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潇 何计蓉 谢琴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的人才市场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成才、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二级学院作为高校的办学实体,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基层单位,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关系着整个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建立二级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提高整个高校的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为例,探讨了高校二级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应用,对各高校二级学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二级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原则;主体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136-0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学校的师资建设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内容之一,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主要倾向于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评价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有效性是各高等院校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不少高校开始重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效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不断充实评价内容,力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堂观摩评价、督导评价、领导评价等,通过采取这一系列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校领导阶层和师生群体对课堂教学的重视,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说,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对评价效果将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也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监控的方向[1]。然而,高校在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认识和研究却停留在经验层面,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理念、模式、结构、功能、过程及方法等缺少深入细致分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作用的发挥,甚至有的评价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负作用。因此,重新构建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这对全面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二级学院作为高校的办学实体,在课程安排、专业设置和学科特色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大多二级学院仍旧采用学校教务处统一制定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其存在的自身差异完全忽视,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二级学院的有效发展。因此,构建二级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充分吸纳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同时要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不仅只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加强教学各环节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积极发挥学生、教师、教学督导和各级领导等方面的评价作用,考查和评估过程要注重其科学性、多样性和全面性,进而提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有效性。
一、二级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分支,具备了教学评价的一般特征。教学评价主要针对的是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在价值方面的评论,围绕一定时期的教学目标,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式提供的首要依据,可以说这是一种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2]。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针对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落实的评价,可以说这是衡量与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总称。高校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养方面,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因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二级院校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力争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现代高等教育的有效发展。评价体系是否科学有效,不仅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还是高校开展教育决策的重要衡量标准。
(一)构建原则
构建二级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效益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多元性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内容和评价对象两方面。从评价内容看,主要是看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有效互动,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所提升。从评价对象看,主要是看评价对象是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主要包括科学的评价标准、有效的评价方式、全方位的评价过程等,都要求教师的全程参与。
2.发展性原则。在高校培养人才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教师来说,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为二级学院的教师提供一个科学认识自我的机会,通过开展全面、有效的评价活动,让教师及时认清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并为今后的教学改进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指导方向。对学生来说,在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的评价,做到以学论教、以学论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与所付出的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的比率。在日常的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效益性原则是衡量每个教学环节是否恰当的重要标准之一。追求高效益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每个教师的重要目标。
4.过程性原则。过程性原则主要关注的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一方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围绕这一时期的教学目标,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历程展开评价。另一方面过程性原则与发展性原则相统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不但要将教师的教学经验的积累体现出来,还要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检验。
5.多元性原则。这里的多元性主要针对的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因素、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关系到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要坚持全方位考虑,建立科学合理的多指标的评价体系,要反复地推敲、分析、归纳、总结和比较,最终选择出最能体现创新性思维水平的本质因素作为教学评价指标的主要依据,尽可能地避免个别的片面评价,提高评价效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评价的主体与方法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与合理性,二级学院可结合自身学科、专业、课程特点灵活采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体与方法,一般来说由督导评价、学生评价、学生满意度测评、领导评价、同行和自我评价五部分组成。
1.督导评价。二级学院督导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教学计划与加强课程建设方面,要结合学院自身的发展理念,体现学院自身的办学特色。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可以将听课作为出发点,通过多种渠道检验课堂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从课堂听课延伸到教师备课、教研活动、考核分析等环节,强化对教学活动的质量跟踪和评价,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反馈给各专业教师,要求教师们共同探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2]。二级学院督导与学校的督导相比较,可以更好地实现对整个教学活动、教学环节和教学管理的过程与结果的监控,保证了学院管理行为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3]。
2.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通常以课程结束后通过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网上评价,对本学期所学课程的所有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也可单独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既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还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满意度,让教师们及时掌握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4]。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学生的评价能够直接体现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是否恰当、在教学准备上是否得体、能否认真地对待教学,这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时,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评价信息中反思教学,总结经验,这对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3.学生满意度测评。高校的课堂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消费“教学服务”这一产品的过程,对学生消费教学服务满意程度的测度即学生满意度。通过在听课过程中,现场发放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而后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学生的满意程度。建立学生满意度测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者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转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理念,从而有利于更深入地实施课程改革。
