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晔
【摘要】 目的:研究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1年9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老年脑梗死患者60例,按入院标号分为医治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借助依达拉奉药物治疗,医治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疏血通药物,两组均给予临床治疗1个月,比较治疗后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医治组患者临床治疗好转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治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医治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转变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药物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轻微,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关键词】 疏血通; 依达拉奉; 老年脑梗死;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4-0024-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4.013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脑血管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该病病发率持续上涨,危害患者生命健康[1]。由于脑梗死病发后会引发缺血、缺氧现象,间接导致患者脑死亡。因此,必须探讨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治疗。对此,抽选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老年脑梗死患者60例,分别给予不同药物治疗,旨在探讨疏血通、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1年9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老年脑梗死患者60例,按入院标号分为医治组和对照组。医治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5~85岁,平均(58.6±1.6)岁;病程12~30 d,平均(15.2±0.2)d;大学学历及以上患者5例,高中学历患者12例,初中学历患者11例,小学学历患者2例。对照组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58~88岁,平均(60.7±1.7)岁;病程15~32 d,平均(17.8±0.8)d;大学学历及以上患者4例,高中学历患者13例,初中学历患者10例,小学学历患者3例。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组研究实验,且签署临床意向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患者均符合脑梗死疾病诊断;(2)患者均表现为头晕、意识障碍等临床特征;(3)排除脏器功能损伤、精神异常、药物过敏等患者。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根据临床病症实施对症治疗,包括降糖、降压、抗凝等。对照组患者在对症治疗上加用依达拉奉药物治疗,药物方式为静脉滴注,30 mg依达拉奉+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每天滴注2次,连续性治疗1个月。医治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疏血通药物,药物方式为静脉滴注,6 ml疏血通+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每天滴注1次,连续性滴注1个月。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均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缺损提高90.0%以上,可自行生活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70.0%~90.0%,生活障碍但不影响日常工作为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未转变,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不足70.0%,且病情加重为无效[2]。好转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分内容主要包括意识、凝视、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分数越低表明恢复的越好。(3)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医治组患者治疗好转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320,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期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转变,医治组患者转变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同药物治疗期间均出现不良反应,医治组患者皮疹、恶心、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455,P<0.05)。详见表3。
3 讨论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病,由脑部缺血、缺氧导致。临床资料显示,脑梗死可发于各个年龄段,尤以青壮年为主,多在活动期间突然发作,临床早期表现不明显,但病发数秒后即可达到疾病最高峰,意识障碍、卒中为主要特征[3]。原因为疾病病发后脑梗死周围缺血区域会形成梗死病灶,缺血中心部位由于缺血致使脑部供血量严重不足,导致脑细胞大量死亡;缺血半影区域存在诸多循环侧支,虽能获得一定的血液,减少脑组织损伤,但只能减少部分损伤,仍然处于可逆转现状。若病发后短时间内恢复血液循环现状,则可改善脑部代谢功能异常现状,加快神经细胞恢复进度[4]。因此,临床治疗脑梗死患者将救治缺血区域神经细胞作为主要原则,常用方法为溶栓治疗。但由于老年脑梗死患者机体功能下降,承受力降低等因素的存在,不适合溶栓治疗。所以,探讨一种合理、有效的非溶栓治疗药物意义重大。
依达拉奉为临床常用脑梗死药物,属于清除剂药物,可将患者自由基清除,减少血管细胞、神经细胞等损伤。刘彤敏[5]研究显示,依达拉奉药物还可减少缺血灌注带来的损伤度,降低氧化反应,预防脑水肿。并且该药物还可减少缺血暗区面积,延缓神经组织死亡时间,减少血管功能损伤,治疗脑梗死患者作用突出。疏血通药物为合成剂,由水蛭、地龙等药物组成,疏血通药物成分包括水蛭素、蚓激酶、氨基酸等。水蛭素为抑制剂,抑制凝血酶作用明显,可减少凝血酶总量,控制血小板凝聚,改善血液流动现状[6];蚓激酶为地龙提取物,具有控制血小板凝聚、溶栓、抗血栓等临床作用。蚓激酶和水蛭素联合应用可直接控制血栓形成,降低胆固醇总量及血液黏度,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现状,增加血液流动总量。总体说明疏血通药物具有溶栓、抗凝、消除自由基、加快细胞康复进度等作用。联合使用疏血通、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可从根本上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现状,保护脑组织,符合文献[7-9]的研究。
本组研究试验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分别给予疏血通、依达拉奉药物联合治疗及单纯性依达拉奉药物治疗后发现,药物联合治疗组患者好转率(93.3%)、不良反应总率(6.7%)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好转率73.3%、不良反应总率3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借助疏血通、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可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且从表2数据可得知,药物联合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和单纯药物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使用上述药物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现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侯兴旺[10]的研究相似。此外,侯兴旺[10]研究还显示,应做好患者临床预防护理工作,包括:(1)若患者并发高血压疾病,应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因为,一旦血压过高,将加大动脉硬化发生率;若血压相对较低,会影响供血现状,形成脑梗死。所以,应积极预防血压忽高忽低、血液黏度增加现象。(2)积极治疗短暂性缺血病症的发作。(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资料显示,不良生活习惯加大脑梗死疾病发生率。因此,需戒烟酒,以低脂肪、低盐量食物为主。同时,还应补充足量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禁止食用霉变、刺激、辛辣性、油炸食物,禁止食用动物内脏、肥肉、羊肉、猪油、等。可根据自身现状食用绿豆、玉米、鱼等食物,尤以香菇、芹菜、山楂作用突出。香菇具有补气、活血化瘀之功效,可降低患者胆固醇总量,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指标;芹菜具有清热解毒、醒脑之功效,可降低患者胆固含量,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来说意义重大;山楂具有活血化瘀、降血压之功效,是预防心脑血管性疾病的主要食品。同时,还应保持自身心情愉悦,禁止出现情绪激动、焦虑等,以免加重病情,危害生命健康。(4)温度变化。气温忽高忽低,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危害巨大,毕竟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差,天气的突然变化会增加疾病病发率,应引起高度重视。另外,还应及时预防脑血管疾病先兆,若出现口干舌燥、流口水、眩晕、意识不清等现象,说明为脑血管疾病征兆,应立即给予针对性治疗。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药物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轻微,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彦荣.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8(6):149-150.
[2]郑伟.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4,22(9):1157-1158.
[3]肖承年,梁海山,黄鹏,等.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14(24):91-92.
[4]李娟.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探讨[J].海峡药学,2015,12(1):166-167.
[5]刘彤敏.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90例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5,20(4):219-220.
[6]缪道华.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8(3):60-61.
[7]苏娜,徐珽,唐尧.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房,2010,34(36):3426-3429.
[8]利伟江,李光宁,胡庆锋.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26(11):37-38.
[9]郜俊峰.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52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2(2):86-87.
[10]侯兴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2(6):216-217.
(收稿日期:201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