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玲,雷锦锦,罗盛锋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基于性别差异的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研究
黄燕玲,雷锦锦,罗盛锋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解决民族村寨女性脱贫问题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表现,也是达成民族村寨性别平等的重要途径。社区居民在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为了避免个体性因素对于结果的影响,文章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法,选取了有可能对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造成影响的社区归属感、社区参与、经济感知、社会感知、环境感知等多个层面进行测量。文章以桂黔地区4个典型少数民族村寨为例,通过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定量分析软件分别对民族村寨女性和男性居民的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性别差异对于民族村寨居民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判别具有显著性影响。男性群体更倾向经济的提升及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感知,而女性群体则更强调社区归属感以及社区层面的发展,对政策的感知也较为强烈。
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开发;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性别人群在智力倾向、情绪表征与兴趣方向上有很大差异[1]。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就已经开始关注性别差异在旅游领域的运用,最早的代表性学者是史密斯。史密斯(1977)在专著《东道主和游客:旅游人类学》里通过研究发现女性角色在旅游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直到20世纪80年代,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在研究女性对旅游开发影响[3]的基础上,也愈发关注两性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影响作用[4-11]。在国内,社会性别概念第一次提出是在1993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妇女与发展研讨会上[12]。赵捷(1994)是首个在著作《云南旅游业中民族女性角色分析》中研究女性对旅游开发影响的中国学者[13]。在旅游业中性别问题的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女性对旅游市场的影响研究[14-17]、性别差异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研究[18-22]、民族地区女性与旅游业的发展研究[23-31]。总体而言,现有研究很少从性别差异的视角对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开发进行系统研究。
研究性别差异对民族村寨居民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的影响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民族村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性别差异这一视角对民族村寨地区旅游扶贫开发情况、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的民族村寨的居民感知异同进行研究,文章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法,选取了社区归属感、社区参与、经济感知、社会感知、环境感知等多个层面的多个变量进行测量,构建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的因素。同时拓展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在旅游扶贫开发研究中的应用。本研究不但可以扩展旅游扶贫开发相关理论,而且有助于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对民族村寨地区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的提升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数据的采用
本研究以社区作为基本的研究单位,在充分考虑到案例地所具有的典型性、代表性、差异性等特征,选取广西、贵州两省区的4个典型少数民族聚居区为研究区域,分别是:(1)贵州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A地),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十几个村寨相连组成,寨内5 648人,其中苗族占99%,是中国最大的苗族村寨,贫困人口约占全部人口的18.5%;(2)贵州荔波县高桥瑶山村,位于荔波县瑶山瑶族乡境内,总人口1 579人,主要聚居有布依族。其中,贫困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4.23%;(3)广西三江程阳八寨景区(C地),位于三江县林溪乡境内,总人口9 701人,侗族村民占99%。其中,贫困人口732人,占总人口的7.55%;(4)广西龙胜县龙脊梯田平安寨景区:位于广西龙胜龙脊地区,是龙脊景区最著名的核心壮族村寨,总人口850人,壮族占到90%以上,其中,贫困人口280人,占总人口的32.94%。上述案例地囊括了苗、布依、侗、壮族四大少数民族,民族风情浓厚、旅游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旅游地,且都隶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所以,以上述景区为案例地,探讨民族村寨居民对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的性别差异研究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问卷设计以理论为基础,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与专家访谈意见制定出问卷初稿。2015年5—6月,通过向桂林理工大学、云南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旅游学术界权威专家发放20份预调研问卷,结合专家意见并经过反复修改后,得到最终问卷。问卷第一部分使用李克特七级量表(按同意程度由低到高分别为1—7分);第二部分是人口统计特征的调查,包括性别、学历、旅游扶贫开发前后的收入等。正式调查时间为2015年7—10月,对4个案例地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通过现场访谈与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原始资料,问卷当场回收。收回的问卷为339份(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率为96.9%。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314份,有效率达到92.6%,符合研究设计。
