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16-11-21 05:12朱和平
财经论丛 2016年3期
关键词:审计报告报告因素

史 茜,朱和平

(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史 茜,朱和平

(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本文选取2012-2013年深沪上市公司的数据样本,构建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披露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公司的规模、财务状况、融资动机、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与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披露意愿正相关,而公司经营的复杂度则与其负相关。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影响因素与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基本相符,同时还受到资产回报率和是否为国有产权的显著正向影响。本研究对加强我国内控建设及内部控制报告的有效披露提供有益参考,以保护投资者利益。

内部控制报告;披露;影响因素

一、引 言

2006年深圳和上海交易所发布了《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首次对一般上市公司出具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和审计报告提出有关要求,在这之后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中也对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做了明确要求。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被喻为中国版SOX(Sarbanes-Oxley Act,塞班斯法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国际先进理论方法相结合,为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指引方向。尤其是2010年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三大指引政策,标志着我国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由自愿披露过渡到强制性披露阶段,进一步加强了对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和要求。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决策一般要经过两个程序:首先,企业需要全面了解自身的内部控制质量;其次,在了解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要进行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以往研究已发现,一般公司在有好消息的情况下更倾向于主动披露其内部控制信息,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能力、建设需求,以及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水平和外部治理环境都会对其披露的决策和行为产生影响。本文拟进一步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展开研究,探寻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发挥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现实作用,为政府决策部门更好监管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提供证据支持。区别于其他学者的研究,本文从公司内部控制水平、治理程度和外部产权性质三方面全面综合地对影响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和审计报告的自愿与强制披露行为进行剖析,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验证并解析政府系列政策对内部控制报告披露的影响及其潜在经济后果。本研究对于实务界加强内部控制、进一步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较大裨益,同时亦能为推动内部控制改革提供相关依据,对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及内部控制报告有效披露提供有益参考。

二、文献述评

对内部控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国外从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在SOX颁布前,大多数学者都是通过间接研究来获取内控影响因素,而在实施SOX之后,公司必须对内控报告发表己方意见,于是很多学者,例如:Raghunandan(2006)和Hammersley(2008)等开始直接研究内部控制报告披露的相关影响因素[1][2]。Deumes等(2000)对1997-1999的荷兰上市公司的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机做了研究,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程度和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以及外部股东的持股比例呈负相关关系,与财务杠杆正相关,也就证明了代理问题会影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决策[3]。Doyle等(2007)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他们发现:内部控制的建设能力,建设需求以及公司治理的效果会对内部控制的成效产生影响[4]。公司内控的建设能力包括规模、财务状况和年龄。规模越大,财务越好,年龄越长的公司,相对而言有越充足的时间和能力去完善内部控制,即公司内控建设能力越强,内控披露质量越好。内控建设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了公司的增长速度和业务的复杂性。公司治理的效果更多的是指公司治理多项因素的综合得分,分数越高,治理得越好,其内控质量也会越好。换言之,一个规模较小,财务较差,年龄较小,增长速度过快以及经营复杂的公司,其内部控制的披露报告往往存在缺陷。

由于内控信息披露出现了新的政策,我国对内控的研究也开始由以往的理论研究转变成现在的实证研究。在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中,李明辉等(2003)发现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要是在监事会报告中而非董事会报告,侧面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缺乏自愿披露公司内部信息以及传递企业质量信号的自主性[5]。蔡吉甫(2005)、林斌和饶静(2009)、 齐保垒和田高良(2010)、张璐(2013)和龙姣(2014)都发现诸多影响内部控制披露决策的重要因素[6][7][8][9][10]。蔡吉甫(2005)对2003年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做了有关研究。研究发现,公司的盈利能力、财务报告的质量以及财务状况会对公司披露自身内控报告产生影响。良好的经营能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会更倾向于披露内控信息,而财务上存在问题的公司明显在披露内控信息的情况上动力不足[6]。林斌和饶静(2009)对2007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自愿性披露做了相关研究,发现上市时间久、财务状况较差及会发生违规的公司不愿自愿披露公司内部控制信息[7]。齐保垒和田高良(2010)通过对2008年深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494 家公司研究发现有披露内控缺陷的企业经营更加复杂,会经历更多的财务报告重述,而且聘请质量较低的外部审计师[8]。张璐(2013)主要提出内部控制中存在缺陷的自我选择和避重就轻问题[9]。龙姣(2014)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融资成本的影响进行了研究[10]。彭雯和肖翔(2014)提出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存在相关关系,并且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企业盈余质量要低于一般企业[11]。王琴和杨丹(2014)通过2008-2012年对深交所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披露情况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数量成正相关关系[12]。

