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仕才
一、案例陈述
一个平常日子里一节普通的数学课,一所民族小学五年级某班的我正在教学“循环小数”,学生学得兴致盎然,我教得神采飞扬。有了例题及“试一试”的基础,学生直观感受了循环小数的特点。经过学生讨论汇报循环小数的特点后,按照预设的教学思路,针对这个班数学基础薄弱、学生归纳、表达能力不强的特点,我本应水到渠成地用规范、科学的语言给循环小数下定义。但我灵机一动,改变了计划,我要求同学们用准确的语言给循环小数下定义,起初他们很犹豫、羞涩,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对他们的定义设置反例、用定义中核心的字眼设置拦路虎,通过层层剥茧抽丝,同学们不但用自己的语言较为规范地给循环小数下了定义,而且通过反馈对相关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把握准确。孩子们通过体验尝试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热情。这一环节的具体实录如下。
在孩子们思维激烈碰撞中得出结论,我引导孩子们用书上的定义与自己总结的定义相比较,再次采用层层设难、步步递进的方式引申出纯(混)循环小数、有(无)限小数的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孩子们克服了常见的概念混淆、理解不透的困难,本课时在概念教学上获得小小的成功。
二、原因分析
1.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如一周的轮回;四季交替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2.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学生经历过操作、实验、猜想、验证、比较分析等;在学习形式上,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在学习内容上,学习了解决问题、平面图形的认识、计算等,学生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因而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得出概念的教学方案可行。
3.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望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始我用猜谜语的方式设置悬念。“课程表——打一中国当代作家名(周而复)。”再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孩子们感受学习的氛围轻松有趣,再通过例题及“试一试”三次试算商,让孩子们观察、分析、概括商的特点,用环环相扣、层层设难螺旋上升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望,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三、反思升华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特别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著名哲学家赵鑫姗曾说过:“希望我们的教师能在课堂上随时向学生提出数理学科的美,因为那是一种点金术,是阿里巴巴叫开出洞大门的神秘符咒。”数学教学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培养学生思维。农村学生数学基础整体较薄弱固然有其多方面的原因,但教师不能低估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忽视他们数学思维的培养。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应从小处着眼、坚持不懈,把它落实具体在一个问题、一个环节、一堂课、一个系统的教学单元……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和课堂动态生成状况实施或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当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在教学方法上忽然有“芝麻开门”似的顿悟,那么他的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某一方面、某一环节无疑获得了成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及时探索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神秘魔咒!
参考文献:
徐惠玲.如何上好概念课“循环小数”[J].上海教育,1996(1):40.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