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说文解字》文献研究综述

2016-11-26 11:08:24李紫琳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六书说文解字文化

李紫琳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

近三十年《说文解字》文献研究综述

李紫琳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作为一部极其重要的工具书,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文字学影响深远,几千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日益深入,至今对人们研究当时的民俗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按照年代顺序记录近三十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以期今后更好地研究《说文解字》。

近三十年;说文解字;文献;研究综述

《说文解字》红了近千年,至今这股“说文热”对我们了解千年前的古代社会还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笔者在此作简要概述,简述近三十年来人们对于《说文》的研究,主要指1986后至今这段期间。几千年来,历代关于研究《说文》的论著如林,研究重点不断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说文》研究与中国政治形势和时代环境密切相关。以时间为序,我们把近四十年的说文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6——1999年,我们称之为新世纪之近前十年的《说文》研究;第二阶段为2000——2016年,我们称之为二十一世纪以后的《说文》研究。

1 新世界之前近十年的《说文》研究

十年动乱,因为《说文》本就是为了解经服务,而这在当时“批孔”的社会背景下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关于说文的研究在这个阶段停滞不前。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中,因为政治层面的倡导以及陆续为文人们平反冤假错案,关于它的研究又逐渐开始繁荣起来,这段时期著作繁多,尤其是随着西方思想的渗透,人们对《说文》的研究不再囿于定式,开始从不同层面、以不同方式去研究,如施安昌《唐人对<说文解字>部首的改革》就反映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左民安《<说文解字·叙>句读质疑——与郑天挺先生等商榷》说明人们摆脱了以前的盲从有了自己的思想;同时也标志着人们开始不断反思与总结,如罗汝忠《简论<说文解字>的优缺点》,这些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

1989年,许慎研究会在河南漯河市成立,标志着《说文》的地位逐步提升,人们已经不再囿于对文本的解读和研究,《说文》的研究已经扩展到对作者生平的研究,同年论著邹晓丽的《论许慎的哲学思想及其在<说文解字>中的表现》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六书研究依旧是重点,这个时期的总论研究和分论则是齐头并进。前者如向光忠《论“六书”的本旨与序列》;后者则主要用力于是形声、转注、假借,如刘又辛《“右文说”说》、许威汉《通假质疑》、黄金贵《“形声”定义辨正》。

古文字学也取得了进步,例如裘锡圭《〈说文〉与出土古文字》、祝敏申专著《〈说文解字〉与中国古文字学》,将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相结合,资料更详实。

对《说文》注疏的研究在这个时期繁荣起来,人们开始关注研究方法,更深层次地解读《说文》,例如《<说文解字注>中的同源字研究》、黄琼《朱骏声与<说文通训定声>》、郭在贻《〈说文段注〉与汉语词汇研究》和《从〈说文段注〉看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例如赵小刚《<说文>所反映的上古婚制》。暴拯群的《<说文解字>是两汉政治斗争的产物》说的是《说文》产生的原因,说明当时的社会背景客观上促进了它的诞生。

2 21世纪以后的说文研究

进入21世纪,时代变化更加迅猛,人们分工也逐渐精细化,这一点也体现在《说文》的研究里。经过多年的研究,早已硕果累累,研究该如何进行下去成为了研究者们最迫切想知道的,同时,古典文化与现代观念的冲击与交融也在影响着说文的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近16年的研究朝着文化、细化的方向发展着,并且更加富有人文气息。

六书依旧是重点。如专著《六书研究史稿》,韩伟先生在辨源流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六书”的研究史。专门研究有钟明立的《段玉裁转注理论试析》。

古文字方面,人们越来越注重透过部首挖掘其蕴藏的文化,如黄金贵的《<说文>“表”为“衣上”说——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研究之一》。训诂学大家们在释名一个名物词时必会先查看说文中是否收录有这个字,说文已经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实践中。

历史文化方面,专著如王宁等著《<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王平《<说文)与中国古代科技》,论文有付晓男《从<说文解字>女子部探析中国古代妇女文化》、赵小刚的《<说文>所反映的古代葬俗》。

人们通过实践教学推广说文更是成为一种风潮,说文已经不再仅仅是作为研究者们研究的字书,开始以一种新的、较为通俗易懂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生活中,教导人们识字并学习中华文化。在此期间,此类专著也随之产生,例如魏雪《<说文解字>与对外汉语教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说文的影响早已遍及国外,具体可参见2013年韩国何永三撰《韩国历代<说文>研究综述》,里面详细的记录了从朝鲜时代以前、朝鲜时代、日本帝国统治时代到大韩民国期间,韩国对《说文》的介绍和评价,其中对体例、书体、研究史等本体研究较多。

3 研究前景

综上所述,《说文》一书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虽然前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关于说文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索的地方,比如更加细化地从地方、文化和与其他字书对照的角度研究《说文》。虽然目前已经有从这个角度着手研究的,但是还不多见,所以我们很有必要从这些方面出发去探求其内涵。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和表面上说文快被挖尽的前提下,国人开始反思并探索新的研究体系和模式,使之更加精细化、人文化。

[1]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 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3]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 董莲池.十五年来《说文解字》研究述评[J].松辽学刊,1994,(3):100-104.

[5]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6]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M].北京:中国科学院出版社,1954.

[7] 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8] 李人凡,臧克和.汉字——永葆青春的文化精灵[A].中国文字与儒学思想[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6.

[9] 祝敏申.说文解字与中国古文字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10]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H1-09

A

1672-5832(2016)11-0041-01

猜你喜欢
六书说文解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清初学者王育《说文解字六书论正》六书说初探
汉字构形系统的发展与六书“转注”
谁远谁近?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说文解字》视域下的先民生活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说文解字》羊部字研究
人间(2016年30期)2016-12-03 19:27:11
古代文化典籍核心概念翻译的修辞选择——以“六书”名称英译为例
当代修辞学(2014年3期)2014-01-21 02: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