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福来
摘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体育素质教学,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要求,也是开发和拓展体育功能不可缺少的要素。
关键词: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品质
一、充分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经常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学生进入青春期,心理逐渐成熟,但还不成熟。常常表现为争强好胜,看问题片面,自我抑制能力不强,情绪易急躁,遇到挫折易灰心丧气等特点。从中学生这些特点来看,他们对心理压力的承受能力较弱。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到他们的实际能力,使教学目标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能完成。在安排运动负荷时要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心理承受力较弱的学生要实施个别心理辅导。
二、分析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因素
1.生理方面的缺陷。遗传与生长发育程度不同等因素,造成学生间出现了个体的差异,一些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视自身过胖、偏瘦、矮小等生理方面的缺陷,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抱自弃,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
2.心理方面的缺陷。有些学生对自己缺乏全面正缺的认识,自我评价过高,从而产生自负自满的不良情绪,由此产生多疑多忌,心胸狭窄,不团结同学等现象。例如,在考核或成绩评定时,总觉得教师给别人的分数或评价比自己高,怀疑教师不公正、有偏向;在进行集体项目的比赛时,总以为自己的技术水平对取胜起了重要的作用,以突出自己,表现自己为中心,这样做又往往得不到教师的肯定。面对这些内心无法平衡,又难以以正常的途径宣泄,从而造成在学习时心理极不稳定。
3.学习成绩和身体素质差。有些学生对动作学习的能力较差、或是身体素质差,不能跟上教学进度,在平常学习时,同一些素质好、成绩提高快的学生比时,总觉得自己是只“丑小鸭”,既使自己再努力,也技不如人,无法赶上其他同学,从而在练习时放不下思想包袱,显的胆小怯懦,缩手缩脚,结果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从而产生自卑感。
4.不良个性的因素。有些学生虚荣心强,喜欢在课堂上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在遇到力不从心的动作时,知道自己完不成,也要为了“面子”,撑着去做,结果往往导致失败,久而久之,这种挫败感会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今后,既使有了自己能做的练习,也不敢表现自己,怕万一失败,被其他同学讥笑,被人看不起。
三、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当务之急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具体化、内容明确化、方法手段多样化。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确立体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培养目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培养学生基本的自我认识能力,树立自信心。教师有目的地根据体育教材中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内容,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基础知识一起传授。通过理论课,谈话,讨论或观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录像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和心理保健常识,明确体育的学习、锻练、健身的重要目的就是保持和增进健康。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小结——课后测试以学生为主体,给每一个学生以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都相信自己,自己的智力水平和别人是差不多的。只要认真努力,也可以获得成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露脸的机会,以鼓励他们获得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和健全学生的自尊自信、意志坚强、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勤奋踏实、互相和作、友好相处、责任心强、善于思考、乐观大方、诚实等品质,促进个性完善与人格健全,预防形成不良的心理品质。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学组织严密,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通过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心理活动来培养和教育。
3.培养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情绪的自控力。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对人的各种刺激,如在练习过程中克服困难、竞争、冒险、追求不确定目标、控制、成功等。获得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期望与失望,个性与群体,公正与偏袒,合理与不合理的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情绪体验。
4.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交往适应能力。中学生非常重视同学间的友谊,也渴望得到师爱、母爱、父爱。但又会经常发生人际关系不适应的情况,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运动多种练习方法,如小组合作、结队练习、游戏活动、竞赛等练习手段。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公正竞争、法规意识等教育,培养学生做一个有纪律感、责任感、集体感、荣誉感的好学生。
四、几点建议
1.教师要补心理健康课。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给教师自身补上心理健康这一课。毫无疑问,如果教师本身的素质不高,就无法承担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如果教师自己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保证。
2.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同时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落脚点之一。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塑造个人完善的人格,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教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劳永逸。其实,施应贯穿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始终。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要求,进行思考、设计和操作,要长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