(二)量表信度和效度分析
运用SPSS22.0软件对调研的数据进行整理、检查和统计,校正和剔除异常数据,运用样本均值去代替缺少的数据,再对数据常态及题项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分析。在效度分析方面,采用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值为0.783,Bartlett的球形检验显著性均趋向于0,说明量表结构效度较好。在信度分析方面,以Cronbach's Alpha系数作为衡量问卷信度的标准,对案例地数据进行分析,根据Alpha系数值大于0.7为标准,本研究中各变量社区归属感、经济感知、社会感知、环境感知、政策感知、社区参与的Alpha系数值分别为0.807、0.830、0.841、0.714、0.732、0.788,总量表的Alpha系数值为0.802,问卷的可靠性较高。
(三)人口学特征分析
从性别构成比例来看,男性和女性大体处于1:1,符合研究设计要求;从年龄分布看,调查样本的年龄在25—34岁以及35—44岁这两个阶段的居民居多。通过访谈得知,中青年女性参与旅游活动较为积极,主要从事旅游演艺和景区管理,老年人大多留在家中从事手工艺品的售卖;从受教育程度看,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居民占60.1%,充分反映出民族村寨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旅游收入占家庭总收入10%~20%以及21%~50%这两个阶段的居民居多,说明当地居民参与旅游活动较多;旅游扶贫开发前当地一半以上居民收入在1 000元以下,而旅游扶贫开发后只有17.7%的居民收入在1 000元以下,收入在1 000~2 000元和2 000~3 000元的居民较多,说明旅游扶贫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居民收入水平。
表1 调查对象的主要人口学特征分布[人数(%)]
(四)分析模型选择
研究选取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是因为考虑到被解释变量是不同性别群体对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为有序多分类变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对不同类型的变量进行综合考虑,防止损失大量的有效数据。另外,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也顾全了有序性问题,不会因为赋值不同而影响模型的参数估计,从而避免了使用线性模型所带来的参数估计误差,影响研究结果稳定性。表达式如下:
式中,因变量p为事件发生概率,x1,x2,...,xn是自变量,β1,β2,...,βk是待定系数。对式(1)进行Logit变换,假设x为反应变量,p为模型的响应概率,得到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如下:
式中,pi=P(yi=1|x1i,x2i,...,xki)是在自变量x1i,α为截距,β为斜率。研究中先根据显著性水平选取概念模型中的若干影响因子,然后应用逐步回归的方法确定主要解释变量,最后根据回归系数大小分析各解释变量对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的贡献。
(五)变量选取
1.因变量:本文选取“相比于其他扶贫方式,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民族村寨脱贫的途径更有效”这一问题来度量。
2.自变量:考虑不同因素(诸如社区归属感、经济感知、社会感知、环境感知、政策感知、社区参与)都有可能对其旅游扶贫开发的有效性造成影响,为了最大限度避免个体性因素对于结果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多个层面的多个变量进行测量。
(一)影响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的相关性因子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初始调查问卷58个题项进行相关性因子分析,得到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和其他题项的Pearson系数,剔除在社区归属感、经济感知、社会感知、环境感知、政策感知、社区参与等变量中显著性水平大于0.05或大于0.01的题项,获得了与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最密切的6个指标,见表2。
表2 计量模型变量的解释说明
(二)影响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的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如表3所示,模型Ⅰ为总体未分类样本的回归结果,根据Wald x2统计量,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较为重要的解释变量依次为:社区参与、经济感知、社区归属感、社会感知、政策感知、环境感知。最重要的解释变量社区参与——社区居民有参与旅游管理的权利与机会的回归系数为正值,即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管理的权利与机会越多,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越高。
模型Ⅱ为女性群体的回归结果,根据Wald x2统计量,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较为重要的解释变量依次为:社区归属感、社区参与、政策感知、经济感知、社会感知、环境感知。最重要的解释变量社区归属感——我依赖本村落,生活离不开本村落的回归系数为正值,即居民社区归属感越强,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越高。除社区归属感外,民族村寨女性对社区参与、经济及政策上的感知对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也至关重要。
模型Ⅲ为男性群体的回归结果,根据Wald x2统计量,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较为重要的解释变量依次为:经济感知、政策感知、环境感知、社区参与、社区归属感、社会感知。最重要的解释变量经济感知——旅游扶贫开发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回归系数为正值,即社区居民经济感知越强,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越高。除经济感知之外,民族村寨男性居民认为环境保护也对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有着显著的影响。
表3 不同性别群体对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的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
从上述三个模型可以明显地观测出,无论是民族村寨男性居民还是女性居民,他们都认为经济的发展对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有着显著的影响。但与此同时,性别差异对于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的感知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男性群体更倾向经济的提升,如旅游扶贫开发增加了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而女性群体则更强调社区归属感以及社区层面的发展,如社区居民有参与旅游管理的权利与机会。较女性而言,男性群体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感知更为强烈,如旅游扶贫开发是否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水、电、通讯、医疗、交通等);而较男性而言,女性群体对政策感知较为强烈,如政府是否重视当地的旅游扶贫开发政策,并且实施到位。
