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生活背景,达成有效数学学习

2016-11-24 13:04赵成阳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领悟理解

赵成阳

摘 要:生活经验是学生重要的知识来源,而生活情境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找准生活背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推进学生的数学领悟,这样的数学生活化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丰富。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理解;领悟;有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B-0078-0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这样的要求反映了数学生活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高效的数学教学指明了道路:以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依托生活展开深入的研究,从而扎实掌握数学知识。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数学生活化的途径。

一、将知识还原生活情境,推进学生的理解

数学学习的目标不仅在于传递知识,也在于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学习中我们经常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背景,将问题融合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依托生活经验的背景理解数学知识,建构数学模型。

例如,在《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压路机滚筒长1.5米,横截面直径为2米,它每分钟转动15圈,那么压路机每分钟压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一些学生在读题后感觉无从下手,另外一些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于是我引导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列式计算。在参与学生活动的时候,我发现不少小组的学生为了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找到了不少“模型”,模拟压路机的圆柱体工作的场景,通过实际操作说明压路机滚动时,压过的面积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宽等于压路机滚筒的长度,而长方形的长等于压路机侧面周长的15倍(转动15圈)。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将问题与生活情境对应起来,成功地列式计算出压路机一分钟压过的长方形的面积。

在这个案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将这样的问题蕴含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回溯到生活中,重温了圆柱的侧面积的推导过程,将圆柱的侧面积与长方形联系起来,这样的学习加强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帮助他们建立了清晰的数学模型,推动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二、将问题置入生活情境,促进学生的领悟

数学学习重在领悟,而生活与数学是相辅相成的,利用生活情境加强学生的融入感,促进学生的领悟是必要且必需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数学问题置入合适的情境,从而勾起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更加深刻、更加多元的领悟。

例如,在《反比例的认识》教学中,我从一个简单的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面对父子两个玩跷跷板的场景,想办法使跷跷板平衡起来,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立即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表示爸爸要坐在离中点较近的位置,儿子要坐在较远的位置。为了证实这样的方法,我提议学生以杠杆代替跷跷板,用轻重不同的砝码代替爸爸和儿子,通过实验展开研究,通过实践操作,学生收集了数据后发现代表爸爸和儿子的砝码的重量乘以对应的离中点的距离乘积是相等的。建立在这样的操作实践之上,我引导学生体会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很自然地联想起反比例关系。之后我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学生就能抓住概念的核心来建构知识体系了。

而如果只是将两种乘积相等的变量展现在学生面前,告诉学生这两者成反比例关系,学生显然就会无法深入理解,只能进行模仿,而现在立足于生活实践来教学,让学生先进行猜想、实验和观察比较,学生就抓住了概念的内涵,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和领悟。

三、将规律重现生活情境,促成学生的掌握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律揭示之后,我们要让学生带着思考走进生活,寻找数学模型,从而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掌握解题的方法。

例如,在《间隔排列的规律》教学中,有些学生对于几种间隔排列的物体间数量的多少有些混淆不清,这时候我们就应当在生活中寻找合适的材料作为学生理解规律的注脚。比如说,请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指头和指缝的数量,学生发现由于手指缝都是夹在两只手指之间,那么手指的数量应该比手指缝多1,而爬楼梯的时候,无论是从一楼到几楼,因为楼梯夹在两层楼之间,所以需要爬的层数都比楼层少1;在将一支粉笔截成几段的时候,因为截断的缝隙在中间,粉笔的段数在两头,所以截成的段数比截的次数多1。虽然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在这样平凡的生活背景中,学生很容易将学到的规律“对号入座”,从而推动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模型的多元化,学生通过这样的反刍,对规律的认识上了一个台阶,对知识也有了更深的领悟。

总之,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能将数学与生活孤立开来,而应当遵循数学生活化和生活数学化的理念,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材料中提升学习效率,推动数学理解。唯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轻松愉悦,才能给数学学习一个“催化剂”。

参考文献:

朱国锋.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13,(8).

猜你喜欢
数学生活化领悟理解
多么痛的领悟
“数学教学生活化”亦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原型经验应用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数学生活化例谈
领悟数学思想 做好期中复习
“浮”字等
领悟真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