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宇
在声誉风险管理中,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的划分是非常必要的。声誉事件的持续时间不同,所产生的声誉风险有着短期与长期的区别,应对思路与措施也存在差异。对于短期声誉风险,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大多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控制;对于长期声誉风险,则可能持续数年甚至十余年,需要强调应对措施的一致性与可持续性。在大型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管理实践之中,可以很自然地看到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在应对上的差异。但是,声誉风险的短期或长期并非完全取决于声誉事件的持续时间,一些外部因素,尤其是对声誉风险的监管要求,也会使得声誉风险从短期向长期转化。
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的划分依据
声誉风险的爆发总是与特定的声誉事件相联系,所以声誉事件的持续时间便是区分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的基础。年报是一年中重要事项的披露,也包括金融机构对一年内重要声誉事件的反馈。我们选取“伦敦鲸”事件、关于麦道夫骗局的诉讼和关于操纵LIBOR的诉讼为典型的声誉事件,从摩根大通年报中对这些声誉事件的披露不难看出它们的种种应对措施在时间跨度上的巨大差异(见表1)。
“伦敦鲸”事件爆发于2012年,这一事件迅速成为舆情热点,并迫使摩根大通在风险管理方面做出重大的检讨与变革。但是,摩根大通对“伦敦鲸”这一声誉事件的应对措施虽然丰富,止于2012年;与之相比,“麦道夫骗局”的相关诉讼发生在2010年,应对措施主要是披露诉讼的具体内容与进程,却持续至2016年。关于操纵LIBOR的系列诉讼开始于2011年,应对措施也仅是信息的客观披露,至2020年尚未结束。由于声誉事件的结束通常以从相关主体的视野中消失为标志,声誉事件的结束同时也伴随着针对声誉事件的应对措施的结束,所以可以认为声誉事件的持续时间构成了相应声誉风险持续时间的下限。
但是,停止在年报内披露声誉事件的应对措施并非意味着相应声誉风险管理的结束。当声誉事件对金融机构的声誉产生损害时,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包含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控制声誉的下滑,这一阶段的应对措施总是和声誉事件相联系,力求降低声誉事件的影响;另一个阶段是对声誉的修复,这一阶段的应对措施是提升已经被削弱的声誉,通常是利用能够提振声誉的其他事件,并竭力避免与曾经发生的声誉事件相联系。在后一阶段中,金融机构会避免声誉事件重回相关主体的视野,披露的信息和应对措施中通常也看不到与之前声誉事件的联系,但从声誉风险对应着负面评价的意义上来说,声誉事件与声誉的修复分别对应着声誉的下降与恢复,二者的持续时间之和构成了声誉风险的完整持续时间。
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的影响差异
长期声誉风险的影响通常大于短期声誉风险。从“伦敦鲸”事件、关于麦道夫骗局的诉讼和关于操纵LIBOR的诉讼三者来看,在舆情上的热度与金融机构的反应强度不能等同于声誉事件的影响程度。“伦敦鲸”事件在当年掀起轩然大波,也迫使摩根大通在2012年年报中以极大的篇幅披露应对措施。但是作为短期声誉事件,“伦敦鲸”事件的影响很快便从相关主体的视野中淡出,并未对摩根大通的风险管理或盈利能力的声誉产生持久的冲击。
关于麦道夫骗局的诉讼虽旷日持久,但是面临的指控主要是摩根大通作为“麦道夫骗局”的经手银行,可能因骗局中的不当行为面临赔偿与处罚,对声誉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于伦理道德而非经营能力,在所谓的“罪恶基金”仍被投资者所接受的金融环境之下,可以视作对摩根大通的声誉并没有明显冲击。关于操纵LIBOR的诉讼则已经冲击了摩根大通的主要业务,2021年6月,由于涉及市场操纵丑闻,以及违反垄断法,摩根大通的债券承销资格已被欧盟冻结。
因此,声誉事件的影响程度更多地取决于声誉风险的持续时间,而不是舆情上的热度。长期声誉风险的较大影响可归于以下三个原因:首先,更长的持续时间带来更大的外溢影响。尽管并非所有的声誉风险都必然外溢到其他实体或其他金融业务,但是持续时间的增加总会增加声誉风险外溢的概率与外溢的幅度,从而造成更大的影响。其次,更长的持续时间增大了声誉事件级别上升的可能。声誉事件可以相互叠加,使得声誉损害出现“1+1>2”的效果,声誉事件也可能因为处置不当而激化,这些都使得长期声誉风险存在更大的爆发与升级概率。再次,更长的持续时间使得恢复声誉的业务迟迟难以进行。一般而言,声誉的恢复总是依赖于金融机构成功完成包含特定声誉的业务,但是,在长期声誉风险的存续期间内,金融机构难以开展依赖于受损声誉的业务,也就无从恢复原有的声誉。
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的管理思路差异
短期声誉风险的管理注重声誉事件本身,长期声誉风险的管理注重声誉风险的外溢。由于短期声誉风险所对应的声誉事件持续时间较短,所以很容易对受损的声誉进行界定。并且声誉下降的影响在短期内难以向外部扩散,只要及时恢复声誉,就可以將声誉风险的外溢影响降至非常低的水平。“伦敦鲸”事件已经表明,短期声誉事件的及时处置可以迅速带来声誉的恢复,使得相关主体几乎不再提及该事件发生时市场对摩根大通风险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巨大质疑。长期声誉风险则不然,随着声誉事件的不断持续,可能有更多类别的声誉受到损害,也可能有更多的实体或业务受到冲击,所以金融机构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哪些声誉受损以及受损的声誉会波及到哪些实体或业务。
短期声誉风险的处置措施以剥离和脱敏为主,长期声誉风险的处置措施以持续的信息披露为主。这实质上是前一管理思路差异的派生思路。既然金融机构更容易界定短期声誉风险所对应的风险类别,那么在声誉恢复之前,就需要选择途径来避免声誉下降所产生的冲击。一种思路是将此种声誉所对应的实体或业务从金融机构中永久或暂时剥离,另一种思路是降低实体或服务对此种声誉的依赖程度。在对“伦敦鲸”事件的应对中,摩根大通一方面保证相关风险已被转移并更换相应的管理团队,并将声誉受损的首席投资办公室和信用违约业务进行剥离;另一方面承诺所有业务部门接受新的监管要求,使得摩根大通各业务部门对首席投资办公室带来的违约风险管控声誉下降不再敏感。长期声誉风险则因其外溢的可能性较大,所以更需要对声誉事件进行清晰而准确的描述,避免因长期声誉事件的表述不清而带来外溢范围的更大不确定性。
