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治理对注册会计师收费的影响机理研究

2016-11-21 05:13冉明东王成龙吕敏康
财经论丛 2016年3期
关键词:媒体报道审计师声誉

冉明东,王成龙,吕敏康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2.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媒体治理对注册会计师收费的影响机理研究

冉明东1,王成龙2,吕敏康1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2.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受众并非被动地接纳媒体信息,而是依据情况分析和利用媒体信息,重构自我认知。显然,作为媒体信息使用者的审计师,其认知重构必然会受到媒体的影响。本文基于2005-201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事务所声誉、公司治理和产权性质三个视角,研究了审计师利用媒体的约束机制。研究发现:十大事务所对媒体报道反应更加强烈,从而提出更高的收费溢价;媒体关注会弱化股权制衡的审计收费溢价效应;审计师对国有企业的媒体关注提出更高风险溢价。研究结果表明,媒体通过外部审计机制发挥了治理效应,且该效应受到事务所声誉、股权制衡和企业产权性质的影响。

媒体关注;审计收费;事务所声誉;股权制衡;产权性质

一、引 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得到空前的拓展,媒体报道所带来的信息效应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新闻媒体对上市公司发挥监督治理作用[1],同时也对会计事务所发挥着类似的作用。媒体作为外部治理环境的组成部分,其对企业经济信息和经营行为的报道必然会影响审计师的行为判断,Mutchler、Hopwood和McKeown(1997)的实证证据证明媒体的相关负面报道会增大审计师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2]。但究竟新闻媒体的报道和评价是如何影响审计师专业判断的呢?现有文献认为,媒体报道通过影响审计师的“信息占有”和“风险因素权重判断”,在其认知层面上形成偏差,审计师出于自身策略性保护动机而调整其判断行为[3][4]。在上述“媒体报道向审计师传递信息——审计师认知变化——专业判断行为调整”的影响路径中,审计师得到媒体报道信息后,如何分析和利用这些信息并最终形成其认知这个过程尚不清晰。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分别从事务所声誉机制、审计客户内部治理和产权性质等三个方面探究审计师对媒体信息的解读过程。依据中国2005-2010年上市公司的媒体报道和财务数据,对媒体关注影响审计收费的调节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对其客户的媒体报道反应更加敏感;(2)审计师对股权治理较好的客户的媒体报道反应较小;(3)审计师对国有企业的媒体报道反应敏感度显著强于其对非国有企业媒体报道的反应。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1)从新闻受众信息利用角度分析了受众在信息占有后的“再重构”认识过程,推进了媒体报道影响审计师职业判断的研究;(2)提供了媒体报道的审计收费溢价效应受制于事务所声誉、客户治理水平和产权性质的经验证据。

本文第二部分梳理了媒体关注度与审计师职业判断相关文献,并进行了评述;第三部分理论分析中,分别从事务所声誉,股权制衡和产权性质三个方面研究媒体关注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并提出了研究假设;第四部分研究设计对样本来源和模型含义进行了说明;第五部分在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为研究结论与局限。

二、文献综述

韩洪灵和裘宗舜(2007)利用修订的透镜模型,描述了审计师职业判断的决策过程,认为管理当局为了自身利益会通过多种或然线索(如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编码并形成财务报告,而审计师会再利用自身所掌握线索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进行解码[5]。在透镜模型的思维模式下,影响审计师判断的因素可以分为三类:事务所自身因素、被审计单位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在事务所自身因素方面,以前年度相关信息的占有情况和审计市场的竞争程度是影响审计判断的两个重要因素。首先,审计师对以前年度相关信息掌握程度越高,这些信息对本期审计风险评价影响越大,审计师风险判断准确性越高,即为锚定效应越明显[6]。其次,由于审计职业竞争增加,事务所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常常以较低的成本完成审计任务,从而影响审计判断的准确性[7]。同时,客户越重要,审计人员接受客户提出的会计处理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大[8]。在被审计单位因素方面,被审计单位的股权性质、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等都是审计师考虑的重要内容。岳衡(2006)发现,大股东资金占用程度越高,审计师越倾向于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9]。唐跃军(2008)发现,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勤勉程度显著影响外部审计师的审计判断及其出具的审计意见[10]。蔡吉甫(2007)认为,理论上公司治理效率越高,审计收费和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低[11],但这一结果在国内尚存争议。在外部环境因素方面,好的外部市场环境不仅可以增强公司的竞争能力而且能够减弱融资约束的负面影响,降低审计师风险判断和诉讼风险[12]。