4.院系领导评价。二级学院院系领导通过深入课堂听课,了解课堂教学各阶段的教学质量,对被听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帮助被听课教师及时发现在教学中的问题,针对课堂教学组织各方面提出建议,这对提升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5.同行评价与自我评价。同行评价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和反馈教学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让课程组的任课教师互相评价,取长补短,从而有利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的自我评价主要是在授课结束后对自己所教课程的反思,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这不仅能帮助教师找出自己教学中不足,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帮助今后在课堂教学中的改进,督促教师不断学习,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三)几种评价主体与方法的比较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使教、学、管三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教师通过不断反思,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在强化学习的基础上改进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自身的知识结构中去,让学生自觉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社会发展中能够不断进步[5]。
一般来说,学生评价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是最具有实际意义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个人的教学体验对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对教师而言,这种评价更为公正。而且,学生的人数比较多,有利于解决因价值观或认识水平不同所带来的评价者结论之间一致性系数相对低下的问题[6]。但是受各个因素的影响,如学生对学科的认识、学习动机的差异、学生对评价指标的理解不同、课程性质的不同和学生自身的感情色彩不同等,学生的评价不能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唯一指标,只能说这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另外,同行专家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由于听课次数少,课堂信息掌握不够全面,给出的评价必然不够准确。
院系领导作为教学管理者,各方面信息掌握较多,但由于深入课堂听课次数少,微观信息掌握不够,给出的评价可能出现凭感觉、印象或情感色彩打分的现象。
教师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对照检查,及时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变被动为主动。然而,自我评价常出现“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现象[7-8]。因此,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教学中要注重多元化、多类别、全方位的评价,实施探究式教学理念,努力形成讲授与自学结合、讨论与交流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创新与创业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9]。
二、商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
本文以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开展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例,在实证的基础上采取督导评价、学生评价、满意度测评、院系领导评价相结合等方法,初步建立起商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督导评价
学校教务处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督导专家,深入课堂听课对商学院教师实施课堂教学质量监督和指导。督导专家通过检查教师的教案讲稿、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教学内容是否新颖、课堂教学是否存在良性互动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教学质量指导委员会评价
商学院通过组建学院教学质量指导委员会,分别对管理组和经济组两类课程进行听课评价,客观公正地填写听课表的相关事项,特别是课堂教学总体评价(分数)及课堂意见和建议。2015年教学质量指导委员会委员累积听课253人次,平均每人听课28次。
(三)学生满意度测评
商学院通过对每位授课教师、每门课程发放课程教学满意度问卷,如表1。平均每学年发放问卷8000份左右,通过统计调查问卷,及时掌握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情况。
(四)学生网上评教
利用学校教务处教务管理系统,在每门课程考试(考查)结束后,基于网络体系的交互方式,由学生网上评教。
(五)院系领导评价
商学院院系领导,每学期集中听课20次左右,并填写领导听课记录本,及时向有关系、部和教师反馈情况,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同时积极听取师生对学院的意见,及时反映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教风、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推动了学院教学及管理水平的提高。
(六)结果反馈
1.课后反馈。督导专家、教学质量指导委员会委员、院系领导在听课过程中,及时记录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课后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肯定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找出不足,激励和引导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学期末反馈。每学期末,根据学校督导专家的意见、学生满意度测评结果、教学质量指导委员会及院系领导听课情况进行总结,形成会议纪要,及时通报给全院教师。
3.学年反馈。本文考虑到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贯穿始终,是最有发言权的评价者,因此占据较大权重;由此根据学校教务系统的学生评教数据(A)占30%、学生满意度测评结果(B)占25%、学院教学质量指导委员会委员听课评价(C)占30%、领导听课评价(D)占15%等四个方面,分别加权计算得出每个教师学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总分:教学质量评价总分=A×30%+B×25%+C×30%+D×15%。
根据评价总分,划分课堂教学质量等级及质量系数,如表2。评价结果将作为绩效工资发放、职称晋升、教师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每学年被评为后5%的教师,系部应有针对性地听课,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二级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成效
通过提炼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来分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各种因素,纠正评价活动的偏差,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还要继续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人员三方的积极性,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能充分体现全新的教学理念,全面落实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密切关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更利于学生的成才。
2.有利于二级学院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工作得到公正的评价,工作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会上升,从而促进二级学院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3.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将促使评价活动规范有序,避免因个人主义产生的盲目评价和片面评价,增强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吴虹.建立健全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明[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2):111.
[2]黄爱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2.
[3]张向群.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实践性研究[J].运动精品,2011,(3).
[4]朱李莉.高校二级管理模式下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8,(28):30.
[5]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93-195.
[6]刘杭玲,李丹青.“生评教”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6):19-20.
[7]王晓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问题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4,(3):64-65.
[8]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39.
[9]王景英.当前教育评价中几种关系的理论思考[J].东北师范大学学:哲社版,2003,(5):119-124.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UniversitiesSecondary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By Taking the Business College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YANG Xiao,HE Ji-rong,XIE Qin
(Business College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Sichuan 610059,China)
Abstract: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new normal,the standards of the higher-educational talents become more and more strict.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it is also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way of studentspromotion,teachers development as well a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As the teaching performer,secondary colleges constitute the basic unit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so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each secondary college is collecting with effectiveness of talent cultivation for university.In that case,it is significant for every secondary college to set up the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This article will take the Business College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discussing the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which will provide enlightenment on how to improve or perfect the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secondary college;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evaluation system;construction principle;subject and meth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