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一中 侯新旺
“唯物辩证法”核心知识精准导学
安徽省合肥一中 侯新旺
《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讲述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知识。唯物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主要研究“世界怎么样——世界的状态”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又是永恒发展的,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同学们可以从下图来把握它们的内在关系:
1.联系观
在联系观方面,同学们尤其要掌握联系的特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以及系统优化法三部分核心知识。
第一,精准理解联系的特点
联系的特点 世界观方法论普遍性客观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条件,改变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建立新的有利于事物发展的联系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系的多样性同事物所处的条件的多样性是密切相关的要把握联系的多样性,重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重视事物之间联系的中间环节;要对事物内部诸要素以及它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各种不同的联系分别地、具体地加以研究;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第二,精准地把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与对应的方法论统一起来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整体功能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因此,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第三,精准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
从实践层面看,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从认识层面看,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比如,田忌赛马就运用了系统优化的方法。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第一次,田忌用他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结果田忌以0:3告负。在听从孙膑的建议后,他与齐威王用同样的马又比了一次。这次,田忌先用他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输了;再用他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赢了;最后,用他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赢了,以2:1获胜。第二次赛马,田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从整体着眼,通过优化组合,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最终赢得了比赛。
2.发展观
对于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内容,同学们既要从宏观上把握,又要从微观上切入,将二者有机结合。发展观的主干知识用图示呈现如下:
如果题目以整个发展观为考查范围,同学们就要调动和运用上述知识,看看有哪些内容在情境材料里清晰地出现了,选择性地、有理有据地作答即可。而在微观小切口方面,同学们尤其要注意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这是高频考点。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所以,要重视量的积累,“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就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正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就要坚持适度原则,正所谓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钥匙。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同学们可以从下面的图示中把握矛盾观及矛盾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矛盾观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处于“金字塔的塔尖”,地位非常重要。而且,矛盾观的知识难点很多,特别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如何精准理解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联系
对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联系,教材中提到“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这说明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表明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这可从两个角度理解,即“依存离不开对立,依存是对立面的依存”“转化离不开对立,转化是向对立面转化”。比如,在一定条件下,“美”与它的对立面——“丑”相互依存,向它的对立面——“丑”转化。“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表明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只有在一个矛盾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双方的对立,否则就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无所谓对立。比如,奴隶和奴隶主相斗争而不是和地主相斗争,就是因为奴隶和奴隶主共存于奴隶社会这个矛盾统一体中,奴隶和地主不在一个矛盾统一体内,也就无所谓矛盾双方的斗争了。
第二,如何精准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中,同学们尤其要精准理解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就是说共性存在于个性当中,没有个性就无所谓共性。所谓共性,就是不同当中的相同点,类似于数学里的交集部分。比如,水果作为共性存在于苹果、香蕉、梨子等具体的水果中,没有这些个性的具体的水果,就无所谓一般的水果。另外,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一事物再怎么特殊,它之所以能称为这一类事物,就必然具有这类事物的共性。苹果、香蕉、梨子等之所以能称为水果,是因为它们都包含水分、糖分等水果的共性要求,否则就没有资格叫水果了。
第三,如何精准把握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
不同点 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研究的是任何一个矛盾中的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关系,是讲矛盾的两个方面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方法论意义不同 集中力量找出主要矛盾,抓住问题的关键、重点和中心研究的问题不同 研究的是复杂事物中同时存在的诸多矛盾之间的关系问题,讲的是这些矛盾的不平衡问题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主流判断的关键词不同重点、中心、关键、首要、首位、重中之重、第一要务、核心、根本、要害、突破口、节骨眼和牛鼻子等主流、本质、实质、性质、主体优势、大局和方向等侧重点不同 侧重于“怎样做” 侧重于“怎样看”
总的来说,矛盾观是高频考点,几乎逢考必涉,考查时常以小切口方式切入,因此,同学们必须牢牢掌握矛盾观的每个具体知识。
自觉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在一定意义上,这也是同学们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落脚点。作为方法论要求,创新意识的世界观可以从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等多角度梳理,也可以从现实作用分析创新的重要性。
第一,从唯物论看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发扬创新精神,反对因循守旧。
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只有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
第二,从认识论看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从唯物辩证法看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其实质是“扬弃”,这就要求我们自觉树立创新意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破旧”(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成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立新”(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第四,从创新的社会作用看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总之,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同学们在《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的学习中,不仅要深入理解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和创新观的主干知识,更要活学活用,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培养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可以说,学好、用好唯物辩证法,终身受益。
名师简介
侯新旺,合肥一中政治教研组组长,合肥一中智慧学院政治学科主编,合肥一中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合肥市骨干教师,市级教坛新星,市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曾参加教育部及省级课题研究,参与省级教材编写,主编和编写《分层作业》《优化设计》《引领》《赢在高考》《一本》《高考复习名师A计划》《教材帮》等多部教辅资料。多次应邀为安徽教育出版社、金考卷、衡水中学命制高三模考试题。多篇论文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研究》《安徽教育科研》《新安晚报》《考试周刊》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