(一)缺乏针对民族村寨贫困女性的专门性政策
女性作为民族村寨的主力军,不仅要考虑家庭的日常生计,而且要兼顾农业生产。因此,民族村寨女性应拥有更多的机遇与政策支持。为妇女脱贫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机会支持,就成为妇女扶持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女性对于政策的需求更为强烈的原因。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实施包括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输出培训以及小额贷款等一系列扶贫开发政策。根据调研组在贵州雷山县、荔波县以及广西龙胜县等地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民族村寨地区采用“普遍性”的政策实施机制,以农民群体为政策对象,很少是以扶助贫困妇女、专门资助贫困妇女为目标的,远远不能达到精准扶贫的要求。
(二)民族村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
对民族村寨居民而言,追求经济效益是当地居民参与旅游扶贫开发最重要的目的。然而,经济发展滞后,居民利益分配不合理的现状已成为制约民族村寨地区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据调研组在贵州雷山县、荔波县以及广西龙胜县等地的实地调查研究,旅游扶贫开发前,案例地大多数居民收入在1 000元以下,基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只有民族村寨地区经济提升上去,民族村寨女性才能从繁重的生产和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才有可能在社会与家庭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支配时间,得到更多的权力和自由。
(三)民族村寨地区妇女社区参与不足
在我国贫困线的划定中,是以家庭为单位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人均收入,在贫困的测算中遮蔽了女性的特性,缺乏明确的性别比例。由于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在农村还保留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导致民族村寨妇女被剥夺了接受教育、技能培训、社区参与等权利,真正地成为了弱势群体。然而,根据调研组在案例地实地调查访问发现,随着村寨越来越多男性外出务工现象的出现,民族村寨妇女不但要考虑家庭的衣食住行和子女的教育问题,还要兼顾农业生产以及村委会的投票选举。民族村寨妇女逐渐意识到社区参与的重要性,也更注重个人权益的争取,因此,民族村寨女性在社区增权方面亟需加强。
(一)健全针对民族村寨女性参与精准扶贫的专门性政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民族村寨女性群体认为政府对旅游扶贫政策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影响。由于传统的性别文化观念,民族村寨妇女的社区参与权利受到限制,她们在发展中的滞后会影响民族村寨的整体发展。因此,要健全针对民族村寨女性参与精准扶贫的专门性政策,而旅游增权成为民族村寨女性参与旅游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将性别意识融入《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等项目中去,把民族妇女的发展作为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成败的一个关键指标。另外,有意识地宣传、发动、组织妇女参加村级扶贫规划制订、扶贫项目选择、项目实施管理与监督、参与维权意识培训、监测评估会议等,使民族村寨妇女积极行使自己在各种群众组织中的权利。
(二)协调民族村寨地区居民利益分配关系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收益对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性有着显著的影响,民族村寨居民参与旅游扶贫开发最主要的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所以,必须合理调节利益分配关系,保证让居民得到利益的同时又不失去心理平衡。首先,改善民族村寨居民生活水平,从而改善民族村寨地区女性的意识状态。只有不断发展民族村寨地区的社会生产力,提高农村女性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民族村寨女性才有可能从农业生产和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才有可能在社会与家庭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支配时间,得到更多的权力和自由。其次,作为旅游企业应该尽可能地融入到当地社区中,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以此带动社区共同发展。最后,作为民族村寨政府部门应着力改善产权利益关系进而从根本上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
(三)引导民族村寨女性参与社区活动及技能培训
通过实地访谈发现,当地很大一部分少数民族中老年妇女不能用普通话交流,且不识字。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对旅游扶贫开发缺乏系统认识,自身能力有限,营销宣传渠道受阻。因此,首先要提高民族村寨女性的普通话沟通能力,使她们能更好地参与游客接待服务工作;其次,加深妇女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例如瑶族“花瑶衣”、“绣花鞋”等服饰文化,传统节日文化等;此外,加强民族村寨地区女性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提高民族村寨地区女性的政治地位;最后,加大力度培养民族村寨地区女性人才,建立民族村寨地区女性人才库,以及建立培养选拔其优秀者进入各级领导决策层的有效机制。
(四)重视旅游扶贫开发规划,保护当地环境
制定旅游扶贫发展规划是进行旅游扶贫开发的前提,也是社区居民顺利参与旅游扶贫开发的支撑。通过调查民族村寨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开发规划,努力打造优秀民族村寨独特的旅游资源,创造适合民族村寨的旅游吸引物。与此同时,民族村寨环境的脆弱性要求在旅游扶贫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保护民族村寨环境。既要通过宣传引导,提高民族村寨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要制定出针对旅游者的环境保护对策。
[1]张安民.主题公园游客期望和感知的性别差异分析——以杭州宋城旅游景区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1):106-112.
[2]Smith,V.L.Ed.Hosts and Guests: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M].Pennsylvan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7.
[3]范向丽,郑向敏.国外性别与旅游研究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10(5):93-100.
