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41-01
1.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不足的分析思考
1.1 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部分学生总是认为语文能力是通过长久的学习积累起来的,语文是自己使用的母语,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在使用,无论怎么学习,提升幅度都不大,只需要在考试以前进行简单的复习就可以了。因此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将多数时间用在了其他科目的学习上。其实语文的魅力是无限的,只要长时间坚持,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1.2 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虽然素质教育一再被强调,然而要将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完全变成素质教育却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高中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而学校则面临着升学率这一巨大的竞争压力,这就导致学生学习语文时的重点成了钻研解题技巧,部分学生甚至将各类型的参考资料作为教材,殊不知语文教材中那些经教育界行家里手精挑细选的文章,岂是那几本简单的参考资料就可以取代的?这种完全抛弃精华的学习模式根本不能真正帮助高中生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1.3 教师水平有待提高。倘若课本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那么语文教师则是语文课堂的主导。教师的责任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习水平、教学习惯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但要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必须要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倘若教师自身的水平不高,就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常常会选择照搬一些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然而并未考虑到学生自身的个性、差异性,这样非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2.针对以上问题的改革措施
2.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培养与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注意加入激趣这个部分,利用这个部分充分开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感受语文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直奔主题、引用名言警句、运用成语、背古诗、讲故事、看图画、猜谜语以及听音乐等方式,讓每一堂语文课都充满吸引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想象力、活力与激情。通过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标,最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一般来说,教学观念的转变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仍然要实行素质教育,必须要掌握课程改革的实质,并且要积极的转变旧有的教学理念,创建新的教育观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转变教学理念应该确立课程意识,这对于新课改条件下高中语文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确立课程意识,也就是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性的课程理念来实践教学活动,以及运用新课程规定的课程标准、课程纲要、课程机构以及课程目标等来引导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采取这种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才会适应新的教学体系,给教师和学生全新的视角。另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而且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对于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是改变教师原有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且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标准是教师应该依照学生的各自特征,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应该积极的提倡启发式以及讨论式的教学方式。高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按照新课标的规定,切实的改变教学方式,贯彻落实新课标中探究、自主以及合作的新型学习和教学方式,真正的使高中语文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完全自主。
2.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语文课堂中让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属于一个从已知领域逐渐向未知领域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去发现问题,从而指引学生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潜在联系。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远比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更为重要,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去探索产生积极联想、解决问题、认知新事物的教学和思考方式。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写随笔与读后感的习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产生自己的思维与感受,感受到文章的审美情趣。
2.4 对教师素养的全新认识和提高。古人有"诗经易得,人师难求"之感慨,可见教师素养的重要性。教师素养简单可以概括为:精神素养、 能力素养 、知识素养。(1)精神素养:首先一堂生动的课给人的感觉是充满激情的,只有教师自己有了激情才会感染打动学生。(2)能力素养:教师要学会处理教材,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视野,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同时板书、语言表达能力等基本功也要过硬。(3)知识素养:"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当今科技发达的社会里,教师更应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