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艳
【摘要】概念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启发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好概念课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及教师教学策略上的一些问题,导致学生对概念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呢?为此,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简要分析了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水平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 概念教学 相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35-02
数学慨念是构建数学理沦体系的基础,因此必须受到重视。小学数学慨念的学习,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第一步,只有让学生理解了慨念,才能运用知识去判断、推理、强化数学理沦知识,才能提高学习质量。在数学慨念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因此,提高概念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概念
概念是比较抽象的理性知识吗,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数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选择的从简单到复杂地引入概念。
1.在实际操作中引入概念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抽象概念的建立,一定要在具体、直观的教具或学具的演示、操作的基础上来建立。如在教学除法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分小棒,分圆片等学具,如12根小棒,
分三堆,每堆分得同样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比起只是教师动口讲,或让学生看演示这两种方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引出概念这种方法要好得多。
2.在问题思考中引入概念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分成25个组去种树,每个小组中,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植树活动”,学生在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发现有两种算法,一是25×(4+2)=150,二是25×4+25×2=150,通过对比发现两种算法得数相等,也就是说两个式子是相等的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二、把握概念本质,讲清概念
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关键在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反映事物的根本属性及其主要表现,是该事物区别
于其他事物或该概念区别于其他概念的根本之处。有些老师常埋怨学生知识学得死,不会灵活运用,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很好地把握概念的本质。如有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必须是端端正正,成水平型的,当变换位置后就和他们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相抵触了,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和教师提供事例的方式有关,呈现给学生的都是这样固定不变的平行四边形,就使学生不易区别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而把非本质的属性也纳入到概念的内涵中去。因此教师要在讲概念时要十分准确地讲清概念的含义。有些性质、法则和公式中包含着的某些基础概念,虽然只是一个词,但它所表示的含义也是极其明确的,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把这些含义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抓住关键讲解概念,就能使学生明确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及它的意义。如在教学分数意义时就要强调“平均分”。
教师还要恰当地讲清概念的运用范围。如2是质数但不能说它是某个合数的质因数。只能说它是某个合数的质因数。又如在用字母表示数时,爸爸的年龄用表示,小明的年龄用A——28表示。这里A并不能表示任意一个数,而是有一定的范围的。
三、运动对比法,区别概念之间的不同
有些概念表面看起来有类似之处,实际上似是而非,通过对比本质属性,使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质数与质因数、互质数、数位与位数、整除与除尽等概念十分相似和相近,教学时要通过各种情况的反复比较,指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实质。又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
数的大小不变”,这里“小数的末尾”就不能说成是“小数点后面”,也不能说成是“小数部分”。“末尾”这个概念是“最后”的意思。
在运用对比法教学时,采用变式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变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排除概念中非本质特征,学生能抓住本质特征才能增强运用概念的灵活性。如在出示几何图形时位置要变化,不要让其“经典式出场”。
当然在使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时必须在这个概念已经建立得比较清楚、牢固的基础上再引人其他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否则不仅不会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反而容易产生混淆现象。
四、强化课后训练,启发学生数学思维
在课堂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具体性特点,在延展了概念后让他们自己例证,在脑中更加具体化,能将学习到的概念运用于实际加深理解。例如,在加减法学会以后,可以让他们讨论生活中哪些事情运用到了数学理论,理解的同时对神奇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学生有没有掌握好慨念,不仅在于他能熟练的说出慨念定义,还要会灵活运用慨念。强化应用训练可以深化概念理解,增强记忆。在应用训练方面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内涵应用,可以偶尔在课堂开始时抽查以前学过的慨念定义。另一方面,慨念的外延上,让学生根据概念举例,并说明理由。新课程完成后,学生要真正掌握需要反复的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行巩固。数学概念之间的关联紧密,当学生学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找出概念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的同时回顾以前所学,使之条例清楚牢固掌握。
总而言之,教师在概念教学的过程当中,只要灵活地运用上述的策略就一定能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应用更灵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许中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J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3.
[2] 许中丽.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综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3.
[3] 张晓蕾.探究关于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J].科学导报,2016,6.
[4] 王清平.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导报,2015,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