[4]Vivian Kinnaird,Derek Hall.Tourism:A Gender Analysis[C].Wiley:Chichester 1994.
[5]Sheena etal.Gender-blind marketing:Businesswomen s perceptions of airline services[J].Tourism Management,2000,21(4):353-362.
[6]Neil.An exploratory study of gendered differences in young tourists perception of danger within London[J]. Tourism Management,2001,22(5):565-570.
[7]Jucan Mihaela Sabina et al.Gender Trends in Tourism Destination[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 Sciences,2013,92(4):437-444.
[8]Lauren N.Duffy et al.Women in tourism:Shifting gender ideology in the DR[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5,52(4):72-86.
[9]Fengming Su et al.Travel differences by gender for older peopleinLondon[J].ResearchinTransportation Economics,2012,34(1):35-38.
[10]Chunyang Wang et al.Toward an integrated model of tourist expectation formation and gender difference[J]. Tourism Management,2016,54(4):58-71.
[11]Carla et al.Pay gap by gender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Brazi[J].Tourism Management,2016,52(5):440-450.
[12]唐雪琼,等.旅游研究中的性别话题[J].旅游学刊,2007(2):43-47.
[13]赵捷.云南旅游业中民族女性角色分析[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2):65-69.
[14]邓敏,李丰田.中国女性旅游消费市场初探[J].社会科学家,2003(2):97-100.
[15]刘欣.近40年来国内妇女贫困研究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15(1):116-123.
[16]刘兴花.乡村妇女性别角色对其家庭地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基于X村和L村扶贫项目的比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87-93.
[17]黄晓.新阶段扶贫开发对社会性别的关注——来自贵州的实践[J].贵州社会科学,2010(2):15-19.
[18]黄玲花,梁树春.广西农村出生性别比偏高的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1):18-21.
[19]陈银娥,苏志庆,何雅菲.微型金融对女性减贫的影响:基于金融赋权视角的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30-38.
[20]蒋焕洲.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2):121-124.
[21]谢晖,保继刚.旅游行为中的性别差异研究[J].旅游学刊,2006(1):44-48.
[22]王艳丽,严艳.基于性别差异的旅游行为实证研究[J].旅游论坛,2010(5):18-20.
[23]周感芬.社会性别与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发展问题探讨——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为例[J].中国发展,2011(1):51-55.
[24]李茂林.基于居民态度感知的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研究——以黔东南为例[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6):107-109.
[25]李佳,黄燕玲,雷锦锦,张俊伟.基于女性视角的广西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感知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5(5):43-50.
[26]高飞,向德平.性别差异与扶贫政策有效性感知——基于连片特困地区湖北、湖南、贵州三省的抽样调查[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81-86.
[27]赵巧艳.“农业—旅游”场域转换与少数民族社会性别分工的实践解释[J].妇女研究论丛,2012(6):15-19.
[28]王爱君.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农村贫困测度解读[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767-772.
[29]陈银娥,王丹,曾小龙.女性贫困问题研究热点透视——基于SSCI数据库女性研究权威文献的统计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5(3):111-124.
[30]何雅菲.中国贫困变动的再估算:基于性别差异的视角[J].统计与决策,2014(3):137-140.
[31]林庆,李旭.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养老问题——兼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女性与养老[J].贵州民族研究.2011(3):29-34.
Effectiveness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Ethnic Villages Based on Gender Differences
HUANG Yanling,LEI Jinjin,LUO Shengfeng
(School of Tourism,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
Helping ethnic village women out of poverty in poor areas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realizing ethnic and gender equality,and also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people-oriented thoughts.Community residents in ethnic villages have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In order to avoid effects of individual factors on the result,the article utilizes gender analysis method and selects multiple levels ofmeasurements suchas community?attachment,community participation,economic awareness,social awareness,environmental awareness,which are likely to have impac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ethnic villages.Taking four typical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in Guangxi and Guizhou as examples,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the paper uses SPSS22.0 statistical software and the Ordere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to analyze respective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among the female and male residents in ethnic villages.Results show that gender difference of resident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ethnic villages.Men tend to focus on the ascension of economy and perception to the change of the environment,while women put more emphasis on community sense of belong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level and the perception of policy.
ethnic villages;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gender differences
F590.1
A
1673-5609(2016)05-0001-08
2016-08-1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CJY075);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项目(TYETP201548);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20150110-5);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开放基金(LYKF05)。
黄燕玲(1976—),女,通讯作者,广东四会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旅游行为、休闲旅游;雷锦锦(1990—),女,河南周口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休闲旅游;罗盛锋(1977—),男,湖南湘乡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旅游企业管理。
[责任编辑:唐秋凤][英文编辑:秋虹][责任校对: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