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献祥
探究欧洲难民危机背后潜在的文明冲突
黄献祥
【摘 要】自1993年美国当代著名的国际政治理论家塞缪尔·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后,文明冲突论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前,欧洲难民危机已成为国际倍加关注的焦点之一,进一步探究欧洲难民危机背后潜在的根源以及如何更好地解决其连带的问题是目前对待欧洲难民危机的关键。本文试图从文明冲突的角度,探讨欧洲难民危机的根源所在,为欧洲难民危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关键词】文明冲突论 欧洲难民危机 宗教
文明冲突论源于塞缪尔·亨廷顿所著的《文明的冲突?》,它的基本内涵可简单分为以下几条。第一,塞缪尔·亨廷顿就曾预言:“未来的人类战争将会是文明的冲突”。自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不再以政治意识形态以及经济上的差别为主要的冲突,取而代之的是民族国家和各大集团之间的文化或文明的冲突,文明的冲突将根系国际政治。第二,当前世界,文明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七或八个文明之间的冲突,在这些文明中,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威胁表现得尤为突出。第三,全球政治格局正沿着文化和文明的界限重新构建,并呈现出多种复杂趋势。重新划分的政治界线越来越与种族、宗教等文化的界线趋于一致,文化间的断层线正在成为全球政治冲突的中心界线。第四,“文明的冲突正在增长,而且如今比以往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危险”。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战争的最可靠的保证。
(一)欧洲难民危机渊源
1、历史因素
欧洲难民潮的来源是以伊斯兰世界的难民为主体,中西亚北非一直以来都是伊斯兰世界的阵地,伊斯兰教派冲突由来已久,由逊尼派主导的沙特阿拉伯与什叶派主导的伊朗在中亚地区长期明争暗斗。而在两个国家的背后都或多或少的有美国和俄罗斯的影子,由美国发起的中东战争与俄罗斯影响的格鲁吉亚、叙利亚乱局直接导致了这片地区长达二十年的混乱。但双方之间的争斗一直压抑在一定的程度,人们依旧留有和平解决问题的曙光。直到ISIS脱离国际社会的控制,向全世界宣战,紧接着美国直接介入当地政局,直接支持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俄罗斯则大力支持叙利亚政府,事态才变得越发严重。阿拉伯地区的难民开始大批出逃,并且迁离战火波及的地方。
2、经济政治因素
经济诱因应该是欧洲难民人数急剧增加的外部因素,事实上,在中亚北非和平时代,这些地方的经济状况并不算差。伊拉克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处于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利比亚和埃及曾经也是引人注目的新兴经济体。但是教派斗争和大国博弈导致了这片地区的衰败,无法团结的小国家阿拉伯人只能以逃离来结束被人操控的命运。欧洲属于长时间的经济发达体,而且欧盟的总体经济数据远远高于中美俄三国相加的总和,前往欧洲找一份工作对于大部分目前食不果腹的难民来说是一件得以让自己和自己的整个家庭生存下去的最佳选择。所以一些并没有发生战乱的地区和国家也同样出现了偷渡前往欧洲的情况。欧洲紧靠中东北非,相互之间政治互信强烈,欧洲各国之间签订了《申根协定》国与国之间的来往并不需要手续与审查,各个国家的国内政治环境稳定,所以导致了大量的难民前往欧洲避难。
3、宗教因素
基督教自诞生以来,一直对外宣教,排斥其他宗教,现在的欧洲大都信仰基督教,历史上因宗教的差异而引发的战争不为少数。宗教的冲突历来是欧洲要面对的敏感问题,而欧洲的移民或是为躲避战乱的难民大多数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在欧洲,移民与种族问题互相交织,是欧洲各国政治不愿去涉及的禁区,这一方面是由历史上敌对犹太民族的耻辱决定的,另一方面与欧洲殖民问题有关,这就致使,一提到排斥难民就会被国际职责为种族歧视。比如,2005年巴黎穆斯林族裔骚乱,就是这个矛盾激化的产物。
4、社会因素
中东、北非等地受宗教、社会制度等因素导致人口与日俱增,而与之相反的现代化进程较快的欧洲,由于受时代发展、个人观念、相关政策的影响,人口增长出现零增长的现象,地区人口分布不均衡导致的资源分配不均,人类的趋优情结致使中东、北非生活条件不佳的难民,为了寻找最佳的生存环境,必然出现各国之间人口的流动。欧洲国家普遍发达社会福利制度较好的国家,且对移民相对开放的态度,则成为中东、北非外来移民和难民的理想庇护所,据亚太日报综合报道,欧洲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难民潮,联合国难民署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已有38万难民和移民经地中海进入欧洲,其中,德国成为难民最为渴望去的避难国家。
(二)危机背后的文明碰撞
1、宗教冲突日益凸显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更新换代日益加速,全球化的态势愈来愈强,宗教也随着成为全球化中的一部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全球化的便利,复兴宗教的浪潮在全球蔓延,宗教政治上的觉醒也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全球化不自觉地充当了宗教复兴的工具,使得宗教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扩大,它不仅被定性为国内政治的延续,更成为敏感地缘政治中各国利用的资源。比如,法国的恐怖袭击事件,其主谋就是来自恐怖组织的分支,还有欧洲外来移民中的穆斯林极端分子。这种情形说明了,宗教冲突不但表现为国家内部的政治冲突,还表现为国家与国家之间宗教冲突,更甚者演化为种族冲突。
2、宗教与文明冲突
