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哲
伦理选择与道德启示
——《麦克白》的伦理意蕴
王文哲
一直以来,麦克白都被认为是一个悲剧英雄。而造成这位高贵人物悲剧命运的并不仅仅是因为其不受控制的野心,也是由于麦克白自身伦理意识的淡漠,他肆意践踏伦理秩序,僭越个人伦理身份,放弃自身的伦理责任和义务,做出了错误的伦理选择,最终造成了这场家国悲剧。设置麦克白由功臣到叛徒的转变并不是偶然,人物的这种转变恰恰暗示了深层次的社会转型。在一个道德多元化,物欲横流的社会,人究竟该如何坚守自己的内心,维护正常的道德秩序,这是在新时期《麦克白》带给我们的启示。
伦理学 莎士比亚 麦克白 伦理身份 伦理选择
Author:WangWenzhe is from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of Zhoukou NormalUniversity.Research area is British Literature.
在以往关于悲剧《麦克白》的解读中,学者们主要关注于人性的堕落、不受控制的欲望等主题,运用心理学、政治学、女性主义批评等理论对作品进行的深入的解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梳理关于《麦克白》层出不穷的解读,在当中缺少了伦理在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正是麦克白基于自身伦理身份所做出的伦理选择造就了他悲剧的一生。麦克白伦理意识淡漠,无视伦理秩序,逾越伦理身份,并引发一系列的灾难,莎士比亚正是通过该剧敲响了道德的警钟。
按照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逻辑,“人类由于理性而导致伦理意识的产生,这种伦理意识最初表现为对建立在血缘和亲属关系上的乱伦禁忌的遵守,对建立在禁忌基础之上的伦理秩序的理解与接受。”(聂珍钊,12—22)在《麦克白》的第一幕第二场中,莎士比亚就直截了当地表明了麦克白的双重身份:于私,国王是麦克白的表兄,于公,邓肯是国王,麦克白是臣子,君臣有别。麦克白对自己的身份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说明这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伦理禁忌确实对麦克白有震慑作用。在封建社会里,君王赐给臣子封地、头衔和权力。作为交换条件,臣子必须保卫君王的领土,捍卫君王的权威,绝对效忠于君王。如果臣子有不臣之心,企图另立门户甚至密谋杀死国王,他就犯了弑君的伦理禁忌,必将为整个社会所不容。对于这份君臣之间的契约,麦克白本人有着清晰的认识,他深知,作为臣子,为国王尽忠效命,是一种责任,无论为王上做什么事都是应该的。麦克白时刻提醒自己牢记:君臣有别,伦理纲常不能逾越,身为臣子必须效忠国王,恪尽职守。
随着剧情的发展,贪婪的野火吞噬了麦克白的良知,利欲熏心的他意欲跨越这条道德底线,“我的决心已定,我要用全身的力量,去干这件惊人的举动。”(莎士比亚)麦克白放弃了他作为臣子应该恪守的忠君爱国的伦理本分,犯下了弑君夺权的滔天罪行,从战功赫赫的英雄变为犯上作乱的贼子,最后登上王位成为新一任国王。这三重身份的变化完整地表现出麦克白将当时社会伦理纲常破坏殆尽。由于麦克白作为新一任国王的身份是建立在对传统的伦理秩序的破坏之上,所以这个国王宝座绝不可能是稳固的。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为了巩固王位,麦克白在杀戮的道路上越陷越深:诬陷马尔康和道纳本、谋杀班珂、迫害麦克德夫,罪行累累,令人发指。犯下弑君重罪的麦克白终日惶恐不安,不但精神上备受道义的谴责,心灵上所受的煎熬更是让他痛苦不堪。当麦克白再也无法承受终日生活在恐惧之中的折磨之时,死亡就成了他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解脱。麦克白的这双手上沾满了太多的鲜血,他唯有一死以谢天下。麦克白的悲剧人生充分说明抛弃自身的伦理身份,违背本应承担的伦理责任和义务,妄图窃取不属于自己的伦理身份必然不会被社会所接受,终将酿成悲剧。
麦克白之所以做出这样疯狂的选择与其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人类社会发展到莎士比亚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道德伦理已经无法对人类的社会活动产生强有力的约束,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大行其道。整个社会物欲横流,弥漫着恶臭的利己主义严重地腐蚀着社会赖以有序运转的伦理纲常。在当时的英国,世风日下,人伦意识淡漠,单纯朴实的人际关系已不复存在。《麦克白》创作于1606年,当时的英国社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大英帝国表面上一片繁荣实则暗藏凶险:连年的征战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瘟疫肆虐,民不聊生,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即使是英明神武的伊丽莎白女王也无法牢牢驾驭这失控的帝国,禁不住感叹到处都是穷人。而新兴贵族靠着垄断工业迅速攫取大量财富,这种情况下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实属必然。经济基础的动荡必然带来道德信仰的危机。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传统的道德伦理面临着大肆横行的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严重挑战。
