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面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教师应站回学生的立场,理解他们的正面动机。可采用公开表扬,私下批评;尊重与保护生命的自然冲动;制定符合人性与温暖的制度等三大策略来助推学生的发展。
关 键 词 行为习惯;习惯养成;错误行为;正面动机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4-0014-02
心理咨询中,面对错误行为有一条铁律,即站回学生的立场,理解其错误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1]。如此,能让对方在平静的心态中觉察到自己的错误,而不至于因为被批评而进入警觉防御、大脑关机的状态。下面,结合三位老师“抓迟到”的案例,具体分析不同情境下的引导策略。
案例1:一分钟的凝视②
我是高一的班主任,也是本班的语文老师。那天,班上有四位同学迟到。由于迟到的同学进门总要喊报告,所以,在第四位同学进来时,我的课已被打断四次。我心里颇为恼火,就盯了他足有一分钟——当然,全班同学也跟着盯了一分钟——然后才让他回到座位。我没把这事放心上,但事后该学生在周记中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您的一分钟凝视,伤害了我的自尊心。”我回复他:“如果这样伤害了你,我要向你道歉。只不过今后请准时到校。我上课总是被打断,其他同学的学习也被打断,这是不合适的。”接下来的一周,我与这位学生都有点忐忑。在第二周的周记里,该同学说:“没想到老师也能道歉,心里好受多了。”他也反省了自己的过错,表示下次不再迟到。
策略一: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公开表扬与私下批评,可以最大化学生的自我肯定,最小化学生的自我否定,有助于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整合,从而建立起健康自信的自我形象。
高中学生正处在自我同一性混乱期,他们还不能确信自己是谁,自己好在哪,自己坏在哪。朦胧期的他们,特别在意自己的存在感。对于来自别人的任何评价,他们都会很在意,一不小心,就会触碰到那敏感的心。[2]
尽管老师没有出言不逊,没有语言上的批评,但心中的不满、生气还是通过凌厉的眼神传递给了学生。而且,这不只是两人间的沟通,还暴露了全班五十多双眼睛表达的不满情绪。当师生眼神交响曲响起时,这位同学的内心因深深地感受到被指责、不屑和鄙视而无地自容。
我们强调“公开表扬,私下批评”,就是考虑到青春期的孩子不够稳定的自我形象和相对敏感的内心世界。他们特别需要通过正面确认来获得自我肯定、自我认同,而无声的鄙视很容易摧毁其不稳定的自我形象,加剧自我否定,乃至自暴自弃,成为未来恶性事件的导火索。案例中,好在周记作为师生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事后有机会向老师讲述自己的感受,老师也真诚地作了合适的反馈,事情因此出现了正向转机。
值得讨论的是,批评一旦从私下走向班集体或年级的更大范围,而学生得不到申诉的机会,就会引发舆论的漩涡,启动系统动力,发生集体“绞杀”现象,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这就是公开批评要特别谨慎的原因。
案例2:做淘宝的高三某同学总迟到 ①
高三某班一位同学因为迟到次数多,父母没有办法,只得请求班主任老师管严一点。是什么原因呢?在与他本人以及家长的详细访谈中,得知该生用零花钱注册了一个淘宝号,有时竟在网上忙到深夜1点。创业的兴奋与忙碌体验,自然让孩子的精力分散。由于独立创业的兴奋感远远胜过读书的枯燥,导致他情绪上对学习已提不起精神,加之睡得太迟,自然早上就起不来了。
策略二:着眼学生的价值选择
与其他同学比,这位孩子的创业神经特别发达,尽管还是在校生,就已经“下水”开起淘宝店了。这种敢于尝试的勇气,正是这个时代难能可贵的精神。因此,一方面要充分肯定其可贵的判断力与行动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其把握创业与学业的平衡,明白即将到来的高考对未来的影响。班主任可以在充分聆听其创业情怀与设想的前提下,一起分析创业的风险、机遇以及对创业者素质的要求,鼓励孩子兼顾好眼前与未来,学业与创业,自己与父母等的关系。
一群孩子在我们面前走过,总有走得特别快或特别慢的孩子。别急,他们都有自己的故事,等待我们聆听与分享。尊重与保护生命的自然冲动,才能培养不拘一格的各类优秀人才。[3]
案例3:留给不好意思迟来者的空桌 ②
小吴老师尽管年轻,班主任工作却特别得心应手。在新班建立开始,就在进门第一组空出第一张桌,留给迟来者。
现在交通繁忙,乘车误点很正常;父母出差较多,孩子偶尔睡过头,也很正常;人吃五谷杂粮,偶有头疼脑热,一时不舒服,起床也会迟了……太多偶然性,一一追究下来,是无法理清的。因此,她们班关于迟到的规定是,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只要能坚持上学就是好样的;进门后不要打断老师喊报告,悄悄在第一张桌前坐下听课就行;下课后到值日班长那儿备个案说明一下情况。
因为尊重、理解和信任,还因为班上的早读方式多种多样,一学期下来,迟到的仅两三例。
策略三: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
这就是站在学生的立场来理解迟到,从人性的善良面,从环境的优化与吸引人方面来建设班集体,而不是一味地围追堵截。
有老师制定过阶梯式惩罚措施,如一次迟到提醒,三次罚扫地,六次回家反省。这种不理解人、不疏导人、不引导人的一厢情愿的规则,会带来诸多不好收拾的结果:学生眼看迟到了,干脆撒谎称病不来了;把劳动作为惩罚手段,毒害了青少年对“劳动光荣”的认识,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反教育;有的孩子干脆离家出走——本来对学校生活就厌恶,你们不关心我的心理感受,那我也不给你们添麻烦,自己到社会上转转总可以吧!
因此,行为习惯教育不仅仅是行为上的顺从,更是心悦诚服。班纪班规的出发点应是引发善良,引发自信,引发尊重,用智慧与温暖来包容各种可能性,如此才能助推成长。相信,用心体会,每一位孩子就一定会有满意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杨静平.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维护[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4.
[2]沈曙虹,李建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20.
[3]陈虹.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