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因素

2016-11-23 09:58蒋朝明胡明曾燏
东方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高中生物影响因素

蒋朝明 胡明 曾燏

摘要: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对于影响不同学科教学效率的因素也存在着各种差异。高中生物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涵盖知识点更多更细,因此针对高中生物的教学,必然要采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当前影响高中生物教学效率因素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积极地探索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效率;影响因素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个国家的教育早已趋于多元化,国家的综合国力与教育息息相关。生物课程与教学在学科教学中居于重要的地位。21 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就我国的当前国情来看,生物知识正在成为普通公民应当具备的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1]。同时,生物课程也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对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学生的未来发展、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对影响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分析,便于教师认识自身问题,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教学积极性,对提高高中生物课堂与课后学生学习本学科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教师从事高中生物教学、专家研究生物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影响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原因——教师方面

教师是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的承担者,是保存和传播人类文化的承担者,是社会延续和发展的体现者[3]。古人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外,人们对教师赋予的定义虽有不同相同但实质都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今在教育问题被广泛关注,在各种改革与创新的要求下,使我们不得不对教师的职业与定位进行更深的思考。教师的专业知识、授课情感、授课方式、板书等因素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学科的差异性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高中生物作为理科中识记知识点偏多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响也具有多元化和独特性。

(一)教师的生物专业知识对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影响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必修3:稳态与环境”;选修部分有“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6个模块[2]。从以上内容可看出,高中生物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其中包含许多大学里面的科目,如: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免疫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具有丰富的生物学科综合知识储备,否则只能照本宣科,对于其教学的效率便可想而知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学高效率的基础,是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必备条件,这对知识面广泛的生物学科而言尤为重要。高中生物教师的素质对于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4]。所以,一个高中生物老师,其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影响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首要原因。

(二)教师心理健康对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影响

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加快,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教育决策者、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5]。

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组织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在8699名参与调查的大、中、小学教师中,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6]。众所周知,教师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之一,是学生和知识间的桥梁,其作用在教学中是非常显著的,如果教师出现了心理问题,那势必会对教学工作、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当然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教学效率上。

高中生物涉及的理论与实验较多,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联系也较为紧密,这不仅要求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还要求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的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是一个挑战。而对于众多高中生物教师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教学效率的影响是被忽视的。由于生物学科在高中所有科目中占有的分量并没有语数外等科目多,这使得许多学校、老师、学生甚至教育决策者都把它当做“副科”,虽然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将生物在高考中的分值有所提高,但与其他科目相比,生物仍占的分值比例最低,由此生物课程的开设相对较其他科目少,学生学习所占的时间也比较少。这就使得许多高中生物教师情绪受到影响,兴致较低,甚至灰心失望。如今生物教师一方面的面临较大的教学压力,另一方面产生对所教科目没得到各方面的重视而失望,以至于许多高中生物教师产生“教师职业倦怠”。以上原因不仅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设计、教学中的一些手势动作,还将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故教师的心理对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影响可想而知,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对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调查发现,职业压力比较大、职业倦怠较为严重,心理健康水平较低[7]等问题普遍存在于众多教师之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结果是教师低兴致、低情绪、低努力、为教书而教书等等。这些都将对教师教学效率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教师成长对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影响

影响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随着教龄的增长,会不断地从新手型教师向成熟型教师转型,这时候的教师不管是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经验。转型成熟教师的过程中,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效率、及洞察力都会有相当大的提升,最后找到自己的教学风格,突破自身。教师的成长对教学效率的提升是有很大影响的,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个方面的进步都会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方面,高中生物包括很多理论方面的知识,教师的成长主要表现在专业基础知识与综合知识的积累,以及教学经验方面的积累,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高中生物还包括许多技能方面的知识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教师的成长就表现在实验与生活实践技能的成熟。教师能通过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成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形成有关生物学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对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也是相当重要的。

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知识方面应不断强化;在技能方面应不断提升;在价值观方面应三观端正、积极向上;在教学方面还应虚心总结,必要时需进行教育继续学习并不断地创新,以保证教学高效有序地进行。总之,教师应善于总结并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率。

二、影响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原因——学生方面

学生是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对象[3]。没有学生的教学活动不能称之为教学活动,那只能是教师单方面的“独角戏”,而这没有学生参与的“独角戏”仅仅是教师展示自身知识水平的一种表演[8],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背景、发展特点、学生心理健康等也都对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学生的知识背景、发展特点对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之前,在小学科学、初中生物课程学习中对生物学科已有初步了解,也具有一定的生物知识储备。纵观九年义务教育中的生物知识,不仅与高中知识紧紧相连,还为高中的生物学习打下基础。高中生物课程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2]所以,就高中生物的课程本身来讲,学生以前的知识储备对高中生物教学效率是有一定影响的,如果学生基础扎实,对高中生物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减少教学的时间,还可以节省学生学习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实验、动手技能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作用更显著。

