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堂智慧理答策略研磨

2016-11-19 12:47袁淑芬张汉龙
中小学德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课例品德预设

袁淑芬 张汉龙

摘 要 通过观摩、分析典型课例,对比模拟课例中的理答行为,体悟理答本质,从而重构课堂理答,建立自身的理答策略,能提升理答智慧,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关 键 词 小学品德课程;课堂理答;教师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4-0049-03

理答即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而有效的课堂理答有助于形成思考、对话和民主的课堂文化,构建新课程所要求的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提升品德课堂育人效果。作为教师常见的教学行为,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体现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智慧。基于此,在“微”盛行的时代,我们尝试聚焦课堂细节,开展理答“微观察”,深入剖析理答行为,并通过对比模拟和归纳总结,构建适宜的课堂理答策略,不断提升课堂理答能力。

一、“微观”片断,体悟理答本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多种途径,而借鉴他人的智慧与经验无疑是一条捷径。我们总结老师们在教学理答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薄弱项作为研究主题。围绕主题,通过网络、现场观摩等方式,搜集相关经典课例,依据“所属理答类别、课文年段篇目、理答策略点评”等要求,分门别类地观察理答行为,探寻理答行为的本质。

课堂理答行为分为激励性理答、发展性理答、诊断性理答、再组织等,以“再组织”为例:

【案例1】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神奇的电话》教学片断

模拟打电话后……

师:小明刚才说了什么?

师生(齐):要说清楚着火地点、着火原因、火势大小。

师:这样才便于消防员做出准确的判断,采取适当的紧急措施。

生:还要说清楚报警人的联系电话、姓名。

师:这样才便于消防员与报警人及时联系,为救火赢得宝贵的时间。

师:如果没有电话只能怎么做?

生:请邻居帮助救火……

师:这都是不错的办法,可是跟专业消防员比起来,效果就差多了。幸好有119,不然这里就有可能成为一片火海了,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在火灾面前,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

“再组织”即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重新组织、概括,力求给学生一个更为客观完整的答案。它不是对学生答案的简单重复和堆砌,而是教师的理性总结和提升,旨在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并提升认识。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执教者针对拨打119应急电话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在学生归纳时,教师通过再组织性的理答,对学生进行不失时机的点拨,使学生对正确拨打119的重要性有了实质性的思考。由此,从简单的生活应急技能走向对生命的珍爱,促发学生的道德生长。案例中教师简单的理答行为,指向的是“珍爱生命”,更是指向学生的道德成长。这启示我们,品德课堂理答行为基于课堂问题,更要高于课堂问题,以引领学生的道德成长。

二、对比模拟,重构课堂理答

通过相关主题课例的“微观察”,我们对“再组织”等课堂理答行为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观察大量课堂实录片段后,我们尝试对照课例,反思自己在同一主题教学中的理答行为,并针对问题进行模拟,重构教学。

【案例2】《不与香烟交朋友》(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理答思考

笔者曾在《中小学德育》中读到过同一课例,教师的智慧理答令人获益匪浅。为引导学生明白要真正经受得住香烟的诱惑,必须要有勇气,教师设计了“关注生活360度”环节[1],引入了生活案例,一位16岁的中学生因吸烟导致喉咙长了一个恶性肿瘤。此时,教师提问:还会因为好奇去尝试第一口烟吗?毫无疑问,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不会”;之后,教师层层追问:5年、10年,甚至若干年之后,当你的朋友、你的客户,甚至你的领导递上第一支烟时,你还能坚决说‘不吗?”“万一这个人是你的客户,因为这支烟导致一笔很重要的业务没做成,你怎么办?”学生沉默了。此时,教师作出小结:是的,现在我们很坚决说“NO”容易,若干年后说“NO”却很难。但是,老师真心希望,大家再次面对香烟的诱惑时,能回想起今天的“关注生活360度”,多一份拒绝的勇气,好吗?

这一理答过程带给笔者深刻的启示:紧贴生活的问题情境才能打破学生固有的心理屏障。对比自己执教本课时的情景:将大量的事例、影像资料呈现给学生,之后抛出问题“你还因为好奇而想着去试着抽烟吗?”学生的回答自然是“不会”。当时,笔者认为这样的回答是学生的情感所致,无可非议,于是,心满意足地“收场”。而通过对比案例中教师的理答过程,笔者认识到,当时的追问并未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没有引发学生的思辨。朱小曼教授认为,“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道德认识、道德思维是不够的,道德教育必须激发主体的内在动机、内在生命体验,让个体处在真实的关系中不断积累、孕育情感体验,进而发展美德。”[2]由此,笔者修改了教案,模拟案例中教师的理答行为,再次执教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模拟他人的理答时,不能完全照搬,要针对课堂情境和学生情况作出灵活调整。