综上可见,目前国内外的文献大多是围绕内部控制评价与信息披露的相关问题进行规范和实证研究。国外研究起步早,方法多样,思路开拓;国内研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成果也颇为丰富,但相较国外而言起步晚,且目前针对内部控制报告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一般都是从单一的角度,没有用完整的内控信息链来展开研究。本文拟从公司内部控制水平、治理程度和产权属性三方面对内部控制报告披露进行分析,希望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说明系列政策对内部控制报告披露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

三、假设提出与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

一个规模较大的公司会有更多的财务报告政策和程序,在岗位分离上也会配备更多的人员。规模大的公司能享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会有更多的资金和时间关注内部审计和外部咨询,这些都有利于内部控制的完善。同样,当公司财务状况良好,盈利能力较强的时候,公司越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内控建设,内控建设水平相对较高。相反,若公司的财务状况较差,盈利能力较弱时,公司首先会考虑自身的生存问题而不是内控建设问题,故内控建设水平相对较低。此外,公司的增长速度和业务的复杂性也反映了内控建设水平,公司增长速度越快,就越难有足够的时间建立与之匹配的公司内控;公司的业务越复杂,那么公司在运用内控制度与程序时越会面临更复杂的挑战。不论哪一方面,均会降低内控建设水平,进而抑制了公司内控披露行为的积极性。继而,我们认为,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报告,而经营复杂度越高、增长速度越快的公司则不愿更多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内控建设水平较高的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报告。

公司权利的出发点就是股东权利,股权结构会影响公司管理层的决策。股权集中度高,股东就能加大对管理层的监督力度,股东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投票权向管理层试压,促使管理层要加强公司内控建设。虽然池国华和张传财等(2012)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对个人投资者风险认知存在一定的相关影响[13],但是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增加,对公司的影响会加大。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大规模抛售公司股票或是向公众揭发管理层的违规行为,同时,机构投资者也会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这会促使他们向公司施加压力来促使管理层加强公司内控建设。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便是董事会,它是解决组织管理代理问题的一种经济制度,是企业的决策中心。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会使他们更好地监督公司,即公司的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其内控质量会越好。审计委员会是公司重要的内部监督管理机构,如果公司设立了审计委员会,便能更好地了解企业内控的不足,从而与管理层进行沟通,对内控质量的改进有很大的作用。张先治和戴文涛(2010)年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提出公司治理结构变量对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果起到了决定作用[14]。具体来说,股权集中度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独立董事的比例高且设有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的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报告。

企业自身性质和融资需求也会对信息披露的决策产生影响。在有国有资本背景的上市公司内部,管理者对本公司的信息情况了如指掌,但是为了公司的利益,他们不一定会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如实、完全披露公司信息或是披露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造成了公司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可靠性是政府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公司需要通过自愿披露来吸引政府对其投资。然而,中国国有控股的企业会受到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的监督,因此,国有控股企业需要更多地与高管和股东进行沟通,更加重视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国有控股企业相较于其他企业更愿意披露公司内部控制报告。

此外,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市场会自动区分信息质量高或有好消息的公司并会作出积极的反应,股价上涨。但那些不愿披露或是披露不实的公司通常会股价下跌。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对外股权融资传递着一种不利的信号,由此企业愿意向市场传递更多的信息来降低融资成本。自愿披露内控报告的公司的管理当局有动力进行充分披露,向外界传递有关公司准确信息。而投资者可以利用相关可靠的内部控制信息,对不同公司的机会和风险进行正确的判断,选择合适的投资对象,合理支付股票的价格,从而避免了逆向选择的发生,企业的资本成本会降低,筹资能力也会会提高,最终提升企业的价值。 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4:有融资需求的公司有更强的动机披露公司内部控制报告。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1. 模型构建

虽然公司的内控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和内控质量的影响因素并不相同,但是两者也存在相互联系。在上面的假设中,本文从内控质量和内控信息披露两方面考虑内部控制报告披露的影响因素。假若一个上市公司披露的内控报告有效,那么,公司应该同时符合内部控制质量好的条件因素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合理动机。自2012-2013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中无论是内控审计报告还是自我评价报告都认为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由于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时要聘请注册会计师,引入第三方内控审计报告披露,这样公司将会花费额外的支出,且内控审计报告的可信度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模型构建时要区分公司内控自评报告和内控审计报告。

