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福军
摘 要:由新课改引起的“教师角色”转变问题一度是专家和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将从教师的重新定位和课堂中有效转变角色两方面分析这一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角色
“新课程改革”自2001年提出,已经在我国实行了十余年,其在推动我国教学发展中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新课改坚持“以学生为主”,要求教师从意志、情感态度、能力、观念、交往等各个方面着手,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想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而教师便是改革的中流砥柱。
一、教师的重新定位
1.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唤醒者和引导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是教师的舞台,教师可以随意表演、展示,学生作为观众,只能乖乖坐在座位上欣赏。很多教师以为,上课安排的内容越充实,讲得越多,学生学得也就越多,这样才能考出好成绩。可实际上,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整堂课下来教师说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因为听得很累而提不起一丝兴趣。
鉴于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将自己定位成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唤醒者和引导者,这便与新课程提出新型的学习方式相吻合。整堂课45分钟,教师要尽量少地占用时间,而把时间还给学习。比如,风靡全国的“杜郎口模式”,其中提出了“10+35模式”,教师只用10分钟时间讲课,剩下的时间全部都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发探讨。这种模式刚被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镇提出的时候,便引来了很多教师的反对,认为这是“本末倒置”,很多人也在思考:“没有教师的讲解,学生的理解会到位吗?学生在课堂上会自觉吗?”可见,要让教师转变角色确实存在巨大的挑战。时间证明一切,杜郎口的老师做到了,向他们学习的很多省份的教师也做到了,他们成功地将课堂时间还给了学生,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教师激发出来,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也逐渐提高,教师成功转型,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唤醒者和引导者。
2.教师应该是观察、反思的智者
海涅曾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因而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反思者,摆脱课堂中“满堂灌”的形式。不仅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还应在课后深入学生的生活,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学生及自己的言行进行分析与反思,这样教师才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身的角色转变,让课堂效果和课堂艺术有了生活点滴的支撑,不再是“原地踏步”。
二、在课堂中有效转变角色
1.沟通
新时代的学生大多是“90后”“00后”作为独生子女一代,学生存在着追求独立、个性的特点,具有比较强的平等意识。如果教师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会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更不必说认真学习了。因此,教师唯有摆正心态,与学生沟通,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经常给学生鼓励的眼神与微笑,以知心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同喜同悲、荣辱与共,让学生潜移默化中获取平等意识、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爱上学习。
具体而言,(1)营造课堂轻松和谐的氛围,给学生平易近人的感觉,当他们心理防线被消除之后,便能够敞开心扉与教师贴心交谈,参与到课堂学习中。(2)利用良好的技巧与学生沟通、交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应该保持一颗宽容的心,不过分苛求学生。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平时表现的闪光点来循循善诱,使学生获得自信,激励学生进步。同时不忘告诫学生下次不要再犯错,这样学生便会欣然接受教师的建议。
2.研究
“研究”是新课改的主题之一,“教学研究”现在已不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国家提倡一线教育者进行的教学研究,这样才更有说服力。這里的“研究”不只是局限于发表的论文著作,还包括对教材中某一课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不再只是照本宣科,而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主动思考,研究教学计划,灵活开展教学活动。
首先,反思教学目标。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情感、动作三类,教师在研究制订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全面地考虑教学目标,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层次、鲜明地制订出层次鲜明的具体计划。
其次,反思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游戏教学、实验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动手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后,反思教学评价。动态的教学过程不可忽略形成性评价的地位,教师不仅需要进一步地反思:这堂课教给了学生什么? 采取这种方式教合适吗?还要研究:课堂中有没有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情?在教学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学生还存在什么问题?
总之,新课改对教师的权威角色进行了新的定位,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不断创生具有独特个性并能辅以实现自身角色华丽转变的教学观念。
参考文献:
[1]朱胜基,高任连.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的思考[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8).
[2]张晓玲.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及专业素质的提升[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4).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