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风趣的动物模拟舞

2016-11-21 08:29:10黄适远
新疆艺术 2016年6期
关键词:尔瓦库姆木卡姆

□ 黄适远

哈萨克族“熊舞”

动物模拟物,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活跃在新疆民间的多姿多彩的动物模拟舞,可谓是以龟兹乐舞、伊州乐舞为代表的西域乐舞生命的延续。

龟兹乐舞中的动物模拟舞有《猴舞》《马舞》《鸟舞》《狮子舞》。伊州乐舞中动物模拟舞有《鸡舞》《马舞》《骆驼舞》,《骆驼舞》是30人之大型舞蹈,弯腰弓背,首尾相接,状如行进的驼队,其中与狼争斗的情节,妙趣横生。《马舞》,有单人舞和双人舞。舞蹈时模拟马的动作,据《唐音癸签》载,唐代有《舞马倾杯曲》,在古代的乌孙、黠戛斯和现在的哈萨克族中都曾普遍流行过马舞。《新唐书·黠戛斯》载:“戏有弄驼、狮子、马伎、绳伎等”,由此可知马舞是西域游牧民族普遍流行的舞蹈。今天,这些风趣幽默的舞蹈依然在民间扎根开花结果,广受欢迎。

一、纳孜库姆——木卡姆中的欢乐使者

新疆东部绿洲,在东天山的沐浴下,滋润出哈密和吐鲁番两个著名的绿洲。生活在此的维吾尔族人创造了歌唱绿洲生活的东疆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这两种木卡姆典雅、庄重、高贵、洒脱,在丰富多彩的舞蹈中还蕴藏着一种风趣幽默的动物模拟舞,如模仿鸡、鸭、马、骆驼等的神态跳的舞蹈,极有趣味,滑稽可笑,令人捧腹,深受绿洲居民的欢迎。在东疆地区,这种动物模拟舞穿插在“纳孜库姆”中表演。

纳孜库姆是在婚礼和喜庆节日中最精彩的表演,有固定的唱词,曲调比较简练自由,情绪欢快活泼,节奏性强。其中的舞蹈可以自由发挥,模仿生活中的各种动作或造型,表达人们热爱生活的感情,被称作维吾尔族“迪斯科”。关于纳孜库姆一词的含义,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解释,但是有几个传说很有趣味。传说很久以前,纳孜库姆是人们在欢庆胜利时,用于表达情绪的舞蹈。在欢庆活动中,人们随着鼓点和音乐节奏,做出各种古怪动作来丑化敌方的受伤士兵和愚蠢的将官。后来,逐渐演变为民间表达喜庆的舞蹈。

此外,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吐鲁番地区过去有一个王子有残疾,不会走路。王宫里有一个神经兮兮的仆人叫纳孜,人称“纳孜库姆”。纳孜库姆与残疾王子关系密切,经常模仿鸡、鸭等动物手舞足蹈,以逗小王子开心。王子觉得有趣,也极力模仿。后来王子真的会走路了,国王举行大型舞宴以示庆祝。宴会上,国王邀请纳孜库姆展示教小王子学会走路的经过。纳孜库姆就随着音乐鼓点模仿鸡鸭等动物的动作。从那以后,这种舞蹈在吐鲁番地区流行开来,纳孜库姆也就成为了这种舞蹈的名称。人们在喜庆活动中,模仿纳孜库姆的动作,以示健康吉祥之意。也正因为这种舞蹈活泼有趣,才深受人们喜爱,风靡至今。

另一个版本传说在很久以前,从吐鲁番到哈密,有一个名叫“纳孜”的穷人,为人正直善良,乐于助人。他精通本民族的各种乐器和歌舞,尤其是手鼓敲的出神入化,他的鼓声能让人情不自禁闻鼓起舞。他还创造了模仿动物的舞,风趣幽默。有时,在田间地头;有时在热闹喧嚣的巴扎(集市),只要纳孜在哪里,哪里就会有舞蹈,就会有笑声,“纳孜的库姆(击鼓声)”渐渐传遍了吐鲁番和哈密绿洲,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后来民间逐渐把它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舞蹈形式,并称它为“纳孜库姆”。

纳孜库姆多由男性即兴舞蹈,以两人为一组进行,有时也有女性参与。舞者只跳不唱,由乐队和伴唱者演唱。表演内容一般和唱词无关,伴唱只是渲染气氛。开始时合着音乐各自表演,随着节奏转快形成高潮后就进入竞技性的表演,先是做常规的动作,你高我低,你左我右配合默契。忽而一人用新的动作难住对方,对方照样模拟后又创作新的动作给以回敬。围看的人合着有规律的鼓点,呼喊着:“加根儿窘根儿加!”“阿拉买斯嗨!”等鼓动性的语言给表演者加油助兴。这时在地上常常放上绢花等物品让他们去取,表演者则大显身手,力图用难度大的技巧动作难倒对方,如跪下腰反手取物,或俯地背手用嘴叼起等把表演的气氛推到最高潮,在群众的赞叹声中结束。纳孜库姆是在婚礼、喜庆节日和晚会中最精彩的表演节目之一。

