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燕,平金良,黄龙武
(1.湖州市中心医院,浙江 湖州313000;2.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 湖州313000)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探讨
王燕燕1,平金良1,黄龙武2
(1.湖州市中心医院,浙江 湖州313000;2.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 湖州313000)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中枢神经系统SFT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例均为男性,术前误诊为脑膜瘤,镜下有梭形细胞、胶原基质和丰富的血管三种成分构成,细胞丰富区和稀疏区交替分布及血管外皮瘤样结构,2例细胞分化良好,1例瘤细胞异型明显,核分裂易见伴坏死,为恶性SFT。免疫组化标记Vimentin(+)、CD34(+)、BCL-2(+)。结论中枢神经系统SFT少见,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鉴别,SFT大多为良性,少数表现为恶性的生物学行为,预后不良。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鉴别诊断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少见间叶性肿瘤,除胸膜外,还可发生于躯体其他部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SFT实为罕见,由于其形态学及影像学特征与脑膜瘤相似,极易误诊[1]。现回顾性分析3例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SFT,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6年6月3例(湖州市中心医院2例,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1例)中枢神经系统SFT。影像学检查:CT平扫均为高密度占位。MR:例1 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例2 T1WI呈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混杂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内见散在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后病灶不均匀强化(图1),诊断枕部镰旁巨大占位伴囊性变、坏死,考虑脑膜瘤术后复发;例3 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图2),边缘均光滑,均诊断为脑膜瘤;3例病例资料详见表1。
1.2方法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并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抗体包括Vimentin、GFAP、S-100、EMA、SMA、PR、CD34、CD99、BCL-2、Ki-67,所用抗体及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图1 MR团块状异常信号灶,边缘不规则。
图2 MR 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影,边缘光滑。
表1 3例中枢神经系统SFT的临床资料
2.1大体3例肿物最长径3~7.9cm,边界清楚,切面灰白、灰黄色,其中2例质地韧,富有弹性,另1例呈暗红及灰黄色,部分区质软、易碎,局部质地中等偏硬,小区出血及坏死灶。
2.2镜检肿瘤为梭形细胞,呈席纹状、束状、栅栏状排列,可见鹿角样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瘤细胞稀少区及细胞丰富区交替分布(图3),两者之间有粗大玻璃样变胶原纤维分割,胶原区可呈瘢痕样,例1、2细胞温和,核染色质均匀,分裂像偶见。例3部分细胞呈短梭形,异型性明显,染色质粗,核分裂像多见(>4个/10HPF),局灶可见出血及肿瘤性坏死(图4)。
2.3免疫组化3例肿瘤细胞Vimentin、CD34(图5),呈弥漫阳性、BCL-2部分阳性、CD99灶性阳性,GFAP、S-100、EMA、SMA均阴性,其中例1、2Ki-67增殖指数<2%,例3 Ki-67增殖指数约35%。
图3 肿瘤细胞分布疏密相间,在细胞稀疏区胶原化明显。(HE×100)
图4 肿瘤细胞异型,核分裂像易见。(HE×200)
图5 SFT免疫组化染色CD34呈弥漫阳性。(EnVision二步法×200)
Klemperer等[2]于1931年首次报道发生在胸膜上的SFT,这类肿瘤被认为主要发生于脏层胸膜。随着人们对该肿瘤不断认识,SFT几乎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包括肺、肾脏、膀胱、前列腺、眼眶、脑膜等[3]。1996年首次报道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SFT,至今SFT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报道有100余例,因其与某些常见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临床与病理表现相似,易造成漏诊、误诊。