在《麦克白》故事之初,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是一个有着明确伦理认知的大英雄,他能够遵守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伦理规则,英勇善战,奋力杀敌,一心只想着效忠他心中尊敬的国王。可是当听到女巫闪烁其词的预言,麦克白内心坚守的伦理底线便开始动摇了。在凯旋归来的受封仪式上,当听到国王邓肯宣布立王子马尔康为王储,册封为肯勃兰亲王,并将继成王位大统时,麦克白再也无法平静,他的内心是震惊的,是崩溃的,甚至充满了怨恨。于是,在野心的驱使下,加上妻子的蛊惑,疯狂的麦克白选择了弑君叛国。这一选择表明麦克白已经忘却了一切君臣纲纪,将社会伦理道德全都抛之脑后,将奉为准则的伦理纲常踩在脚下。麦克白最终抛弃了他本应恪守的伦理道德,选择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与整个社会的道德认知为敌。没有理性引导的欲望是可怕的,不受理性限制的贪念必将坠入毁灭的深渊。在当时多元化的价值观的冲击下,麦克白选择犯上作乱,对王子和忠臣赶尽杀绝,使整个国家和社会陷入巨大的动荡和混乱之中。然而,在做出了一个个骇人听闻、令人发指的选择之后,麦克白早已深陷毁灭的泥淖之中,已无力扭转这灾难性的局面。
在文学作品中,伦理混乱无法归于秩序或者不能秩序重构,则形成悲剧文本,《麦克白》正是如此。通过对麦克白悲剧一生的描写,莎士比亚深刻地展现了人的自由本能和原始欲望对于人的命运的影响,揭示了一旦没有伦理禁忌的震慑,贪婪的欲望便会肆无忌惮的吞噬人类的良知。通过麦克白的个人悲剧,莎士比亚展现了时代的伦理道德倾向,表明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关系对于社会的安定、人心的稳定的重要意义。一个人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就必然要受到伦理规则的制约,否则就会受到惩罚。麦克白无视社会伦理禁忌,肆意僭越本应恪守的伦理身份,破坏了正常的社会伦理秩序,不仅给自己带来悲剧性的结局,而且给国家带来重大的灾难。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但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伦理道德水平滑坡现象严重,出现思想混乱、伦理失序、道德败坏等现象。因此,生活在当今中国社会,除了追求物质财富上的满足之外,更应该关注的人的精神生活,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人们只有恪守自己的本分,用理性控制内心的疯狂欲望,遵循伦理秩序,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尽其本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整个国家才能和谐安定,社会才能秩序井然。
引用作品【Works Cited】
[1]Bullock,Allan.The Humanist Tradition in the West.New York&London:W.W.Norton&Company,1985.
[2]黄向辉:《〈麦克白〉主人公形象塑造的新解读》,载《戏剧文学》2006年第7期,第70—73页。
[3]梁超群、张锷:《作为政治悲剧的〈麦克白〉》,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89—93页。
[4]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载《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第12—22页。
[5]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悲剧全集〈五〉》,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6]肖四新:《恐惧与颤栗:〈麦克白〉悲剧内核新探》,载《国外文学》1999年第3期,第78—83页。
[7]颜学军:《作为悲剧主人公的麦克白》,载《戏剧》2000年第3期,第43—48页。
Macbeth has long been regarded as a tragic hero.The root cause of his tragic fateis notonly the evil ambition butalso his weak awareness of ethical consciousness.Macbeth trampled ethical order,discardedhis ethical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which cause hemade thew rong ethical choice and finally lead to his pathetictragedy.Behind the changes of Macbeth's identities, from a nationalhero to the new king,Shakespeare demonstrated the great social transformation.In such a diverse society,how to keep the rightethicalorder?That is the question leftby Shakespeare and Macbeth.
Literary criticism Shakespeare Macbeth ethical identity ethical choice
王文哲,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英国文学。
Title:EthicalChoicesand Moral Inspirations:Ethical Significance in Macb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