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016-11-21 05:29马宇飞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悬念朗读想象力

马宇飞

【摘要】通常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主要是靠学生发挥想象力来完成的。所以,语文教师在整体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一步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技巧与语言艺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要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初中生 想象力 朗读 悬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56-02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翅膀。马克思曾经说过:“想象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可以这样说,一切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任务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另一方面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想象力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渗透想象力内涵,引导学生重视想象力

想象,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也作“象”,而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也作“想象力”。通过“想象”与“想象力”这两个概念的比较,我们应明晰想象力是人的一种思维能力。S ·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想象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曾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郑文光先生也说:“任何科学发明创造,都是从科学幻想起步的。”可见,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力的培养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进行创造活动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

二、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想象力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留给学生疑惑进行思考、想象的机会很少。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将自己的问题设置出来之后,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套路展开教学。所以就出现了人们认为凡是老师的话都是真理的普遍现象。某位老师在课上画出一个月牙状图形,然后问学生所画之物为何物,有些学生说是镰刀,有些学生说是豆角,还有的学生说是发夹,答案各有不同。但最后教师却回答:“你们的答案都不对,这是一只小船。”学生立刻对此信以为真。试着猜测一下:在老师设置好的答案下,哪有同学敢对此进行辩驳,长此下去,学生不仅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还会丧失想象能力。幸运的是,当前在新课改下,“老师少说话”“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质疑”的有效措施在语文课堂上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由学生自主进行解答或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要势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当前语文课堂上,师道尊严的不复存在,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大大提高;教师的各种问题不存在了,加大了学生的质疑;标准答案消失了,出现了学生多种多样的回答。这种课堂气氛下,减轻了教师的课上负担,却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学生的活跃思维,所以说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三、重视朗读教学,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教师朗读之前,让学生先了解一下课文,对生字生词进行查找从而加深印象,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有的学生在读课文时,全盘按照老师的方式去读,他们对课文读得朗朗上口,却很少有人完全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最终也只不过是一个形似而神不似,却没有人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面对这些误区,新课标主要针对学生对课文的自我朗读体验,大力支持“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动手查字典将课文读准;通过反复阅读,熟读课文,将课文读畅;通过分析课文的内容,抓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懂课文的思想感情;通过发挥充分的想象力,读出课文的意境。这样层层递进,可以引导学生对语文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强调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读出作者内心的感情。尤其是后面的两方面,学生的朗读感情可以发挥想象力,以“内在的眼”去观察作者眼中的世界,用“内在的耳”来聆听作者的内心……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人都有不一样的看法,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中就存在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不同人的观点又十分深邃,鲜明而富有个性因为这并非别人逼迫的,而是出于自己的内心想法。这样的朗读脱离了“见字出声”,达到了“内明于心,外达于人”的境界。基于真挚的感情朗读,有如小溪流水般叮叮咚咚;或像汹涌澎湃的激流奔泻千里;或如置身于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四、加强课后训练,提高学生重组表象的能力

表象是想象的基础,但是想象绝对不是表象的堆砌,而是按照表象自身的规律“重新组合”。想象力的强弱要靠“重新组合”表象的能力来验证。因此,会不会重新组合表象就成为培养想象力的关键。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重新组合”表象的能力,并把这些方法传授给学生。我认为重新组合表象的能力是下列诸因素之和:对表象的观察力,对表象之间的联系方式及联系后的发展方向的分析力,想象者的创新精神和灵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从客观入手进行分析,再进入想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作文练习的途径训练学生重新组合表象的能力。中学语文课本有关“想象”的练习题中编写在初一、二、三册里。以期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初中生想象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对想象力的注重,更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知识、能力的注重。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就能够更快速地学习好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金龙.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对策探究[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7.

[2] 孔令燕.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学周刊:A,2014,2.

[3] 杨振军.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4,3.

[4] 关文殊.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学园,2014,13.endprint

猜你喜欢
悬念朗读想象力
巧设悬念增魅力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想象力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知识漫画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