三、归类整理,提炼理答策略

经历一段时间的观察学习和模拟实践后,我们收集了诸多各具特色的理答策略。这些理答实践汇集了许多教师的教学智慧,但如果不进行理性梳理,它们就仅仅是“他山之石”,总结归纳理答规律,形成自己的系统,才能实现“攻玉”之目标,提升自己的理答能力。于是,我们对收集的理答策略进行了归类整理和完善。

1.抓住关键词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的一大特点是每个单元有单元导语,每篇课文都有课文提示和关键词。虽然文字不多,但其外延一般都覆盖了所涉及的全部教学内容,往往体现着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课堂理答应当抓住关键词,明确教学立意。

例如,五年级下册《从四大发明说起》一课的提示语是:“中华民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极为古老的文明。在祖国这片辽阔和肥沃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世界文明做了巨大的贡献。”关键词为:“民族自豪感。”二者十分清晰地提示了本课的教学立意。因此,教师在课堂理答中应该把握这一关键词,将“民族自豪感”牢记于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设计了“对比”环节,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真是了不起”,并通过追问,使学生们进而产生“民族自豪感”;之后,通过“再组织”,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的教学理答抓住了关键,指向教学立意,自然提升了理答效果。

2.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更是教学活动的方向。准确、清晰地把握教学目标,紧扣目标展开理答,才能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提升生活智慧。对于品德教师来说,脑海中不仅要有单元目标、每课的教学目标,更应该清晰每课时的目标。紧扣目标才能实现智慧理答,引领学生提升生活智慧。

例如,在执教浙教版六年级下册《生命的突围》第二课时时,结合本单元内容和第一课时目标,教师将本课时目标确定为:1.懂得在灾害面前一切以生命为重;2.知道在遇到危害发生时,应该沉着冷静、随机应变;3.学会在灾害面前运用科学的避险方法保护自己的生命。目标明确清晰,教师由此紧扣目标展开理答。

【教学片断】

师:地震突然发生,我们首先应该做出怎样的反应?

生:沉着冷静。(板书)

师(追问):为什么?有这样成功脱险的例子吗?如果没有沉着冷静,可能会怎样?

生:在汶川地震中林浩同学……

师(再组织):是呀!从地震开始,到建筑物倒塌,只有12秒的时间。在这个紧急关头,只有沉着冷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急中生智,选择科学的方法避险。

师:说到避险方法,怎样才是科学避险?

生1:可以躲到牢固的桌下或床边。

生2:躲在低矮牢固的家具旁。

师(追问):为什么要躲在床边、家具边?

生1:因为当墙震塌下来,砸在这些家具上,会留下一个空间,可以躲人。

生3:躲在墙边。

师:这样行吗?为什么?

生:地震时,墙体会震裂,坍塌压到人。

师(再组织):当建筑物倒塌时,重物落下砸在坚固的家具上,会留下一个三角空间;利用这个空间躲避的人免于受伤的可能性就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命三角”。(边讲边出示动态图,讲完出示静态图)可是如果躲在墙边或者不够坚固的物体旁边,不仅不能形成生命三角,还会造成二次伤害。

……

3.充分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智慧的教师都懂得要立足学情,充分预设,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理答亦是如此。基于学情,充分预设学生的答案,设计理答思路,才能科学回应学生,提升理答质量。

例如,在教学《我家的故事》(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一课前,教师根据以往与家长沟通时获得的信息,以及通过与孩子们“闲聊”了解的状况,作出了如下预设。

预设1:爸爸真的最轻松吗?

预设2:想不想夸夸你的父母?感谢父母为这个家做的一切。他们不但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也为我们的家庭创造了财富和幸福的未来。

……

在课前与孩子们“闲聊”时,教师发现,孩子们认为平时多是妈妈做家务,感觉爸爸最轻松;一些孩子说爸爸晚上总是坐在电脑前……爸爸的形象在孩子心目中远不如妈妈,孩子们对爸爸的了解不多。于是,教师结合班里一位职业是电脑编程员的家长故事,作出如上预设。由此展开理答,引导孩子们说出“我家的故事”,重新认识父母,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课堂理答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智慧,而能力与智慧的提升需要积累和磨练。德育内涵广博而隽永,智慧理答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朱希杰.《不和香烟交朋友》教学实录及反思[J].中小学德育,2011(08).

[2]朱小曼,梅仲荪.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府苑小学浙江杭州 310012)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课例品德预设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课例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品德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