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刚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实验小学)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尝试与实践
陈 刚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实验小学)
21世纪最明显的特征是全球化和信息化,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今社会,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就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而言,全新的教学模式为体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力度和积极性,进而有效地提升了体育教学效率。这样的教学状态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环境要求,在优化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强化了学生间的团结与合作,但就整体而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进行尝试与实践,以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效率,体现现代化的素质教育理念。
多媒体技术;小学;体育教学;运用尝试;实践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前提下,使体育教学内容发生了较大改变,并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需求,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学就需要顺应当前教学的整体发展环境,与时俱进地促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顺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就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而言,其具有直观性,且能够以生动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呈现,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化的很多优点,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显著的体现,成功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并且在调动学生体育活动积极性和参与性方面有显著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强化了教学热情和活力,为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实现了教学活动的优化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信息技术有效支撑的前提下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教师查找相应资料提供了便利,并且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有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并且在丰富资料的支撑下,实现学生体育素质的显著提升,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将视频、音频、图片信息进行有效融合是多媒体在小学体育教学应用中的明显优势,通过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有效提高体育活动的参与力度,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体育活动和学习中。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较强的体育学习自觉性和积极主动性,为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有极为良好的促进意义,并在强化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提高了综合素质。
(一)在理论课中的应用
体育课有技术课和理论课的划分,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所涉及的理论教学相对偏少,但也需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所以,在小学体育理论教学中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时,以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更加直观的呈现。
(二)在技术课中的应用
体育技术课主要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相关技能应用在实践活动中,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相应的技能和技术进行训练,以达到熟练的程度。在传统教学活动中,在进行技术动作的教学时,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这样的形式太过单一,且受制于教师动作及复杂技术动作较难示范等主观因素,基于这些问题和不足,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解决,并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
1.在热身活动中的应用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徒手操和慢跑是热身活动的主要方式,过于频繁的重复性动作会使小学生产生排斥的心理,进而影响到技术教学活动的效率。所以,在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时,可以加入相对欢快或者小学生感兴趣的背景音乐,进行侧重点和注意力的转换,并在整体氛围的带动下调动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力度和积极性,在放松的心态下使身体得到充分的舒展,避免在技术学习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的现象。
2.在技术学习中的应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技术动作的完成速率相对较快,而小学生的身体处于发育阶段,身体素质欠佳,并不能有效掌握相关技术动作,造成教学效率的低下问题。基于此种现象,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技术动作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并且在技术应用下对相关动作进行分解和慢化,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调动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加快对动作技术的理解,有效掌握动作要领。比如,在进行“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教学时,如果通过传统的教师示范方式,教师多次示范也不见成效,这就会打击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具体的技术动作以慢动作的方式呈现,并可以重放和定格,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并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相对快速地掌握动作要领,提高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进而提升体育教学效率。
在小学体育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时,可以根据教学情况进行多样化的多媒体手段,比如Flash,Powerpoint,Authorware等,另外,教师还可以进行3D动画的制作,将教学中所涉及到声音、文字、图片等充分进行融合。比如,在进行跳远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对跳远过程进行3D动画制作,使小学生能够在慢动作的呈现下将起跳、空中的跳跃姿势、落地等动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揣摩,更加有效地掌握动作要领。这样的教学方式相对直观和简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在直观动作的呈现下对自己的动作进行对比和纠正,逐渐趋于标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时,需要从小学生的心理
特征出发,确保体育教学的整体有效性。就小学生来看,模仿是最鲜明的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简单体育动作的录像展示,并在对简要方法进行讲解的基础上,使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动作练习或者跟着录像资料进行模仿,小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都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另外,也可以设计练习型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模仿相关动作,还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为游戏设置相应的音乐背景,极大地增强趣味性,但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游戏设计时,需要在小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避免出现危险动作。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新课改之后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多媒体具有生动化和具象化等特点,在教学领域进行应用时具有绝对的优势,并且对于小学生而言相对新奇,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活动中,任何教学方法都属于辅助工具,而不能在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变的过程中丢失教学思想,需要在教学中从实际活动出发,将多媒体技术作为为教学提供服务的辅助手段,以在有效发挥其整体优势的基础上,提升体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孙立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尝试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04-105.
[2]何茵.小学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6):124-125.
[3]李为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5):59.
[4]贾士英.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尝试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5(31):115.
·编辑 李琴芳
图1
图2
图3
图4
【思考】教师紧紧抓住单位“1”的数学内涵,在学生理解的模糊点上着力:把一堆糖果(12块)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堆糖果的,借助直观的图示和操作,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接下来有的放矢,从12块糖果过渡到24块,再到36块、48块,直到越来越多,铺满整个屏幕……多媒体不断变化的糖果数量直接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扣人心弦,造成心理悬念,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点燃思维的火花。
在思维的激烈撞击中,学生逐渐识同辨异,去除概念的非本质属性——糖果的颜色、颗数等,明晰概念的本质属性——无论是12块还是24块糖果,或者是若干本故事书、若干个三角形等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单位“1”),只要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每份都是它的。这样的有意为之,是对分数意义内涵的丰富和提升,让课堂教学充满张力,促进学生的思维由“零碎”向“整体”跨越,由“表象”向“实质”进发,学生的知识建构从“模糊”走向“融通”。
【简介】“面积和面积单位”拓展练习片断: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用“数格法”比较几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老师这儿有三个图形,如果直接告诉你图形的格数,你能快速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吗?闭上眼睛,请听题:①号图形的面积是9格,②号图形是4格,③号图形是16格,几号图形面积最大?几号图形面积最小?
生:③号面积最大,②号面积最小。
师:确定吗?
生:确定。
师:(课件出示)
师:请睁开眼睛,看屏幕上的三个图形。现在你还确定吗?
生:(看到三个图形,恍然大悟,反应很强烈)老师,我们上当了。
师: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们以为格数过多,面积越大,忽视了方格有大有小。
生2:方格大小不相等,不能简单地根据格数多少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生3:只有方格大小相等时,才能运用“数格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师:对,用来比较的方格要统一大小!
【思考】 学生通过学习,已经体验了用“数格法”比较面积的大小,但是“任何知识,在解决了前面的问题时,又会提出新的问题”。当所有的学生都认为:16格的面积一定比9格的面积大时,教师适时制造认知冲突,多媒体出示了直观形象的图,“为什么会这样?”当学生睁开眼睛看到图形时,强烈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恍然大悟,进而悟出了“统一方格大小”的必要性。此时,学生经历了从“上当受骗”到“恍然大悟”的过程,在情感上便会生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学习、主动探索、渴望获取解决问题办法的心理倾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得深刻、灵动起来。既拓展了思维,又为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建构蓄积了良好的准备态势。
参考文献:
[1]周平健.这样的“陷阱”是美丽的[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5(4):26-27.
[2]贲友林.现场与背后:“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332.
[3]张俊平.名师的教学主张[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2.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