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宝善
很多教师都是扎扎实实地备课,认认真真地上课,也在要求学生必须学好,一门心思地想让自己班的学生取得好成绩。可是总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且很多学生都没有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那作为教师,到底要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呢?我依照大师们的指点,把教学分成以下三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逐步改变了学生被动学生的局面,改变了学生对待学习的心态,也改变了学生处理一切问题的依赖心态,使之有了自我思考的能动性、主动性。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该方法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很强。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俗称自学和预习)环节
方法及要求:根据自己能力的强弱和自学质量用时大约10~20分钟。此阶段如果是一课时的可以在家完成,如果是两课时或者三课时的可以在课堂完成。
1.粗读或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勾画出自己阅读时发现的易错字词。字包括不能正确认读和容易书写错误两类,词包括好词、新词和重点词。如果有的学生读书不够细心或者还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那就在阅读课文后对照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在文中找到词所在位置划出来并给词中重点字、易错字注音。但切记不要随手注音,而是要查阅教辅或者字典,知道字的正确读音,了解字意、词意。
2.对照教辅上的指导,对自己认为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在课文中的相关位置做批注,并标画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以备第二天课堂上合作交流和自我展示。
3.把在阅读中自己的疑问、疑难标注在书上,以备第二天课堂交流或询问老师。
二、合作交流:视知识点的多少和文章的难易,用时约10分钟左右
根据班级座位,可以4~6人一个合作交流小组,大家把自主学习中的发现、所得、感悟、疑问、疑难等都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他人的发现、所得和感悟,大家互相解决组内同学的疑问和疑难。对于重点生字字音、字形和某些需要视觉强调的知识点,可以在此阶段自由书写到黑板上。
在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中,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简短地板书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必要的话可以用彩色粉笔标识出授课重点。然后巡视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部分小范围内的个别性问题,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偏差和疑难点,便于在下一个教学环节中点拨学生。
三、自由展示:用时约30分钟
1.两个优先的原则。纠错优先,补充优先。因为有同学要是发言有错误,其他同学就有纠正其错误的冲动。并且,如果错误不能及时纠正,就不能使学生及时学到真知。而有的学生心里有了疑惑又不知道怎么办了,因此,纠错优先。同样的,如果有的学生发言对一个知识点讲解不够完备、完美、准确,思考得更好的学生可以优先补充,这样大家才能及时学到最完美、最正确的相关知识。
2.按照“生字词—作者相关常识精讲—课文题材、分类—文章结构和写作顺序—文章语句、语段的赏析和作者情感”这样的先后顺序发言。并且在对“文章语段语句赏析”时要基本做到按课文的先后顺序或者线索、情感变化等顺序来发言,这样的话虽然看似学生在自由无序地随意说话,但是就课文理解来说并不乱,思维也不跳跃,知识学习一脉相承。
3.在别的同学发言的时候,其他同学务必要做到聆听别人的发言。只有这样,你才能听出他人发言中的错误或不足,你才能做到及时纠错和补充,针对正在展示的知识点,所有学生才能学到最全面、最准确的知识。而不少的学生在此阶段为了能抢答下一个知识点,就会预先一直在看自己准备发言的知识点资料,不仔细听他人发言,就做不到给别人纠错和补充,还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听他人发言,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得不偿失。
4.在此期间,老师尽量不要点评,学生可以自由争论、追问,直至完全了解该知识点。学生在心理上本来就尊重老师知识上的权威,对老师的点评本就有期待、有依赖性,老师过早点评,就使部分學生不主动思考,更不自信了。因此,从培养学生考虑,就是错了,老师也尽量不要说。有人认为这样做是教师的不负责任,学生就会记住错误知识,这种顾虑完全是多余的。况且,一个学习单元,很多知识都是重复出现的,错误知识不会延续到本单元之外去,因此即使是错了,也就一周到两周的时候,学生必定会再次碰到,就会改正过来的。再说了,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现状,我们的教育都是老师反复教正确的知识,反复纠正学生错误知识,可是事实上呢?还不是有不少学生有不少错误?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抱残守缺地不改正明知道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法?
5.在实在需要老师讲解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讲精、讲透,如果有需要学生自己回家通过网络等手段找到正确答案的问题,老师尽量不要直接讲,因为学生自己探究到真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