在媒体影响审计师判断方面,前期文献认为媒体报道和评价会影响审计师的专业判断。Joe(2003)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媒体报道通过审计师保守特质(策略假说)和认知性偏误(认知假说)两种机制影响了审计师签发非标意见的可能性[3]。有学者基于Joe(2003)的理论模型通过实证数据分析认为,媒体报道在影响审计师对上市公司“风险权重判断”和“信息占有”的基础上放大了审计师的认知性偏误,触发“策略假说”机制,加大了审计收费的风险溢价[4]。进一步地,也有研究认为,媒体报道在发挥监督作用的同时还发挥着意见表达和信息传递功能,其结果是审计师出于意见认同、声誉损失和恢复成本的考虑[2][13],参考了媒体意见,表现为审计判断行为受到媒体意见的影响[14]。

总体来看,前期文献主要分析了媒体报道对审计判断的影响及其机制,并没有分析上述影响的制约或调节因素。即,透镜模型中的解码线索对媒体报道在审计判断方面的影响机制并未有过研究。本文着眼于此,试图寻找那些具体“线索”,以期回答媒体报道的审计判断影响效应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进一步推进该领域研究。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对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品牌和声誉是其市场立足的根本,其对声誉的依赖程度要远高于其他行业公司对声誉的依赖程度。一方面,事务所声誉是其主体在长期行为活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无形资产,具有专用性和高成本的特征,前者指声誉不能随意转移,而后者则是指其形成的成本也非常高,而且一旦损失,弥补或恢复的成本也非常高。另一方面,审计业务是一种无形的服务产品,对企业而言,事务所提供的服务质量难以直观判断和衡量,声誉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机制,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在审计市场中进行信息甄别的成本和效果,成为企业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依据。当媒体对审计师的客户进行信息报道和行为披露时,出于事务所声誉维护或声誉损失的顾虑,审计师会对媒体报道作出反应。越是品牌声誉好的事务所,审计师对媒体报道的反应越强烈,相应的审计收费溢价也越高。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1:“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对媒体关注导致的收费溢价要求高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的溢价要求。

股权制衡是一把“双刃剑”,在控制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同时,也损伤着大股东治理的积极性。一方面,适度的股权制衡结构既能监督经理层以提高效率,又可以防止“隧道效应”。另一方面,股权制衡意味着控股大股东权力的削弱,导致大股东治理积极性降低。证据显示,股权分散并没有达到制衡的效果,反而降低了大股东治理的积极性,过高的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有负面影响[15],“相近持股比”特征不但没能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反而导致大股东之间激烈争斗,降低了公司治理效率[16]。可见,股权制衡最终的公司治理效果取决于其监督治理效应与其对大股东治理积极性的削弱效应之间的平衡。具体到审计收费而言,股权制衡可能提高审计收费,也可能降低审计收费。当股权制衡的治理效应大于其大股东治理削弱效应时,股权制衡与审计收费为负相关关系。当股权制衡的治理效应小于其大股东治理削弱效应时,股权制衡与审计收费为正相关关系。媒体对上市公司发挥着监督治理的作用[1],随着媒体对上市公司关注程度的提高,其对上市公司治理效应越明显,特别是媒体的深度报道会表现出显著的治理效应[17]。从这个角度来看,媒体关注与股权制衡在治理效应方面具有替代作用。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2:媒体关注会降低股权制衡对审计收费的增加或减少效应。

产权决定服务对象和目标。正是因为产权性质的不同,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目标设立方面有所不同。国有企业既有盈利目标,也有非盈利的政治和社会目标。一方面,对于国有企业,政府给予更多的关注,也给予更多的限制。在媒体对国有企业进行信息披露和监督时,其信息收集的成本和风险相对更大。媒体对国有企业的报道,特别是媒体对国有企业的负面报道,更为谨慎。但一旦报道,其影响后果和市场反应更加强烈。审计师,作为一种具有保守特质的职业,其对该类报道更加敏感,反应更加剧烈。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分支机构多、业务相对复杂,企业内部与市场外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媒体作为一种信息中介,同等数量的媒体报道对国有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降低效应要高于其对非国有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降低效应。作为外部市场的一部分,审计师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样存在,媒体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报道对审计师的信息不对称降低效应差异也同样存在。总之,无论从参考意愿还是信息效果方面而言,在面对同等水平媒体报道时,审计师对国有企业的反应要强于其对非国有企业的反应。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3:与非国有企业相较而言,媒体对国有企业的关注能更显著地提高审计收费。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