对此,设计如下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

(1)

(2)

其中,ICEVOL是指公司自愿披露内控自评报告并申明内控有效,ICA表示公司披露内控审计报告,并出示无保留意见,即报告有效。具体的变量说明见下表1:

表1 主要变量说明

(三) 样本选择与检验

1. 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12-2013年深沪两市主板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2010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指引对内部控制建设和内部控制报告进行了规范,并要求自2012年1月1日起,所有上市主板公司需要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了保证实证研究结果的合理性,本文对样本做了初步筛选:①剔除金融业上市公司;②剔除ST、*ST类上市公司和退市公司;③剔除数据缺失和数据异常以及无法找到相关资料的上市公司,最后获得了2492家样本公司。在2492家样本公司中,有2244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总数的90.05%,其中有2241家公司宣布内控披露有效,为99.87%。在2244家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公司中,有1996家公司是基于管制要求强制性披露自评报告,强制披露下宣称内控有效的是1993家公司。 248家公司为自愿披露自评报告,自愿披露下宣称内控有效的有248家,另外,有1532家公司披露审计报告,持无保留意见的有1506,占总数的98.30%。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上交所、深交所网站及CCER数据库。

2. 描述性统计分析

首先对2492家样本公司各研究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见下表2。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N=2492)

由表2可知,自2012-2013年间,披露内控自评报告并宣称有效的公司占半数以上,达55.37%,其中大部分都是监管要求披露的,而自愿披露内控报告的仅占8.95%。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公司达到21.66%。

3. Pearson相关性检验

主要变量Pearson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主要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注:“*** ”、“** ”、“* ”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由表3可以发现:公司规模、财务状况、是否为国有性质、股权集中度、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融资动机和设立审计机构变量都与内部控制报告呈现正相关关系,与之前假设相符。但是,公司的增长速度与内部控制报告呈正相关关系,这与之前的假设存在差异。虽然检验结果与假设存在偏差,但不难看出内部控制报告披露和内部控制建设执行的情况有一定的联系。内控建设执行条件好,公司更加愿意进行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表4是针对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影响因素做的Logit回归检验。表4中列A考察了自愿披露内控审计报告公司披露行为的影响因素。列B是为自愿披露内控自评报告公司披露行为的影响因素。列C是考察对强制披露内控报告的公司所做的自评报告和审计报告披露的影响因素。

表4 内控报告披露的影响因素

注:“*** ”、“** ”、“* ”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由表4列A可知,公司经营的复杂度与企业是否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呈负相关关系。列B是内控审计报告的影响因素检验,结果显示内控审计报告的披露决策与自评报告披露决策的影响因素基本相同,只是内控审计报告还与单位性质相关,相比其他性质的企业,国有企业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列C是对强制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公司进行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公司规模、财务状况、融资动机、企业性质和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均与内控报告的披露显著正相关,较好地支持了假设,但同样发现,独立董事的比例与内控审计报告的披露呈负相关关系,与预期假设不符。检验结果发现,无论是内部控制自评报告还是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自愿披露行为都受到公司规模、财务状况、融资动机、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显著正向影响。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深入挖掘并分析了影响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披露行为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公司规模、财务状况、融资动机及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与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披露意愿显著正相关,公司经营复杂度与其显著负相关,这较好地印证了内控质量好的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报告。从信息传递角度来讲,融资动机与内部控制报告披露呈正相关表明了公司愿意通过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向投资者和信息使用者传递正面信息。其次,本文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的影响因素做了检验分析,发现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影响因素基本与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相同,同时还与资产回报率和是否为国有性质单位呈正相关关系。公司的财务状况由资产回报率来体现,财务状况越好,回报率高,公司便有能力支付审计费用,也会更加愿意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市场经济是否健康快速的发展有赖于投资者对市场公平、公正的预期。我国的政府监管部门近年来不断出台有关内部控制的相关政策,希望能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意识和控制质量,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公平、真实的公司信息,加强投资者对公司以及市场的信心。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规范和实施方面:

首先,政府部门要不断加强对内控的监管,完善统一内部控制的相关技术标准,努力提升内控要求的法律层次。为了更好地推动内部控制的体制,政府要面向不同层面的行业和企业,针对实际情况,研究分析一些典型的案例,制定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更好地为有关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为了提高内控审计报告的有效性,要研究修订有关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可行性。政府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培训和对舆论的正确引导,通过对内部控制体制的宣传与培训,打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品质,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以是企业更加充分客观地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同时,政府还要加强对内控的监管力度,借助财政部、证监会等权威机构,发挥合力监管优势,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监管。

其次,企业要加强对内控环境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要明确内部控制的职责与工作重点,做到分工明确,重点突出,人员齐全,结合企业自身的条件与全年工作计划,更加有计划有效果地展开内部控制报告披露工作。企业要建立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制,使得内控体系得以实施运行,时时关注内控工作,不断深化内控体系与已有的管理体系之间的优化与融合,提高内部控制披露的效果。企业还要完善内部控制评价程序,加强评价工作的监管,从而逐步提升内部控制报告披露的质量和水平。各个企业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依照监管要求,合理科学地调动人员,确定内控评价范围并认真展开评价工作,客观全面地做好内控评价工作,向投资者及报告使用者提供有效的内部控制报告披露信息。

最后,发挥独立董事的积极性,以监督内控报告的披露,保护股东权益。回顾文献中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是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所占的比例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之间呈负相关。主要因为独立董事的薪酬一般由公司支付,公司对独立董事的利益具有决策权。这种情况导致无法保证独立董事和公司之间的经济独立性,必然会削弱独立董事的监督约束能力。因此,公司应当采取措施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实施赏罚分明的奖惩机制,发挥独立董事应有的监督作用,避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披露的缺陷,从而保护广大股东的权益。

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披露行为的因素繁多且复杂,本文仅选取了其中的重要诱因进行探讨,并主要立足于微观企业视角。但长远来看,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的互动将会更为密切广泛,譬如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动可能会干预微观企业的经营决策,继而间接对公司内控披露行为产生一定影响,而管理者的个体背景特征也会影响其披露意愿,导致内控披露行为的差异化,这将是本文后续研究的主要方向。

[1] Raghunandan, K., & Rama. D. V. SOX Section 404 material weakness disclosures and audit fees [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2006,25 (5): 99-114.

[2] Hammersley, J. S.,Myers, L. A., & Shakespeare, C. Market reactions to the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ose weaknesses under Section 302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08,13 (1):141-165.

[3] Rogier Deumes. Voluntary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 by Listed Dutch Companies [R]. Working Paper, 2000, (4):1-33.

[4] Jeffrey Doyle, Weili Ge, Sarah McVay. 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7, (44):193-223.

[5] 李明辉,何海,马夕奎.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J]. 审计研究,2003,(1):38-43.

[6] 蔡吉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3):85-88.

[7] 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2009,(2):45-94.

[8] 齐保垒,田高良.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深市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4):114-120.

[9] 张璐.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2009-2011年的数据分析[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0] 龙姣.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1] 彭雯,肖翔.企业内部控制缺项披露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4,(8):182-184.

[12] 王琴,杨丹,王爱伦.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基于深交所2008-2012年的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4,(1):57-62.

[13] 池国华,张传财,韩洪灵. 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对个人投资者风险认知的影响[J]. 审计研究,2012,(2):105-112.

[14] 戴文涛,张先治. 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程度的实证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2010,(7):89-95.

(责任编辑:肖 如)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sclosure of Listed Corporations’ Internal Control Report

SHI Qian, ZHU He-ping

(The school of Business,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Based on the data samples of Chinese listed Corporations in 2012-2013,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Logit regression model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sclosure of listed corporations’ internal control repor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illingness of a comany to disclose its internal control self-assessment report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its scale, its financial condition, its financing motiv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audit committee, and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complexity of its managemen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audit report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influenc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self-assessment reports. Moreover, the disclosure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audit reports is also positively affected by the comany’s rate of return on assets and whether its property right is state-owned. This study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enhancement of internal control construction and effective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reports so as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internal control report; disclosure; influencing factors

2015-12-14

江苏省社科应用精品工程资助项目(15SYC-0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资助项目 (71102093)

史茜(1971-),女,江苏南通人,江南大学商学院讲师;朱和平(1964-),男,江苏无锡人,江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后。

F275

A

1004-4892(2016)03-0062-08

猜你喜欢
审计报告报告因素
长文式(军队)审计报告改进探索
解石三大因素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就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答记者问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新审计报告准则应用指南
报告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报告
报告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