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优质教育:容和生态文化的构建

2016-11-25 10:34张斌康海群
江苏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爱的教育

张斌 康海群

【摘 要】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优质学校建设,以爱的教育为办学理念,构建了校园容和生态文化,更加注重校园环境内在的宁静、舒适,以及与传统文化的勾连,努力打造真学课堂、校本课程、多彩活动,从而在优质办学之路上不断前行。

【关键词】优质教育;爱的教育;容和生态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7-0059-03

南京师范大学张新平教授在新近出版的《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办学标准研究》一书中指出,义务教育优质学校的办学标准应主要由生成性的学校理念、卓越的课程教学、充满活力的内部管理及具有支持性的外部环境四个维度构成。由此观照,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近年来依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容和生态文化的校本构建研究》,在上述“四个维度”上外拓内延、深耕细作,在朝向优质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理念创生:守护“爱的教育”,展现容和新生态

容和生态文化是在世界多元发展的今天提出的有利于人的发展、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个性化、开放式、包容性的文化系统。容和生态文化的校本构建促进师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切合当前“文化立校”的实际需要,是更新学校传统文化、提高学校文化品位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文化转型对学校建设的呼唤和贯彻国家文化战略的校本化抉择。通过“容和”理念的再阐释,铸造学校生态文化,可以不断增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

1.容和生态文化的蕴涵。“容和”缘起于学校“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主张。“兼容并蓄”,简言之,就是把各种教育资源统整到办学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古今中外文化的借鉴、融合。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实践中,对各种文化遵循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平等交往原则,坚持对传统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努力求得相互间自觉交融与汇合的理想状态。“和而不同”的本质就是多样性与同一性的辩证统一。“和”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其本质又不彼此冲突。“和而不同”倡导和谐发展,促进个性发展,在多维文化的浸润下,让学生成为有个性的学生,让教师成为有特长的教师,让学校成为有特色的学校,以“和而不同”求得对传统模式的突破和超越,求得学校办学层次与质量上的提升。

2.爱的教育的统摄容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世界上最良善、最柔软、爱意最浓的事业。夏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一书的译序中说,教育可以在“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爱作为教育的生命却往往不被人“培养顾及”;没有了爱,教育“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空虚”。教育植根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培养爱的意识,养成爱的习惯,付出爱的行动,提升爱的能力,是容和生态文化构建的应有之义、应然之举。

3.容和生态的有效生成。围绕“容和生态文化的校本构建”这一研究视角,我们整合学校资源,以生为本,规划建设学校的社会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促进学校文化生态系统的合理构建,最终促使了学生全面、和谐、优质发展。

二、环境熏陶:构筑“美的空间”,呈现育人新质态

作为学生求知的乐园、精神的家园和灵魂的栖息地,校园环境不追求外表的奢华,而注重内在的宁静、舒适,注重与传统文化的勾连。

1.应和教育之美的时代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教育之美所追求的,就是让师生生命个体拥有成长和发展的最佳空间和最优环境。由此可见,构筑着力兼容,追求“和美”,强调浸润的“美的空间”,既是加强学校美育、创造教育之美的国家意识和客观需要,也是构建容和生态文化的重要方面。

2.构筑容和教育的空间环境。学校首先从校园环境建设中突出“爱”的主题。从学校爱心广场东侧陶行知先生题字的“爱满天下”立石,到翰墨林中央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先生所题“爱”的巨石;从童心楼旁写满一百个爱的“博爱墙”,再到散卧于校园内的爱心石,处处蕴含着爱的教育。不仅如此,我们还让学生参与“爱满樟园”的建设。如“爱语长廊”上近两百句爱的话语,全部来自学生的创作,体现着我校三千学生对爱的不同理解和感悟。翰墨林里有学生参与的“翰墨林间我挥毫”活动,还有学生参与的“百家姓里你我他”活动;弈趣苑里有学生参与的“弈趣苑里楚汉争”活动;童画廊上,有学生们参与的合作创作活动。学生在这些互动活动中感受爱,培养爱。

3.凸显环境育人的文化力量。校园散落的励志石广集历代书法名家的字镌刻而成,“诚”“礼”“信”“搏”……或卧或立,俯仰生姿,或清新典雅,或雄浑大气。翰墨林旁,一个飘逸的“恒”字,告诉学生书法艺术深邃绵远,学之得有恒心;绿茵场边,一个遒劲的“搏”,激发学生勇于拼搏的斗志……食堂的墙壁上,除了张贴节约用水、爱惜粮食、文明就餐的友情提醒外,还设计张贴了海底世界图,向学生介绍家乡南黄海的海产品。低年级学生食堂设计了各种蔬菜、水果图片介绍,引导学生健康饮食;高年级学生食堂设计了全国美食地图,介绍了中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以及全国各地的风味美食;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演示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及中餐礼仪等。

