情,这时候需要译员灵活处理,译为:“Thank you very much! I am sure my wife will look younger wearing your cosmetics.”
(一)克服中式英语。中式英语,因其半英半汉、不英不汉,在翻译过程中会造成译文生涩、理解困难。如典型的汉英翻译中的“名词肿胀”现象,即句子里名词过多,且要位都被抽象名词占尽。
例子:由于高校老教师人数较多,急需引进提前退休的创新机制。
译文一:The age distrib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faculty necessitates immediat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early retirement programs.”
译文二: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older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should immediately introduce innovative programs for early retirement.
译文一中大量名词的中式表达冗余、复杂、晦涩,译文二中将名词转换成动词,更加简洁、准确,易于理解。
(二)适当增减、转换。
例一:If to MSU, to: Director of China Operations
Address: Missouri State University
901 South National Avenue
Springfield, Missouri 65897
United States
译文:写信请寄到:美国密苏里州斯普林菲尔德国道南端901号密苏里州立大学
单位名称:密苏里州立大学中国项目办公室,邮编:65897
由于中英文书信书写格式和习惯不同,在翻译信封上的英文地址时,要做相应的转换。
例二:Define the duties incumbent on each person or post.(分清职责)
在中文中“分清职责”的表达非常明晰,但是翻译成英文时则需要加以解释,明确具体是谁的职责。
(三)融会创新。融会创新指的是当无法找到合适的可供读者充分理解的译语时,可“触类旁通”,创新突破,产出“有创意”的译法。如闻名天下的天津小吃 “狗不理”包子一直没有较为合适的英文译法,2008年公司正式注册的英文商标“Gobelieve”非常有创意,不但发音和汉语表达很相近,含义也与“狗不理”企业一贯提倡的诚信精神相契合。又如,笔者在一位学习中文的美国留学生的博客中看到其使用“拉仇恨”一词,非常有趣。很明显,“拉仇恨”一词有“jealous”的含义,结合使用语境,可理解为“间接的追捧”,故可译为“courting envy”。如“Linda is showing off her trip in Japan, that is just courting envy.”
第一,较强的政治修养和爱国热情。“外事无小事”,外事翻译应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度、责任心和爱国热情,按照党和国家的对外方针政策、风俗习惯、外事纪律处理工作事务。在从事翻译工作中,有礼有度、内外有别、不卑不亢。周恩来总理要求外事人员做到: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高校外事翻译工作者代表的不仅是个人、学校,更是国家形象,因此要摆正位置,注意形象,维护国家利益。
第二,专业的翻译技能和广博的文化知识。高校外事翻译人员的服务对象是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留学生和外籍教师,有的也是翻译行业的佼佼者,这就需要译员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也要积累广博的知识。由于来华的身份和目的不同,来访的专家学者可能想了解国情、省情、校情,以及其专业在本地区的发展情况,如化学、生物、农学、物理、教育等;来旅游观光的人士可能想了解本地风土人情、旅游景点、历史发展等。因此,外事翻译人员要与时俱进,增强双语转换能力,努力扩展知识面,既要做“专才”,也要做“通才”;经得起顺利和挫折的考验;甘当传声筒和当好传声筒;学会机动灵活,胆大心细。
第三,良好的交际意识和职业操守。外事工作授权有限,高校翻译工作人员既要当好翻译官,又要当好礼宾官。翻译和礼宾是外事工作中的一对孪生姊妹,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依赖,互相补充。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始终存在,译员要传递信息,就要先理解再转换,而不是鹦鹉学舌;译员同时也是交际的参与者,所以要适当地进行协调与应变,达到双方交际的良好效果。同时,坚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职业操守,译员不能在翻译过程中掺杂个人想法,而是要始终进入发言人的角色;由于工作的特点,译员能够了解到外人不知的信息,译员不能利用工作之便来谋取私利。这就要求高校翻译人员认真、严谨、细致、准确、踏实地扮演好翻译人员的角色,始终保持敬畏之心,遵守职业精神。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高校外事翻译工作作为国内高校对外开展合作交流的重要纽带,对国际化工作的成效至关重要。高校外事翻译人员要充分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严于律己,与时俱进,全面提升翻译水平。
冯汝源(1990—),女,宁夏平罗人,宁夏大学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宁夏大学 7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