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多元化评价策略

2016-11-19 08:41邹功勤张卫其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

邹功勤 张卫其

【摘 要】阅读教学的另一扇窗——非连续性文本,源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它们承载信息的媒体就不止文字或符号了,还有图像,而且这些媒体是多维分布的,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阅读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中,我们要合理运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多元化的评价必使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 结果性评价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新的评价方式体现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核心理念,在发展性的评价标准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中,教学因评价而生动,生命因评价而精彩。下面笔者就来谈一谈如何运用多元化评价使阅读教学的另一扇窗——“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一、过程性评价,百花齐放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过程性评价,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从多种途径收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态度、情感及行为等信息,通过分类、对比和系统分析,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以调查了解为手段,评价阅读态度

阅读态度由阅读产生的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喜欢或厌恶、爱或恨等)和意向(企图、谋虑等)三方面要素组成。激发态度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引发另外两个要素的相应反应。因为,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巧用“观察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一方面使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产生阅读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以评价结果调控自己的教学,达到期望的效果。

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三学段都有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大都以非连续性文本呈现,在学生自主阅读后,教师可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了解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兴趣点、疑难点等,来评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态度。

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这个综合性学习内容,在预习时,笔者让学生完成一份学情调查,以此评价学生的阅读态度,具体调查内容和评价阅读态度的目的如下:

通过这样课前有针对性的学情调查,教师就可以根据掌握到的第一手资料来调整、完善教学过程和内容,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质量。

(二)以文本内容为凭借,评价阅读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的课堂教学经历了由教师的“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强调学生探究发现方法的重要性,要求教师要构建开放的、探究的、发现式的课堂,引领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方法并且能灵活地运用规律方法。

这些变化告诉我们,课程要改革,课堂要随着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随之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随之改革,教学评价也要随之改革。因此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评价中,除了关注单一的阅读内容考查,还要关注阅读策略的考查,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开放式学习,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总结、灵活运用,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

下面就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新型玻璃》一课为例,在教学中,笔者引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玻璃,为它设计一张名片。为让学生有“法”可依,笔者先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如右图),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潜移默化地教给其阅读策略;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新,设计出个性十足的名片。等学生设计完成后,笔者引导他们相互比较、修改。为了加强表现效果,笔者又要求学生让名片图文并茂;最后再评选出“最具魅力的名片”。这样的题目举一反三,既考查了学生对阅读对象(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理解, 又考查了学生对阅读策略(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掌握,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阅读实践能力,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三)以展示交流为平台,评价阅读效果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之后,教师要及时、适时地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在展示中激发兴趣,在展示中体验成功,变“学语文”为“用语文”。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读书”为主题的“展示台”时,可以这样操作:①自主阅读,保证中午自修课30分钟的阅读,学生在家也读,每周完成一张课外阅读记录卡,并及时批改、奖笑脸,张贴在作业反馈栏里;②合作阅读,出好读书板报,把教室里的黑板划分成6小块,每块分别有6个责任人,轮流把读书记录卡展示在这里,定期更新、评比、反馈。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种带有阅读、设计、绘画等操作活动性质的学习方式非常喜欢,更对这种不同层面上的成果展示方式非常认可,都希望在反馈栏里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傲人的展示。这种以展示为主的评价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快速发展。

(四)以运用实践为目的,评价阅读能力

由于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多数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考查,从评价的种类可分为:调查类、记录观察类、动手制作类、体验活动类……

这种“活动式评价”采用组织学生参加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密切相关的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对学生阅读行为进行观察并填写“学生阅读活动评估表”,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过程性评价。

如笔者教学《我陪乐乐逛超市》一课。为了考查学生对公交站牌、楼层指引牌、商品说明书和海报这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在评价环节,笔者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我当小导购员”,让学生去新浙北大厦的超市购买儿童牛奶。

在这个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不知不觉就收获了对公交站牌、楼层指引牌等的阅读能力,在体验活动中,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达到解决生活中问题的目的。

二、结果性评价,一枝独秀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试卷中,出现了许多“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这些试题,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概括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等。透过这些命题不难发现,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多关注语文,多关注生活,把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真正地落到实处,让语文源自生活,高于生活,为生活所用。

目前,由权威部门命题,深受广大教师喜欢的结果性评价非县级教研室组织的期末命题评价莫属。命题形式新颖多样,命题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如下图所示)。

这是一道“统计表”类非连续性文本命题,从问题1可以看出,主要考查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三个方面:①阅读能力: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某县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统计”“农村小学和城镇小学四、五、六年级各抽取500人”……②阅读策略:整合信息的能力,除了要关注表格内的文字,还要关注表格外的文字,这样才能较快地提取有价值的信息;③阅读效果:通过比较、分析,从整合的信息中尝试简单的推论,得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两个主要问题。从问题2可以看出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价值: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无论命题怎样变化,都万变不离其宗。达到这个评价标准,关键是要从“阅读兴趣与态度、阅读方式、阅读策略、阅读习惯、阅读效果、阅读能力”这几方面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平时,我们也可以精心编制命题,精讲精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中,我们要合理运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让评价使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个大花园生机勃勃,让我们的生活呈现别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王玲芝. 走向语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J]. 小学语文教师,2014(6).

[2] 何惠真.运用非连续性文本,推进说明文阅读[J].小学教学参考,2013(28).

(浙江省安吉县阳光学校 313300

浙江省安吉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313300)

猜你喜欢
过程性评价
利用大数据进行学习评估与诊断
中职“二维动画制作”课程教学探讨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Office高级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中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策略研究
过程性评价体系在航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学历案:从教学设计走向学习过程的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现状调查报告
云环境下基于岗位素质模型的过程性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