本文的研究样本选自2005-2010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依据慧聪邓白氏市场研究公司发布的《2011年媒体价值分析报告》,本文按照媒体市场价值由大到小排序的规则,从“巨灵媒体数据库”采集了2005-2010年间《中国证券报》等24种纸质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获得共计1,641,226篇新闻,从而构建了本研究的新闻数据库。上市公司诉讼和违规数据来自同花顺iFinD数据库,上市公司更名数据来自锐思(RSSET)数据库,其他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主要来自国泰安数据库。按照一般研究惯例,样本中剔除了金融行业、ST、PT或退市公司,以及部分数据有缺失的观测值,最终共计得到6201个观测值。为了避免极端值的影响,本文对模型中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了上下各1%的缩尾处理。

媒体报道关注度的衡量沿用了吕敏康和冉明东(2012)的方法[4],综合考虑了文章相关度、文章重要度和媒体影响力三个维度的数据,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编写分析程序计算得到媒体关注度指标。其中,文章相关度是采用现代主流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计算上市公司与新闻之间的相关程度得到的;文章重要度主要是指新闻在版面中的重要程度;媒体影响力则是综合考虑了媒体发行量、媒体刊例和折扣的数据计算得到,相关数据来自中国媒体广告刊例网。

(二)模型设计

本文以研究审计费用的经典模型为基础,设计了模型(1):

lnfeeit=β0+β1cvrgsit+β2bigit+β3shrblnit+β4soeit+β5cvrgsit*bigit+β6cvrgsit*shrblnit+

β7cvrgsit*soeit+β8ctrlsit+αi+εit

(1)

在模型(1)中,lnfee为公司i在t期年报中审计收费的自然对数。big表示是否十大会计师事务所,soe表示产权性质,shrbln表示股权制衡,cvrgs表示媒体关注度,cvrgs*big表示媒体关注与是否“十大”事务所的交乘项,其符号预计为正,即“十大”的审计师更加注重媒体对被审计单位的报道。cvrgs*shrbln表示媒体关注与股权制衡的交乘项,该变量的参数预计为负,表示股权制衡会减弱媒体关注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股权制衡程度越高,审计师判断审计失败的可能性越小,要求的预期风险补偿越低,审计收费也会越低。cvrgs*soe表示媒体关注与产权性质的交乘项,其符号预计为正,即相比民营企业,审计师更加重视媒体对国有企业的关注。

ctrls代表一系列控制变量。其中,size控制客户规模,规模越大,审计收费越高。segs和frgn控制业务复杂度,业务复杂度越高,审计收费越高。rcv、inv、biglss和Smllee主要用于控制业务风险,理论上这几个变量越高,审计风险越高,审计收费越高。roa、lev和qck反映公司盈利能力、债务水平和支付能力,公司盈利越好、负债越少,公司支付能力越强,审计收费越低。top1、pos2、mshr控制公司治理,理论上公司治理效率越高,审计收费越低,但实际检验结果在国内尚存争议。模型中还用adtchg、opn控制来自审计师、契约以及其他方面特征对审计收费的影响[11][18][19][20][21][22]。有关控制变量解释请参见表1。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1报告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1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N=6201)

从表1中可发现:(1)上市公司的平均审计费用约为583,091元,不同上市公司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其标准差为407,647元(上述数据是没有取自然对数前的值)。(2)媒体关注指数(cvrgs)的中位数为7.683,均值约为7.666,标准差为0.749。总体上看,上市公司间媒体关注度的变化差异比较大。

(二)相关性分析

表2报告了主要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限于篇幅,本文并未列示所有变量间的相关性。

注:表中“*** ”、“** ”、“* ”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

表2展示了审计费用、媒体关注度、事务所声誉、股权制衡、产权性质及其它主要控制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从表2中可见,事务所声誉、产权性质与审计收费(lnfee)显著正相关,表明事务所越好,国有化程度越高,审计收费也越高。股权制衡对企业来说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降低大股东的“隧道效应”,另一方面还可能加大“相近持股比”的争斗。股权制衡产生积极作用的前提是大股东要发挥公司治理作用。表2显示股权制衡的提高降低了审计收费,说明在未考虑大股东作用的前提下,股权制衡起到了积极作用。至于在考虑大股东治理作用时股权制衡究竟发挥什么作用,下文还会做进一步探索。此外,媒体关注度(cvrgs)与审计收费(lnfee)正相关,表明媒体关注度越高,审计收费也越高。可见,本文选择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统计相关性,模型设定具有意义。另外,媒体关注度与事务所声誉、股权制衡、产权性质及其它控制变量之间不存在高度相关性,一定程度上说明模型设定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回归分析