和木卡姆的伴奏乐器一样,纳孜库姆的伴奏乐器同样是东疆哈密和吐鲁番地区特有的艾捷克、热瓦甫、弹拨尔、手鼓、唢呐和铁鼓等。偶而,只用唢呐、铁鼓伴奏。往往有经验的鼓手,可以调节场上舞蹈者的情绪,明察秋毫地根据表演者的情绪变化,打出暴风骤雨般或抑扬顿挫的鼓点,令场上舞蹈者如痴如醉、情绪高昂。

据说,纳孜库姆跳得最好最热闹的地方有两处:在哈密绿洲要属哈密市五堡乡四堡村,这里的人们跳起纳孜库姆十分忘情,可以大汗淋漓地跳上一天,直到筋疲力尽为止。在吐鲁番,跳纳孜库姆最好的是在二堡,这一带的纳孜库姆音乐节奏中吸收了汉族的鼓点,舞蹈中吸收了汉族的跨腿跳转和蒙古族动肩等动作,看上去赏心悦目,回味无穷,堪称是纳孜库姆的经典。

二、《鸡舞》——哈密绿洲的幽默

伊州乐舞中流传至今的《鸡舞》过去为面具舞,但是到今天,表演时已经不戴面具了。

《鸡舞》在哈密木卡姆中,可以和木卡姆演出一起进行,也可以单独表演。由一人扮演公鸡,另一人扮演母鸡,舞蹈开始后,公鸡扇起翅膀,跑到母鸡前,殷勤地摇翅啼鸣,显示自己的英俊霸气,同时眉目传情,挑逗母鸡。母鸡则似看非看或不屑一顾,只是做护住小鸡状,或是给小鸡喂食状。由于鸡舞动作有趣,惟妙惟肖,诙谐洒脱,非常富有感染力。此时的歌舞节奏也是铿锵有力,鼓声密集,使观众在大笑之余,享受到了一场歌舞大餐。《鸡舞》的主要动作有:啼鸣展翅、单抖翅、双抖翅、收翅、抖胸、刨食觅食、母鸡喂小鸡、公鸡邀母鸡喂食、啄土、摆冠等。该舞中还有老鹰和小鸡等角色。老鹰的动作有:啼鸣展翅、翱翔、抓、叼、扑、掀、闪、窥视、同公鸡斗爪斗翅、逃跑等。

哈密《鸡舞》

在哈密民间,《鸡舞》的故事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人们为了纪念一对生死相依的情侣,把《鸡舞》中的老鹰比拟成了回王和王公贵族。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牡丹》。

哈密有一处风景美丽的地方——八大石。夏季,这里果园飘香,绿树成荫。因而,哈密回王时期,把这里开发成避暑的行宫所在地。

在清朝乾隆年间,这里有一位美丽少女叫夏尔瓦奴,自幼能歌善舞并能骑马射箭,16岁时出落成八大石一朵美丽的“雪莲花”。有一天,天真美丽的夏姑娘在避暑行宫果园里荡秋千,欢笑声和美丽的身姿被一位收税官看在眼里,回到王府向回王玉素甫献媚说:“八大石有一个美丽的夏尔瓦奴,她的美丽让月亮和星星都害羞,让八大石的泉水都为她歌唱。”回王非常高兴,便下令税收官带20多名官兵把夏姑娘带到回王府,准备收为妃子。这天,恰好回王请哈密办事大臣进府饮酒,席间,办事大臣提出:“听说回王找到一绝世美女,唤出看看,让我们开开眼界,可否?”回王大笑,挥手叫人喊出夏尔瓦奴。夏尔瓦奴的出现使满席的官员眼前都为之一亮,纷纷称赞说真是大清国一朵美丽的牡丹,不愧是国色天香。从此,牡丹的绰号在府内就传开了。尽管身在王府,但夏姑娘却很不开心,常常哭泣思念自己的心上人——英俊的小伙子麦尔丹。时间如梭,苦苦熬了半年之后,机会来到了。麦尔丹悄悄和王府中奶妈莱丽汗商量要救出夏姑娘,莱丽汗非常同情这对年青人。在一个深夜,她帮助夏尔瓦奴女扮男装,从后门逃出了王府。这时麦尔丹也带了十几个朋友,在门外接应,将夏尔瓦奴带到庙尔沟沙枣林中。回王发现夏尔瓦奴逃跑后,立即派出30名亲兵,追赶麦尔丹,追到庙尔沟沙枣林展开激烈的搏斗,终因寡不敌众,麦尔丹的好友全部战死。夏尔瓦奴和麦尔丹也都身负重伤,宁死不屈,为纯真的爱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百年来,牡丹夏尔瓦奴与麦尔丹的爱情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八大石的维吾尔族人为纪念他俩,将麻扎修建在八大石果园内,而且把他们的事迹编成歌,诉说着他们坚贞不屈的爱情,以后被收进了哈密木卡姆中广为传唱:“如我离开了人间/请把我埋葬在山巅/如果山路太远/就把我埋葬在果园/让我露着笑脸面向西天/再将一束鲜花插在我的坟上。

