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灵芝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启动,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学习内容、教学实施等方面较原来的课程目标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提起教学相长,我们并不陌生,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教学相长,简单说就是通过教学,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新课程理念明确了教学相长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和导是为了学生自主地学,自主地学的过程中必有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方法、探索的精神,这是对教师教的回报和挑战,同时促使教师要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丰富知识,积蓄能量,提高水平,教导学生。但是,我们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总会想到这种方法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与提高,其实这种方法对教师的教学何尝不是一种提高呢!
我们平时备课,总是囿于教材,囿于教参,而在课堂上,一个个聪明的小脑袋就像一个个活跃的泉眼,汩汩清泉流过总能洗去我们心上的羁绊。他们的发言常常给我们带来惊喜,他们的质疑常常激励我们思考,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活生生的教学资源,丰富着我们的课堂,同时,也丰富着老师的备课资源,提高着我们的教学水平。
首先,学生的各种动态、质疑、探究等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教师教学机智能力的提升。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需要教师具有教学机智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当然需要我们有开阔的视野,转变观念;还要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深入思考,提高思维的质量,培養自己的教学反馈能力;能够创造性地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使自身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也就是说,复杂的教学情况则更能促进教师教学机智、教学智慧的形成,教师往往要通过教学机智来平息课堂以外的风波,既不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不会影响本节课的教学进度,同时更不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对学生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句话:“我们必得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作为教师,不要为了追求课堂形式,而把我们的课堂安排得过于饱满;不要因为注重教师预设的展示,而错失学生有可能生成的精彩。在每一个具有成长潜能的学生的生命体内部,都蕴藏着强大的主体发展的机制,在教师驱动这种机制发展起来的同时也必能在这样充满智慧的创造实践过程中受到影响,得到提高,这才是教育里美丽的“教学相长”。
其次,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充实教学资源,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只注重“备教材”“备教法”,习惯按教材的编排意图有条理地进行教学设计,不重视“备学生”,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一些教师即使考虑了学生的学情,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教师的一种主观臆测,认为学生“应该具有”,而不是学生的“现实状态”。
教学其实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当思维迥异、个性纷呈的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等参加课堂学习,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与老师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平等对话、情感碰撞、生命沟通时,我们的课堂便呈现出空前的丰富多彩与复杂多变,即充满了生成性。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的学生才会让激情之流四溢,思维之花闪耀,睿智之言流淌;在这样的氛围中,需要老师有更高的教学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曾经读过一篇学生巧妙提升教师教学效果的文章,与老师们共享。
“会飞的0”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学生往往容易把商里的“0”漏掉,造成计算错误。新授课时,我也曾用估算、改错、对比等形式提醒学生注意“0”的处理问题。同学们专心地听着,仔细地练着,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错误。我为这个知识点的教学发愁了,心想多练才能有所提高。在第二天的练习课上,我按照计划再来强调“0”的处理方法。我说:“下面谁来交流870÷3的计算方法?范树坤同学站起来说:870÷3,百位上的8除以3,商2余2,把十位上的7落下来,27除以3商9。个位上的“0”不要落下来除3了,可以直接飞上去,飞到商的个位上,结果是290。
“飞上去、飞上去”学生被这精彩的回答吸引了,多么形象、多么贴切,我也由衷地向他“飞去”了赞许的目光,课后等我批改完作业,又着实令我兴奋了一回,全班学生在处理“0”的问题上正确率达到100%。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仅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对教师本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教师本人要有丰富的人文情怀,对学生充满关爱,对生活充满激情,对工作充满动力,对人生充满向往……常言说,只有幸福快乐的老师,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从这一点上讲,“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细节着手,就一定能达到“以人为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才是教学相长的真谛。
参考文献:
林永希.陶行知对“教学相长”内涵的拓展与创新[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5).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