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晖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分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浅谈呼吸在长笛作品中的实际应用
陈 晖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分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本文从长笛学科演奏技能练习中呼吸方法的特征定义入手,浅谈三种呼吸方法的差异性及在长笛作品中的实际应用。
呼吸方法;特征定义;差异性;实际应用
长笛演奏技能中气息的正确运用是实践教学过程中谈论已久的重点,演奏中的诸多音乐表达方式:吐音、连音、音质、音色、音乐表情、音程跳进、乐句过渡等都与气息的科学运用、合理控制息息相关。无论你诠释的音乐情感激昂、忧伤、浪漫抑或其他,除了技能娴熟的手指技巧与舌、唇、喉、下颌各部位默契的配合之外都需要气息的铺垫与传承而非简单机械的复制。随着音乐发展的变化辅以灵活机动的气息调整才能运用自身敏锐的心灵感悟和音乐表现手段呈现出美妙的音乐,只有分类别分层次的对呼吸方法认真探究、分解剖析才能为科学有效地运用呼吸方法提供理性的支持与帮助,对于更好地处理音乐中的轻重缓急,起承转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以往演奏中涉及呼吸问题仅在特定作品的个别环节中依经验感性应用,对呼吸的工作原理、特征定义缺乏针对性的分析与了解,呼吸法的运用因此缺乏灵活与变化。演奏长笛作品时应结合实际谱例对比、分析、建立微观意识概念,找出解决呼吸问题的方法。而这个找的过程便是一个以思带练、微观渐进的过程。无论哪种呼吸法,均涉及吸气和呼气两个方面,两者的协调极为重要,实际吹奏过程中在呼吸方法应用上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决和应对的方法不可能完全一样。根据呼吸方法的特征定义可将其划分为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呼吸法三种。其中吸气量最多的是胸腹式呼吸法又被称为混合式呼吸法,运用胸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肺部同时进行横向和纵向扩张。腹式呼吸法即横隔膜式呼吸法,吸气量是三种呼吸法中吸气量最少的,无横向扩张,吸气时胸部不参加吸气,肺部作纵向扩张深吸气直至小腹。胸式呼吸法即胸肋式呼吸法,正如名称字面所示仅用胸部吸气,吸气时肺部作横向扩张,吸气速度较快,胸部向外凸起的动作也较为明显,吸气容量比腹式呼吸法的吸气量要略多一些,而少于胸腹式呼吸法。
三种呼吸法的过程都是先吸气,然后通过呼气震动管壁发出声音。仅仅把握呼吸方法的特征定义还无法对其进行合理应用,只有将它们的优缺点进行认真比较后才能真正在音乐变化中做出正确的呼吸方法选择。
三种呼吸法中以胸式呼吸法最易掌握,气息运用的方法就是生活中常人的呼吸方式,便于理解和应用但不能完全满足长笛演奏时使用气量的需要,究其缘由主要是气息流量的控制因吸入气息容量有限产生制约瓶颈,吸气时肺部作横向扩张,无纵向扩张,气息受胸肋骨的阻挡,胸廓向下扩展不够,有限的气息吸入容量无法满足腹部气息储存量的需求,体现出腹部的凹陷现象,横膈膜有效支持的缺失,连锁带来运气时间较长时易紧张、憋气并产生疲劳的反应。
腹式呼吸法虽然吸入气息容量最少但吸气时相对方便,是充气速度最快的呼吸方法,通常应用于短小急促的经过乐句,其呼吸过程因有胸廓以下、横膈膜与腹部肌肉的纵向扩张参与,中腹部的肌肉得到相对充分的弹性支撑,可通过较为自主的肌肉紧张度变化进行行之有效的气流调整和控制。
胸腹式呼吸法的吸气速度较慢无法和腹式呼吸法一样从容自如应对快速简短的乐句,但它吸气时同时进行的横向扩张和纵向扩张将气息流动的通道彻底贯通。横膈膜在吸气时肺部纵向扩张的作用下自然下沉、中腹部亦在其作用下得到充足的气息容量储备,胸腔四周在同步进行的横向扩张作用下最大限度地扩充,肺部得到最多的气息储量,下腹部腹肌的作用被充分发挥,通过呼气时下腹部肌肉的伸缩支持为演奏时能够更好地控制气息的流量、速度、力度提供了坚实的助力平台。
音乐和语言一样,会在句子间自然地呼吸,演奏者要根据不同的音乐表现需要决定呼吸运用方式,总结教学心得试述呼吸方法在长笛作品中的多元应用:
胸式呼吸法的气息应用特点无疑是应对普通长度乐句起始音符吹奏,低音强奏或高音弱奏情况下的最佳选择,如多尼采蒂《C大调小协奏曲》广板乐章第五小节至第八小节四分休止符处(见谱例1)、舒伯特《“枯萎的花朵”主题引子与变奏》(见谱例2),普罗科菲耶夫《D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中段和末尾处(见谱例3、4)。吹奏时不要刻意用力吸满气,吸气与呼气动作衔接要紧凑,呼气滞后会破坏第一个音和整个乐句的品质。充分发挥耳朵的听辨能力,用心聆听自己的发音,若使用“中度呼吸”,胸腔无需完全扩张,肩部自然放松,一开始的发音已经很好,一、两秒之后还会更好,因气流变得更顺畅,口腔和喉咙也更放松,有机会便尽量使用不留痕迹无声无息的浅呼吸。在极端的音域里(高音域的P、PP或低音的f、ff),中度呼吸会比用力呼吸更易于控制。吹奏低音断奏时在吐音间轻轻喘息,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吹破起始音符和断音的现象。这种喘息的呼吸方式对节奏强烈的乐章很有用,它会融入音乐旋律里,几乎没有呼吸的痕迹。