在回归分析时,将连续变量进行去中心化处理,代入模型(1)分析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表3中,栏(1)中媒体关注(cvrgs)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媒体关注显著增加审计收费,后续研究假设得以验证,与现有研究结论一致[4]。在栏(2)到(4)中,媒体关注与事务所声誉交互项(cvrgs*big)的系数在1%水平显著为正,表明“十大”会计事务所对媒体关注的风险反应更加明显,收取了更高的风险溢价,验证了假设1。在栏(3)到(4)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top1)的系数正向显著,即大股东的存在增加了审计收费,说明大股东并没有很好地起到公司治理作用。根据前文分析,股权制衡失去了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可能会增加“相近持股比”争斗,表3中股权制衡(shrbln)的系数在1%水平显著为正证明了这一点。媒体关注与股权制衡交互项(cvrgs*shrbln)的系数在1%水平显著为负,验证了假设2,表明媒体关注替代股权制衡,缓解了股权制衡所带来的公司治理的损害,进而降低了审计师对收费的溢价要求。在栏(4)中,媒体关注与最终控制人类型交互项(cvrgs*soe)的系数在1%水平显著为正,说明审计师对国有企业的媒体关注反应更加激烈,提出更高的溢价要求,验证了假设3。与现有的研究一致,size、segs、rcv和frgn系数显著为正,分别表明公司规模,组织结构和业务复杂度与审计收费正相关;inv系数显著为负,可能是因为在我国审计师并没有看重存货引起的审计成本和风险的增加[18];roa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公司盈利能力越强,审计师认为公司的支付能力越强或带来未来收益的能力越强,基于占有市场份额的考虑采取了折价竞争的策略;有关公司治理的控制变量(mshr、soe和pos2等)回归系数为负表明高效率的公司治理有助于约束管理层,降低审计师的风险判断水平,与蔡吉甫(2007)研究结论相符[11]。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上述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还从变量选择和模型设定等方面做了稳健性检验:第一,媒体关注度变量的选择。沿用吕敏康和冉明东(2012)的方法[4],本文使用媒体报道相关度和上市公司文章报道篇数两个变量作为媒体关注的替代变量,发现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和显著水平未发生实质性改变,表明了媒体关注变量设计的稳健性。第二,控制变量的选择。文中还用营业收入的自然对数计算规模,用年初总资产和年末总资产均值为分母计算资产收益率,并将有关公司治理的控制变量从模型中剔除,均未发现回归系数和显著水平发生实质性改变。第三,模型设定的检验。由于采用面板数据,存在组间异方差和序列相关的可能性,文中还采用Driscoll-Kraay方法调整估计值的标准差、将审计收费的1期及2期滞后项代入模型中分析,也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基本结论不变。

表3 模型回归结果

注:(1)表中“*** ”、“** ”、“* ”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2)第2栏是媒体关注及其事务所声誉对审计师收费的影响;第3栏是媒体关注及其股权制衡对审计师收费的影响;第4栏是媒体关注及其事务所声誉、股权制衡和产权性质对审计师收费的影响。

六、研究结论与局限

本文从公司产权性质、事务所声誉和股权制衡三个角度分析了它们对媒体关注的审计收费提升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十大”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师对媒体关注的反应更加强烈,提出更高的收费溢价;(2)在审计收费的影响效应方面,媒体关注与股权制衡之间具有替代效应,其原因可能是媒体关注的监督治理作用与股权制衡的治理效应具有替代效应;(3)审计师对国有企业的媒体关注给予了更高的收费溢价。结果揭示,媒体报道通过审计机制发挥了治理作用,其治理效应受到企业产权性质、事务所声誉和股权制衡的影响;从审计判断形成过程角度看,审计师在审计判断时,其所在事务所的声誉、客户的股权制衡程度和产权特征影响了审计师对媒体报道信息的加工、整理和使用,表现为审计师利用媒体报道“重构”认知和判断过程的不同。本文局限在于,只是间接验证了审计师利用媒体报道的“重构”过程,并没有直接对其予以检验。

[1]Dyck, A. & Luigi Z.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of the Media[A]. In: Roumeen Islam, eds. The Right to Tell: The Role of Mass Media in Economic Development[C].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2002. 107-140.