三、课程教学:研发“真的课程”,显现学习新样态

1.真学课堂,孕育“心根”。学校先后邀请县内外专家对“真学课堂”操作要义进行专题研讨,帮助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教育行为。同时,我们组织教师到省内外知名学校观摩学习,感受课改给课堂带来的变化,同时邀请外地教师上示范课,邀请专家进行专题指导。教师全员参与,学科全方位覆盖,更新理念,寻找课堂教学之本源,回归真学课堂。强势推进,打造“真学课堂”。学生围坐成四至六人的学习小组,通过组长培训、组员互动,不断增进学生团队意识。要求每节课必须设计二至三个活动,以问题为引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校行政安排专人点评“真学课堂”的实施情况。各学科组织骨干教师给大家执教研究课,通过说课、评课与专题研讨,帮助老师们逐一明确操作要领。同时,要求各备课组群策群力,在集体备课上花工夫,在白板使用上动脑筋。学校行政每两周组织一次由全体行政人员蹲点一个年级的听课会诊活动,重点了解“真学课堂”的创建与教学的执行情况,并及时汇总,由校长在全校教师会议上进行点评,做到人人过关。依托新教育实验、情境教育,进行多元创新,以此拓展“真学课堂”。开展缔造完美教室行动、编写校本晨诵教材、开展书香校园行动、观摩晨诵评比、参加新教育实验观摩研讨活动等,研讨活动的多元叠加,丰厚了实践的理论基础,培育了学生的“心根”。

2.校本课程,开启“慧根”。近年来,学校顺应“以文化人,儿童至上”学校办学理念,研发了游戏系列、民俗系列等7类42门校本课程。如学科综合类课程,学校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分年级编写晨诵校本教材《走过四季》《彩色的梦》《黎明诗韵》《国韵雅声》《心之乐园》《舞动晨光》。每日一诵,丰厚了学生的文化积淀。开设“容和书韵”课程,分为硬笔楷书、软笔楷书和软笔隶书,每周学生都会在墨香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开设的“梦幻迪斯尼”课程,让学生们的英语口语在表演中得到训练,培养了良好的语感。而《百变服装秀》《陶笛声声》《二胡悠悠》《古筝吟吟》《小海螺剧场》《舞动的铅笔》等艺术课程,也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拓展和补充。实践体验类课程,开发游戏课程《童年的回忆》《棋类无穷》,使儿童在愉悦的游戏中培养个性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开发民俗课程《“剪”不断的爱》《风筝趣》《海上迪斯科》《新店山歌》《浒零花鼓》《跳马伕》《如东老布》等,使学生感受并学习家乡传统文化,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动手能力。

3.多彩活动,深种“情根”。这里的“情根”是指爱的根子。活动是学生陶冶性情、发展兴趣、培养情感的重要载体。几年来,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激发对家乡的热爱。铁路建成通车、规划展览馆竣工开放,这些家乡的新变化吸引了我们学生的身影;跟环保局联系,在他们的帮助下关注洋口化工园区的环境污染;去气象局聆听讲座,了解雾霾的相关知识;去消防大队参观实践,学习消防常识……特别是我校的江海小记者走向社会,与世界牵手,短短几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体验到了一种别样的精彩。

四、智慧服务:践行“善的管理”,凸现教育新常态

容和生态语境下的教育管理期求日臻“善”的境界,强调组织管理变革,发挥自身的优势与长处,引导和组织师生实现梦想。学校管理力图从强调效率到关注公平;从注重结果到重视过程;从权力控制到责任提高。学校领导者逐渐完成从“问题解决者”角色扮演向“欣赏型领导者”角色担当的转身。

1.抓党建,点燃火种勇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从严治党,提出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学校是培养祖国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地方,党建工作更为重要。根据学段结构设置了党小组,建立了“书记、副书记→支部委员会→党小组长”的多层管理网络,规范流动党员管理。学校党支部还根据近几年教职工流动的情况,彻底摸清了党员流动的状况,及时联系相关党员,热心、规范地做好党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让组织关系与人事关系、工资关系协同变更,确保党员始终处于正常的组织生活之中,确保党组织关系不漏,组织生活不断,教育管理不松,先锋作用不停。每月正常开展党员“组织生活日”。先后为全体党员上了《“四有教师”解读》《“四个全面”解读》《“新时期”、“新阶段”、“新任务”、“新常态”解读》等党课。

2.强队伍,焕发活力敢创新。学校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要务,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施教能力。注重精神引领。通过故事宣讲、观看视频录像、沙龙研讨等学习李吉林等教师一以贯之的敬业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教育科研精神以及“儿童至上”的科学立场,感受他们伟大的人格,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注重校本培训。学校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参加研讨交流活动,了解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最新信息。另一方面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拓宽教师的视野,让教师在与教育名家的对话交流中提高能力素养。

3.严制度,各展其能肯合作。改到深处是制度,没有制度也就谈不上管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的执行能体现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因此我们非常重视以人为本,健全制度,且与时俱进进行梳理修订。明朗的人事制度、公开的财务制度、民主的考核制度、公平的招生制度、自主的科研制度、公正的奖惩制度、全员的研修制度等等,有力地保障了全校教职员工最高价值和潜能实现。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重构后的容和生态文化以“人”为核心,坚持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对自己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价值、权利与义务均有清醒的认识。学校文化在理解、表达和接合中探索前行,渐趋优质,校园这个育人的场域已经成为全校师生留恋的地方。

猜你喜欢
爱的教育
如何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理解与尊重,写就幼儿教育中“爱”的诗篇
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的思考与升华
教育要行走在爱的脉络里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中“爱”的浅析
爱在字里行间
亲子教育中如何进行爱的教育
爱满天下,撑起爱的蓝天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