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智慧叫放手

2016-11-19 08:41吕青林志明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上虞雪水绍兴市

吕青 林志明

前些时侯到某校调研,听到一位教师抱怨:“教语文真的好辛苦,别的不说,光一叠厚厚的作文就够忙活几天了。”她随手拿起一本作文簿给我看,只见上面圈圈点点、增删换移,红红的一大片。我问:“你有没有让学生互批作文?”“互批?”她瞪着眼睛望着我,“那怎么行?学生怎么会批?”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语文教师”,一面不断地抱怨教语文好累好辛苦,一面却又不甘放手、不敢放手。

事实上,不仅仅是批改作文,语文教师的不放心、不放手更体现在课堂上。

一次,听一位教师上《美丽的小兴安岭》,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

(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

师:这段话共有几句?

生:四句。

师:分别写了哪些事物?

生:树木、雪水、小鹿。

师:树木有什么特点?

生: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师:谁能给“抽出”换一个词?

生:长出。

师:这里为什么不用“长出”,而用“抽出”?

生:因为“抽出”说明枝条长得很快。

师:说得真好!那么作者又是怎么来写雪水的呢?

生: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师:你从“淙淙”这个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溪水的声音很好听,像在唱歌一样。

师:小鹿在干什么?

生:小鹿在溪边散步,有的在喝水,有的在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师:请大家展开想象,还有的小鹿可能在干什么?

生:它们可能在溪边睡觉。

生:它们可能在吃草。

师:小兴安岭美吗?

生(齐答):美。

师: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这段话!(生齐读)

乍一看,这一环节的教学不可谓不流畅,课堂气氛也不可谓不活跃,然而细审之后却发现,原本清清浅浅、明明白白的一段文字,在教师一次次的追问下,愣是被肢解得七零八碎、面目全非。何以至此?说到底,还是因为教师放不下心、撒不开手,生怕某个地方没讲到,学生就茫然无措、无所适从了。

由此忽然想到张西海先生的《如果让语文教师去放牛》一文——

如果让一位语文教师去放牛,他会拔起一根青草,向着牛群不停地发话:

“这是什么草?注意,不要乱说——举手回答。”

“你们以前吃过这种草吗?想不想吃?”

“好,快速地嗅一嗅,告诉我它的气味。”

“仔细观察它的样子,看看能分几段,每段的作用是什么。”

“告诉我你这样分段的理由。”

“各段交换位置行不行?比如把根和梢换过来。”

“下面,慢慢品尝,仔细咀嚼,用心体会,谁能说出它的味道好在哪里?”

“通过刚才对草的认识,你有什么感受?比如,造物者的神奇与美妙;比如,小草的平凡而伟大。”

……

结果,许多牛都给饿死了。

语文教师还在感叹:“真是对牛弹琴!”

这篇短文不过区区几百字,读罢却不免让人“心有戚戚焉”。

其实,学语文就像牛吃草。牛爱吃什么,怎么个吃法,应当由其自己选择,强按牛头只会遭其反戈。同样道理,学语文也应是学生自己的事,要想让学生学有所得、习有所获,教师要做的就是把他们带进语文的“大草原”,让他们自己去品尝、去咀嚼、去体会。如果教师担心学生这也不会,那也不懂,然后一味地讲解、兜售、灌输,这无异于强按牛头吃草,其效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由此可见,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最需要做的就是学会放手,让孩子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呼吸、率性成长,这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樟塘小学 312352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小越镇中心小学 312367)

猜你喜欢
上虞雪水绍兴市
妙用腊月雪水为良药
绍兴市上虞区夏丏尊小学
雪水在养殖业中的妙用
绍兴市上虞区夏丏尊小学
上虞区沥海镇小学
雪水催鸡多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