腹式呼吸法因其充气速度最快的特点成为应对快速简短经过乐句的首选气息应用方式,如方定昊《井冈山上太阳红》(见谱例5)和鲍罗丁《洋娃娃组曲》(见谱例6),类似的例子还出现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野蜂飞舞》等作品中。
胸腹式呼吸法融合了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法各自的优点,是在日常吹奏过程中最常运用的呼吸方式,也是三种呼吸法变化最多,最难掌握的呼吸方法。胸腹式呼吸全过程要充分调动好每一块呼吸肌肉的伸缩能力,力争做到张弛有度,内紧外松。练习胸腹式呼吸法的运用时因气息的控制在长音中最能体现出来,应先从长音开始,最为典型的谱例是莫扎特《D大调协奏曲》首乐章(见谱例7)。有些人认为吸气越深越好是片面的,胸腹式呼吸法的运用不应将小腹刻意扩张,过深的呼吸法易模糊胸腹式呼吸法与腹式呼吸法的界定,陷入吸气量教少的腹式呼吸法。演奏这个相对较长的乐句需要足够的气息储备,胸腔和横膈膜要相互配合,吸满气息。应用正确的吸气方法固然重要,但若不能掌握合理有效的呼气方法,再好的吸气技巧也是枉然。如何才能将胸腔和腹部横膈膜中的气息容量慢慢地释放出来逐渐用完,可以做一些辅助性的体验练习:用手背盖住嘴,对着手呼气,实践时可以感受到明显的手背阻力,因此气息密度集中、速度放慢、流量转为少量释放。吹奏者在乐器里和嘴唇上感受到的阻力非常少,这意味着演奏者必须学习平衡和控制体内的气息量与流速。长笛的低音和高音气息运用是不同的,高音区的音振动频率高,气息急气量小,音色明亮、挺拔。低音区的音振动频率低,气流缓气量要大,才能产生浑厚饱满的音色。演奏时应使高音、中音、低音各音区之间的音色得到统一,这也是衡量演奏者气息应用是否科学的标志。气息运用科学与否直接影响音质和音色。
良性循环的胸腹式呼吸运气方式与保持、持续、渐慢的概念密不可分的,可以引用以下曲例来说明胸腹式呼吸运用的多元化。在吹奏捷宁《威尼斯狂欢节》变奏(见谱例8)时,除自己外没人知道,你能否一口气吹完整个乐句。吸满气后应立刻开始吹奏,如你必须用憋气来留住大量气息,这样被动消极的演奏状态在发音释放气息时会使音头倾向爆破,只有将吸气与呼气连贯应用合二为一,依托骨干音符的惯性弹性流动,旋律的流动才能水到渠成。
演奏德彪西的《梦》时(见谱例9)气息的运用应尽量做到“四两拨千斤”保持胸腔的张力以防塌陷,最重要的是需要呈现出德彪西作品中光线与色彩的特质,乐句开始时先不呼气,仅透过胸部软骨弹力和肩骨的自然重量,可以放出一部分气息,等到第二小节结束才一点一点地放出胸腔的气息,必须把气息储存起来不要无谓消耗,因为当你发现气息不足时,通常已经是为时已晚。要保持胸腔张开,以对抗下半身支撑的肌肉,只有支撑而未能配合保留渐慢的动作,胸腔的气息会迅速耗尽,而且也无法吹完整段乐句。在第二和第三小节可以利用腹部支撑,进行正常呼气,最后的音可以考虑用渐强的方式,因为这时气息快要耗尽而这种极端的支撑力可以帮助维持音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满足这个运气的过程,吸气在这里成为一种刻意的过程,与自然的呼吸功能相反。当然除非要吹奏长乐句,不要每次都用这种冗长的呼吸,能够充分掌握这种技术,整个过程所需的时间就很短。
呼吸运用的方式与音乐的例子一样变化多样,演奏实践视角下对呼吸法的深入探究,自然带来呼吸方法多元化运用的深度思考。通过分层分解的剖析与循序渐进的学习,微观视角下呼吸方法的特征定义、差异性与优缺点均重归简单。当演奏者总结出在何处呼吸、怎样应用吸气方式和如何运用呼气方法的逻辑通则时,呼吸在长笛作品中的实际应用将发挥更为奇妙的作用。■
[1] Michel Debost.The Simple Flute.Paris,1996.
[2] 钱芑.长笛技巧强化训练.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1.
[3] 钱芑.长笛基础教程.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9.
[4] 于彤,于继学.长笛入门与提高.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11.
[5] 芭芭拉·吉丝勒-哈泽 著,陈文 译.长笛音色训练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5.
[6] 彼得-卢卡斯·格拉夫 著,张奕明 译,陈琦玲 校译.长笛基础练习.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3.
陈晖(1976-),男,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艺术实践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