[2]Mutchler J. F., Hopwood W., McKeown J. M. The influence of contrary information and mitigating factors on audit opinion decisions on bankrupt compani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7, 35(2): 295-310.

[3]Joe J. R. Why press coverage of a client influences the audit opin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3, 41(1): 109-133.

[4]吕敏康, 冉明东. 媒体报道影响审计师专业判断吗?——基于盈余管理风险判断视角的实证分析[J]. 审计研究, 2012, (6): 82-89.

[5]韩洪灵, 裘宗舜. 审计职业判断:一项基于透镜模型的研究[J]. 审计研究, 2007, (3): 41-46.

[6]杨明增, 张继勋. 审计判断中的锚定效应研究[J]. 审计研究, 2007, (4): 43-47.

[7]刘素珍. 论审计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J]. 审计研究, 2001, (5): 23-25.

[8]陈颖, 张继勋. 激励因素、模糊情境与审计判断[J]. 中国会计评论, 2009, (2): 225-238.

[9]岳衡. 大股东资金占用与审计师的监督[J]. 中国会计评论, 2006, (1): 59-68.

[10]唐跃军. 审计委员会治理与审计意见[J]. 金融研究, 2008, (1): 148-162.

[11]蔡吉甫. 公司治理、审计风险与审计费用关系研究[J]. 审计研究, 2007, (3): 65-71.

[12]李科, 徐龙炳. 资本结构、行业竞争与外部治理环境[J]. 经济研究, 2009, (6): 116-128.

[13]戴亦一, 潘越, 陈芬. 媒体监督、政府质量与审计师变更[J]. 会计研究, 2013, (10): 89-95.[14]张龙平, 吕敏康. 媒体意见对审计判断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基于新闻传播学理论的解释[J]. 审计研究, 2014, (1): 53-61.

[15]徐莉萍, 辛宇, 陈工孟. 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J]. 经济研究, 2006, (1): 90-100.

[16]朱红军, 汪辉. “股权制衡”可以改善公司治理吗?——宏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权之争的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 2004, (10): 114-123.

[17]李培功, 沈艺峰. 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中国的经验证据[J]. 经济研究, 2010, (4): 14-27.

[18]冯延超, 梁莱歆. 上市公司法律风险、审计收费及非标准审计意见——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审计研究, 2010, (3): 75-81.

[19]吴联生, 王亚平. 盈余管理程度的估计模型与经验证据:一个综述[J]. 经济研究, 2007, (8): 143-152.

[20]伍利娜. 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影响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审计费用披露的证据[J]. 会计研究, 2003, (12): 39-44.

[21]余玉苗, 王宇生. 银行治理、股权结构与审计收费——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审计研究, 2011, (4): 79-86.

[22]张继勋, 刘成立. 审计收费研究综述及启示[J]. 当代财经, 2006, (7): 123-128.

(责任编辑:肖 如)

On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How Auditors Use the Media Reports

RAN Ming-dong1, WANG Cheng-long2, LV Min-kang1

(1. School of Accounting,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430073, China; 2. School of Management,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Rather than accepting the media information passively, recipients will also consider specific situations actively and form their own opinions. As part of the recipients, auditors’ opinions will also be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Using the Chinese stock A market data in the years of 2005-201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edia influ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dit fee and the accounting firms’ scale, enterprises’ ownership and equity restriction. The findings include the following: The big ten accounting firms are more sensitive to the media report and thus ask for more audit fee; auditors ask for higher risk premium for the media attention on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e media attention and equity restriction can substitute for each other during audit pricing. Media attention has played the rol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hrough audit mechanism. The paper not only provides the evidence that influences audit judgment but also reveals the unique trait of auditors with regard to the utilization of media information.

media attention; auditor judgment; accounting firms’ reputation; equity restriction; the nature of property rights

2015-07-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CGL03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2YJC630159);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12M51028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4113)

冉明东(1975-),男,陕西紫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王成龙(1989-),男,山东平原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吕敏康(1975-),男,陕西合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讲师,博士。

F239.1

A

1004-4892(2016)03-0054-08

猜你喜欢
媒体报道审计师声誉
审计师驻村“治未病”桐庐“纪审联动”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的不同应对
Top 5 World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技术开路 颜值助攻——如何做好融媒体报道的实战心得
媒体报道
声誉树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