3.1临床特征中枢神经系统SFT好发于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部位为脑膜处或邻近脑膜的中枢神经组织。常有头痛头晕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常表现为相应位置的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与纤维型脑膜瘤相似。本组3例中枢神经系统SFT术前临床均考虑脑膜瘤,主要是受影像学的影响。两者影像学表现相似,MRI均显示为团块状实性异常信号影,能够看到“硬脑膜尾征”,这是诊断脑膜瘤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统计资料表明,在胸膜以外部位,临床术前诊断SFT的正确率几乎为零。
3.2病理特征显微镜下组织学特点与发生在人体其他部位的SFT相似,主要由3种成分构成,即梭形细胞、胶原基质和丰富的血管。不同成分的比例构成不同组织学构象。经典SFT呈现细胞丰富区和稀疏区交替分布。有些肿瘤细胞间含粗细不等、形状不一的胶原纤维,甚至呈瘢痕样,称之“硬化性SFT”。另有肿瘤形态有单一的梭形细胞弥漫性分布构象,含管径大小的血管,称为富细胞性SFT。肿瘤组织中常见树枝或鹿角状血管外皮瘤样组织学构象。一般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核分裂像罕见。免疫组化检测对SFT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Vimentin通常为阳性,90%~95%SFT呈CD34阳性,70%CD99阳性,35%BCL-2阳性,EMA和SMA可有不同程度的阳性,S-100、CK和Desmin偶见灶性弱阳性。
SFT的生物学行为大多数呈良性经过,约15%的SFT表现为局部浸润或远处转移,为非典型性或恶性SFT。恶性SFT肿瘤细胞为多形性、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可见出血和坏死。少数肿瘤包膜完整、形态学看似良性的SFT多年后复发恶变呈恶性SFT。因此SFT良恶性的诊断标准一直是棘手的问题。Weiss等[4]除了强调恶性SFI必须具备肿瘤细胞丰富及异型性外,出血和坏死也是诊断其恶性的重要依据;WHO(2013)软组织肿瘤病理学分类中关于胸膜外恶性SFT的诊断推荐标准[5]:(1)细胞生长活跃,密集分布;(2)细胞多形性;(2)核分裂像多见(4~10/10HPF);(4)肿瘤性坏死。
本组3个病例显示CD34、CD99和BCL-2均为阳性,与文献报道一致[6]。CD34是公认的比较特异和准确的标记物,使越来越多的胸膜外SFT被发现。本组例1术后无进一步处理,随访70个月无复发,例3术后8个月健在,例2为4年前外院术后复发患者,肿瘤体积较大,具有SFT形态特征,细胞丰富,异型性明显,核分裂>4个/10HPF,伴出血、坏死,免疫组化CD34呈强阳性,确诊为恶性SFT,第二次术后10个月再次复发。
3.3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SFT与多种常见的肿瘤发生混淆,过去缺乏对SFT的充分认识,常被误诊为其他中枢系统原发肿瘤,需与以下肿瘤进行鉴别:(1)纤维型脑膜瘤。以往相当一部分脑膜原发性SFT不仅术前被误诊,术后组织病理学也诊断为纤维型脑膜瘤。后者由长梭形的脑膜细胞构成,常见砂粒体,缺乏血管外皮瘤组织学构象,细胞分布较为均一,免疫组化染色示EMA、PR常呈阳性,CD34无表达。(2)神经鞘瘤。发生于脑桥或椎管内的梭形细胞肿瘤,首先除外神经鞘瘤,神经鞘瘤肉眼观包膜完整,镜下典型表现为A型(束状型)和B型(网状型),常伴有出血和囊性变,SFT常不出现上述的组织学特点。少数SFT的组织学上可表现为类神经鞘瘤细胞栅栏状排列,可借助免疫组织化学进行鉴别,神经鞘瘤表达S-100和MBP,不表达CD34、CD99和BCL-2。
3.4治疗与预后中枢神经系统SFT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经典型SFT有完整包膜,多数可完整切除,不易复发,局部手术切除后效果良好。对于恶性SFT局部切除后易复发,一般采取手术治疗后合并放化疗的方法[7]。本组例3诊断为恶性SFT,术后2次复发,预后不良。目前国外对恶性SFT可采取拮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
[1] Sik ri V,Chawla R.Solitary fibrous tumour of the pleura. Indian J Chest Dis Allied Sci,2013,55(3):167
[2]Klemperer P,Rabin C B.Primary neoplasms of the pleura:a report of five cases.Arch Pathol,1931,11(4):385
[3]Son D H,Yoo S H,Sa H S,et al.A solitary fibrous tumor with giant cells in the lacrimal gland:a case study.Korean J Pathol,2013,47(2):158
[4]Weiss SW,Goldblum MD,John R.Enzinger and Weiss’8 softtissuetumors.5thed.StLouis:MosbyElsevierPress,2007:1129
[5]邵云,王海艳,王晶,等.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35(6):965
[6]岳振营,董艳光,胡营营,等.胸膜外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诊断病理学杂志,2015,22(8):464
[7]Shiono S,Abiko M,Tamura G,et al.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 with 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Gen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9,57(6):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