在学生方面影响教学效率的并不只是学生的知识背景,还有学生这阶段发展的特点。高中阶段学生不管是身体、认知、人格等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各方面的能力也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所提高。这一时期,学生的发展趋于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这也对高中生物教学效率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教学中,实验技能的提高、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果的归纳以及对实验的探究,甚至将所学的生物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当中等方面。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深谙学生成长规律,防止知识传授不合理,要熟悉“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生心理对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影响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自主性强,喜欢独立,喜欢主动学习,喜欢怀疑,这些特征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在学习高中生物的过程中,这是值得利用的。据有关调查,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出现任性、冷漠、孤僻、自私、妒忌、自卑等心理现象[8]。这些消极负面的情绪,必将对教学效率产生影响[9]。同时,性别和个体差异也将对生物教学效率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女同学擅长理论知识的学习,男同学擅长对实验的学习;有的学生喜欢静静的思考,有的喜欢和老师讨论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各方面特点,敏锐找出学生个体差异,将学生的各方面优势进行最大程度地发挥,以便最大程度地提升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影响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原因——教育影响方面

教育影响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中介和桥梁,是教育领域内除教师之外一切因素的总和,教育影响一般包括很多个方面,具体来讲,包括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技术、教育情境等等。[3]

(一)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影响

高中生物的课程内容不仅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还包括生产实践以及生物科技的内容。这些内容的选择都是专家学者通过多年的经验与实践去旧存新、去粗取精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精华知识,涉及面广、知识面宽,这对学习者有较高的要求,对教学者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这些教育内容的选择,对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质方面是相当有价值的,同时,对高中生物教学效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在繁杂的生物科学内容的选择上面,选择不同的知识进行教学将会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当然,教学方法也是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影响因素之一。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必然会得出不同的教学效果。从教育学有关书籍来看,关于教学方法的介绍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什么教学方法,不仅关系到学生知识建构,还关系到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高中生物包括的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如何选择最佳方法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这是每一个高中生物教师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教育技术、教育情境对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影响

教育技术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所应用的多媒体的硬件和软件。[3]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育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从高中生物所包含的内容来看,一方面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将所学知识更直观地呈现出来,便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容易理解;另一方面,它对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时节省时间,增强教学效果。

除了教学技术,教育情境在高中生物教学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教育情境主要有物质情景和精神情景,良好的教育情景应该符合真、趣、新、疑、情等要求[3]。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校设施与环境、学生的成长背景以及当时的实际情况等,采用各种符号、图像、实体、模型等尽可能的提高教学效果,也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创设不同的氛围、情感意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情境的优势在高中生物教学是很容易凸显出来的,生物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情境可以最大化的利用起来,且在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

四、关于高中生物教学效率影响因素的结果与讨论

纵观以上对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影响,可以得出,影响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故教师对教学效率的影响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当中总结经验,起到主导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对教学效率的影响是中心,要提高教学效率,要围绕学生,探索学生心理,根据学生知识背景、身心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效果;教育影响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贯穿教学活动的主线,所以教育影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工具。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当中,作为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要以学生对教学的影响为中心,以学生的反馈来判断,调整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通过教育影响的选择与应用最优化地增强教学效率。

本文探讨的内容将为教育工作者们在分析影响教学效率影响因素的时候提供参考,便于教师及教育工作管理者们找准影响教学效率的切入点,抓住主要矛盾,顺利解决问题。在分析矛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科当以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对待,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生物的学科特点、新课标等对教师学生等的要求,从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影响这三个大方面分析影响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诸多因素,找出最佳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吴成军.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9.

[2]中华人民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2.

[3]张乐天,邓银城,范安平.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8-42.

[4]尚佳飞.浅析高中生物教师素质对教育的影响[J].学周刊,2013:(10),158-159.

[5]李楠.高校教师的职业高原问题探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2):77-81.

[7] 王文增,郭黎岩.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146-148.

[6]新浪教育.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教师生存状况分析[R/OL].(2005-8-2)[2016-3-22].http://edu.sina.com.cn/l/2005-09-09/1653126581.html.

[8]程瑶.教学要素研究现状浅析[J].成功(教育版),2013,(9):137-138.

[9] 刘焕兴.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的分析与对策[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9,(1):14-15.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高中生物影响因素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