与短期声誉风险相比,长期声誉风险的管理更需要重视声誉资本化的问题。声誉的影响不局限于当期的声誉变化,也会以资本化的方式将未来的声誉变化聚合到一起,影响当前的金融业务。早在2004年,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便提出声誉资本化的问题,进而言之,假如市场主体相信声誉事件所造成的声誉损害会在未来恢复,甚至会因为金融机构的有效应对而带来声誉反弹,那么声誉事件不但不会对金融机构的经营产生抑制,反而会带动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长期声誉风险的管理中,需要考虑未来声誉变化对当前的影响,并且一般而言,将声誉事件信息客观且准确披露的措施可以降低不确定性,使得未来声誉恢复所带来的正向影响更多折算到当前,从而抵消声誉事件的负面冲击。
对我国银行业声誉风险管理的启示
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的划分对我国银行业的声誉风险管理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监管机构对声誉风险的定义与西方金融机构有着重大区别。西方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主要从金融机构自身面临损害的角度来定义,从客户群减少、诉讼费用高昂或收入损失等方面来看待声誉下降的影响。我国监管机构的声誉风险定义则向系统性风险延伸,既考虑声誉下降对金融机构正常经营的影响,又考虑声誉下降对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影响。通过区分短期声誉风险和长期声誉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将声誉风险中所包含的系统性风险分离出来并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从而更好地保证声誉风险管理的合规。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格外重视长期声誉风险的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面临瓶颈,需要积极拓展新兴业务。这一过程中,新兴业务的引入与剥离都相对容易,使得短期声誉风险更容易得到控制。长期声誉风险则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长久的影响,并且在金融体系中扩散,需要成为声誉风险管理的重点。
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的划分也使得声誉风险的管理措施更加有效。我国的声誉风险监管法规列举了多种应对措施,并允许灵活采用。这些应对措施主要对应声誉事件的不同级别,但是如前所述,声誉的恢复也需要纳入声誉风险管理的范围,对长期声誉风险的辨别可以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明确恢复声誉的难度与事件跨度,从而使得声誉风险的管理措施更加有效。
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的划分也使得金融监管机构的金融监管法规更具有针对性。对系统性风险的重视使得监管机构可以将更多的监管资源放在长期声誉风险的监管上,并且可以着重观察金融监管上合规要求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结构的影响。
(作者单位: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
全球视线月度资讯
IMF批准史上最大规模特别提款权分配方案
8月2日,國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批准规模为6500亿美元的新一轮特别提款权(SDR)普遍分配方案,以增加全球流动性。这是IMF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特别提款权分配。
国际清算银行警告各国监管大型科技公司
8月2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在最新报告中表示,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亟须控制“大型科技公司”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巴西央行宣布加息100个基点
8月4日,巴西央行宣布加息100个基点,关键利率将从4.25%上调至5.25%,创下2003年以来最大的单次加息幅度。这是巴西央行2021年以来连续第4次加息,此前3次加息幅度分别为75个基点。
英国央行将继续维持当前货币政策
8月5日,英国央行表示,债券购买规模维持不变,并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1%的历史低点。同时,其还预计英国通胀率将升至4%以上,高于预期水平,且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采取一些适度收紧措施。
美国两项巨额支出计划初获批
8月10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了总额达1.2万亿美元的跨党派基础设施投资法案。8月11日凌晨,参议院又以微弱优势批准了3.5万亿美元的预算草案框架。
日本经济转入正增长
8月16日,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年率环比增长1.3%,超过了市场预期中值0.7%的增长。
IMF暂停对阿富汗的援助
8月1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暂时冻结阿富汗获得特别提款权等资源的渠道。
韩国成为首个加息的发达经济体
8月26日,韩国央行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75%,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首次加息,成为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首个加息的发达经济体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