三、马舞——《舞马倾杯曲》转世

新疆绿洲上,马舞的历史悠久而漫长。虽然缺乏文献典籍的记录,但并不能由此断定“马舞”的可靠性。在新疆库车森木赛姆千佛洞和拜城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上,马舞的图案细腻而完整,这使得有关马舞的传说成为可信。唐代,段安节的《乐府杂录》中的“舞工”条目中记有“马舞”,并且详细叙述了马舞的表演方式为“身著彩衣,执鞭,舞蹀燮,蹄应节。”这里描写的马舞其实在新疆已经有着明确的物证。1960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吸引了世人的眼光。伏羲和女娲像的出土,举世皆惊。同时还出土了唐代泥马俑:336号墓出土文物的彩绘马舞俑栩栩如生,三人一组,两人装扮成一匹马,披上马的装饰形套,一个人擎着马头,双足作为马的前肢,另一个人扮做马的后尾,双足作为马的后肢。还有一人头戴少数民族尖帽,骑在马背上充当骑手。右手执绳,左手挥鞭,面带笑容,昂首挺胸。

历史再现,实际生活中,新疆大地还有马舞的惊鸿之影呢?通过专家的艰难考察,“阿特比依”——现今的哈萨克族民间舞蹈进入了专家的视野,这种“马舞”,哈萨克族人称之为“阿特比依”。传统的哈萨克族人一直过着逐水草而居、游牧迁徙的生活,马是亲密而重要的生活伙伴,作为乌孙人的后裔,哈萨克族几千年来一直视马为忠诚的伙伴,因而在娱乐之中便自然多了以马为题材的舞蹈。

《舞马倾杯曲》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马舞曲,同样来自于唐人典籍。《通典》《唐音葵要》对此均有记载。《通典》载:“太宗贞观末,有裴神符(西域疏勒音乐家),妙解琵琶,初唯作《胜蛮努》《火凤》《倾杯乐》三曲,声度清美,太宗悦之。”和太宗一样,唐玄宗对马舞也是兴致盎然,《旧唐书·音乐志》载:“玄宗在位多年,善乐音。若宴设会,即御勤政楼。即内闲厩引蹀马三十匹,倾杯乐曲,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校床,乘马而上,忭转自如。”唐玄宗好斗鸡舞马,所以花样翻新。他经常命令舞马人在场上放三层木板或在大床上,让马在舞马人的指挥下,随着音乐旋转起舞。更惊人的是,玄宗选拔了几个力拔山兮的壮士,想欣赏马舞时,便会随意指定一个壮士高举板床,让舞马在斗尺之地跳跃纵横、翩翩起舞。大诗人杜甫对此颇不以为然:“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说玄宗的确有些过分了,一个姓贾的小孩子擅长鸡舞,教会鸡跳舞,便被格外恩宠,加官进爵;看个马舞居然挖空心思想到在板床上舞马,真是不可思议。

维吾尔族中的“马舞”,主要模仿马的各种动作形态,身穿马舞服饰,通过舞蹈表现形式以模仿马的各种动作来创造马的生动形象,有些老演员们演得特别投入,他们把马的各种动作模仿的特别精彩。一般来说由两个人来表演,其中一人穿戴马的模型道具,(马头、马岔、铜铃铛、马鞍、马尾)手拽马岔,模仿马的奔跑动作上场,另外一人,手持马鞭,紧跟其后,模仿赶马人,配合跳马舞的人,表演各种动作。此时音乐开始,演员随着音乐伴奏,模仿马的各种动作,边跳边唱,并根据马的性格特点,编唱与马有关的各类唱词,歌词风趣幽默,唱词变化巧妙,其表演动作健康活泼,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维吾尔传统色彩,故长期以来深受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同时马舞还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对生产、劳动及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本文图片由蒋建斌提供)

猜你喜欢
尔瓦库姆木卡姆
浅谈木卡姆艺术与民间艺人
——以新疆莎车县为例
价值190亿美元的坚持
川羌“尔瓦热”
齐鲁周刊(2018年5期)2018-02-03 18:34:16
一头“杀人鲸”的悲惨一生
安息吧,“杀人鲸”蒂利库姆
刀郎木卡姆乐器伴奏模式及其生成过程
从《木卡姆》看新疆人物画的民族性
油画艺术(2017年3期)2017-05-21 00:56:46
吾铁库尔先生和维吾尔木卡姆研究
唐山文学(2016年10期)2016-11-26 09:01:50
格宾石笼在普兰县斜尔瓦防洪工程中的应用
西藏科技(2016年9期)2016-09-26 12:21:46
塔乌库姆冰草特征分析及适应性的研究
草食家畜(2012年2期)2012-03-20 13: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