目前,造成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的社会结构支离破碎,国家治理能力丧失殆尽,民不聊生的地步,以及造成“伊斯兰国组织”等恐怖势力蔓延,极端宗教势力日益张狂,跟美国在中东地区实施关于“改造中东”的战略不无关系的,而是有很大部分的原因。许多学者对美国的中东战略曾表达过疑虑和担心,担心触发宗教和文明的冲突。可笑的是,国际局势似乎在按照学者们所预言的方向快速发展。法国经过恐怖袭击事件后,民众开始讨论法国欧洲裔与穆斯林少数族裔的紧张关系最终会不会发展成为“武装对抗”。如果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生态不去关注宗教的影响和作用,那么后果必将会不堪设想的,因为宗教在地缘政治中常常展现出“貌不惊人”却深远的软实力。以超级大国美国为例。21世纪初美国因为忽视了伊斯兰教对中东和南亚地缘政治的影响和伊斯兰内部派别的世代纷争,在伊斯兰世界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和全球范围的反恐战,并试图采用自认为有普世主义的民主模式去改造伊斯兰世界,但结果使得自己陷入泥潭中无法自拔,并越陷越深。
3、文明冲突超越宗教
现在已经无法全面地采用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来解释当前所谓“认同战争”频发的地区格局和全球宗教性的地区冲突。移民问题已成为欧洲各国民粹主义政党如日中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民意调查中有绝大部分的法国人表示穆斯林族裔移民“不适合法国社会”。欧洲发生的种族和宗教矛盾就是在“身份认同”上,因为没有真正“认同”外来穆斯林移民的“欧洲人”身份而出了问题。穆斯林族裔移民则难以融入主流社会,是对伊斯兰教的复兴的自信以及欧洲社会普遍信仰缺失、物欲横流,不愿“认同”其移居的欧洲社会。这种文明之间的分歧和“认同”差异应该通过社会广泛的交流沟通、协商、和融合来消除。国际社会一致谴责恐怖势力的暴行,不管以什么理由从事恐怖活动必须予以制止和打击,这毫无疑义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世界各国也在反思:这与文明冲突究竟有没有关系?各文明之间需要相互理解、尊重和求同存异,在这个问题上是不是还做得不够呢?
(一)宗教政治化与全球化共同发展
现代国际制度建立了一整套国际规章制度来确保国家主权,其中国家利益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挑战国家主权以及国家利益的跨国意识形态是不被承认的。现在,在西方世界主导的全球化浪潮推动下,全球宗教政治化或政治宗教化倾向愈演愈烈。宗教政党或宗教团体支持的政党选举获胜,非政府的宗教组织或团体在国际社会上越来越活跃起来。西方国家的文明中心主义,打着以民主自由为幌子,要求其他文明对其认同和膜拜。众所周知,西方国家不愿接受各种文明平等而有差异的客观事实,这种双重标准很难为非西方国家所接受,这就是西方跟非西方之间为争夺世界新秩序的而发生的灵魂斗争。目前,伊斯兰教保守势力和基督教持续增长。伊斯兰教从西亚北非向东延伸至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形成东西方向“弧形圈”,而基督教在西方国家占主流,并在非洲地区和拉美地区全面扩张,呈南北发展态势。此类发展态势很好地描绘出当前全球地缘宗教环境的“版图”。
(二)要把宗教纳入全球治理范畴
宗教作为国家综合国力中的一部分,不管是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来说,宗教都具有超乎寻常的向心力量,并且传播速度惊人,如同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借新航路的发现在全球蔓延一样,更何况在当今全球网络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基于此,将宗教纳入全球治理范畴是较为必要的,但是在将其纳入全球治理范畴的之前,需要首先认真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宗教的双面性。宗教和全球化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宗教普度众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深入苦难中的人民给予了不少帮助,同时,宗教极端势力也引发了世界某些地区的动乱,例如,中东社会长期民不聊生,这与宗教恐怖势力有不可磨灭的联系。第二,宗教的扩散性。宗教止产生之日起,就具有对外传播和扩散的需求,它渴求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人民的认可,并扩大自身,早年欧洲人对外大迁移以及20世纪中期以来发展中国家向欧美反向大迁移,都跟宗教扩张性和传教诉求有密切联系。第三,宗教的群众性。宗教文化,不是针对高级知识分子而创的特有文化,它适用用普通民众,这就使得宗教可以毫无阻碍的被群众所接受,且它有严密的组织能力和强大的社会动员力量。
进入21世纪之后,各文明集团之间加强了交流交往,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碰撞、借鉴、融合的现象,因此加强各文明之间对话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越来越凸现出来。关于《文明的冲突?》中作者的悲观预言,个人认为完全可以在各种文明自身的警醒与努力中避免的。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对各自文化差异有很大的容忍程度,各国政府和民众越来越意识到彼此沟通、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因此,在保留和扩展自身文明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上可以在彼此理解的和平环境中进行的;多样化的文明即使不能趋于相同,也是可以而且应该在求同存异、互相尊重、和平共处、互相促进的基础上,各文明之间加强对话、增进文化交流、避免因文化误解而使各文明之间的不同最终走向血腥的冲突。
参考文献
[1]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
[2]五个问题看懂当前欧洲难民问题 [EB/OL].APD亚太日报.http://zh.apdnews.com/news/view/?id=240765,2015-09-16/2016-2-20.
作者简介:黄献祥(1984-),男,广西桂平人,西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2015级研究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