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勇
现在有很多学生家长对因特网感到忧虑,他们的更深层的担心为怕学生会迷恋上网,玩游戏而荒废了学业,但我注意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期间,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大众的怀疑和担忧。比如:韩国极其担心青少年上网迷恋游戏及浏览网上不健康的内容,所以现在用实名制上网,规定上网玩游戏时间及上传内容的监管,成为上网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之一。在这种情形下,如何看待信息技术教育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作为家长,大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大部分家长的童年都未接触过因特网,认为不学这门课也未影响什么,骨子里认为有害而无益,所以宁可让自己的孩子多看电视,也不让其用电脑,坚决排斥上因特网,这是不难理解的。但我认为,存在即合理,我们不能一味地排斥因特网。
家长的这种担忧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对父母言听计从,但一到青春期,这时候他已经学习一些知识,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了,不需要完全听父母的话,可以自己做主了。我们把他们处的这个时期就叫做“叛逆期”,任何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无法避免这种状态。他们对家长的排斥情绪,不免引起家长担忧。
在理解层面上,因特网的教育要迈入成熟就必须经历青春期,如何对待这种青春期的躁动,就显得极为重要,而且家长意识的觉醒,一开始往往伴随着不理性的成分,如果得不到合理的控制,对因特网的资源利用、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在我看来,我们应充满智慧地应对学生迷恋上网玩游戏这一现象,要用角色转换的方法来深入思考学生为什么会上瘾,用学生的眼光来对教学进行调研。大部分学生都迷恋于简单刺激的游戏。比如:上因特网知识时,小部分较“叛逆”的学生,总是悄悄下载游戏,然后悄悄玩,老师和家长发现后,不应该用暴力的手段制止,而应当向大禹学习。大禹治水,用疏导而不是堵截的方法才避免其父“鲧”的悲剧,本人经常碰到学生玩CS的游戏,看到后我不急于让学生马上关闭,而是对学生说:“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让你们玩这种游戏吗?你们了解这种游戏吗?”先让学生回答。他们回答我的内容,都是家长回答的答案,什么影响学习、浪费时间、对学习生活无益等等答案。这时我们应充满智慧地回答学生,用相互尊重的诚恳态度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学生自己的思维意识来判断这一行为的对或错。(1)这款游戏简单、刺激,大部分学生点头赞成,且简单得只用操作四个键,并且只是在做重复运动,相当于老师让学生重复做相同的数学题,你说你烦不烦,大部分学生露出认可的微笑。(2)这款游戏极易上瘾的原因,就因第一条,且为一款极其有暴力倾向的游戏,你想想,在游戏角色中,你总是扮演暴力、恐怖分子,请你们想一想,如果你一旦成瘾,在“虚拟角色”与“现实角色”之间转换发生错误时,现实中的你会不知不觉用虚拟角色的处理方法来处理现实角色的问题,这不是极易铸成悲剧吗?玩多了,时间长了,让人极易患有暴力倾向,内心可能还会充分恐惧和惶恐不安,请大家试想,对你的身心健康有好处吗?听到老师这样的分析,学生会潜意识地想到什么?教室的空气开始凝重!学生还听说有暴力倾向,好像这个词语极其敏感,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去瞧玩CS游戏的同学,玩CS游戏的同学脸涨得通红,他们会不好意思地迅速关掉游戏。碰到玩CS游戏的学生,我都让学生这样一问一答,次次都收到奇效。于是我感到循序渐进的教育是有效的,我想这就是大禹治水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要防备放纵学生上课玩游戏的行为,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玩游戏是在被游戏商玩利用。正如:“一个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突然说要到外面过夜,要学抽烟,这时候如果纵容,他可能就会感染坏习惯,你要玩游戏,我就打断你的腿,这又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最终酿成悲剧。”所以教育学生,教师要拿捏好这个度。
现在家长对学生上网排斥倾向已经很强烈,特别在一些微博上,家长、老师对“学生网虫”的鄙视非常强烈,对此,家长、老师应表现出整体智慧,既不能过度抑制,也不能过度纵容,应当采取一种耐心、说理、有智慧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网虫”,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老师应该多想出一些比网络游戏更好玩、更方便玩的东西,把一部分孩子从网瘾的兴趣中“转移”出来,比如:多开展一些能发展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和娱乐活动。多让学生接触大自然的集体活动,这样的话,学生就不会去迷恋网络游戏!争取让我们天真、纯洁的学生平稳度过一个从幼年到成年的青春期,希望与同行共勉!
参考文献:
[1]徐迎晓,何文琦,王治珍,等.基于严肃游戏的计算思维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3(18).
[2]张玉平,张恽.中学生上网玩游戏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
[3]石磊.由学生玩游戏引起的對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
[4]李健康.在机房上课的时候,怎么禁止学生玩游戏的不良现象[J].现代企业教育,2009.
[5]周润桃.浅谈在上机教学中杜绝学生玩游戏方法[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