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
摘 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永恒的追求,理想的数学课堂不应给学生以抽象、深奥、乏味的课堂,而应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给孩子一个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舞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亲近数学,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才能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
关键词:有效性;情境;主动;全员;多层次
在新一轮课改背景下,究竟怎样的一节数学课才算是好课?这样的问题困扰着我和很多一线的老师。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永恒的追求。我在深思:如何用好40分钟,让学生轻松快乐有效地学习,这已经成为数学老师共同关注的话题。笔者经过上课、观课、磨课、评课,有了如下浅显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充满自信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活力;而良好的学习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体味真实的数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特别是学困生,自信能力的培养会进一步增强孩子学习的自觉性。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教师可以从孩子生活出发,创设一个活动场景:小朋友,元旦快到了,咱们先开一个迎新联欢会。首先我们想把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怎么布置呢?这里有两种方案(课件出示),我想听听小朋友们的意见,你们认为哪种布置漂亮?(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回答)这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民主、贴近生活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在学生“疑虑”之时,教师及时点拨,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二、大胆预设,增加悬念,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乐于参与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要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就必须给学生大胆预设独立思考的空间,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如,教学“分数化小数”一课,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小数除法,并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所以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然后引导观察、分析、比较,找出能化成有效小数的分母的特点,总结出分数化有限小数的规律。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发展了学生潜能,达到了课堂的高效,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三、捕捉资源,全员参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演绎数学课堂精彩
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因此,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必须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实践活动中,避免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的活动。每个学生处于不同的思维水平,那么每个学生就有自己不同的数学经验。他们都有“再创造”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敏锐的嗅觉和判断力,要善于捕捉学生各种独特的想法和闪光点,再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引导,这些独特的想法和闪光点就是课堂生成的资源,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些“资源”,给予“资源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赞赏,还应该组织引导其余学生进行辨析和讨论,激发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分析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思维创新带来的成功和喜悦,获得再创造的信心,从而演绎精彩美好的课堂。
四、分层巩固,精练高效,多层次发展学生能力
巩固练习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形成技能,锻炼思维,发展能力的关键时期。然而很多教师对此不够重视,让学生大量机械重复地进行一些模仿性练习的情景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课堂的巩固练习应该做到有针对性、典型性,练习安排要有坡度、有层次、练习的形式要灵活多样,练习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练习也可以采用“小剂量多循环”的练习方式,增强练习的复习功能,让知识在学生的认知机构中重复出现,降低学习的遗忘率。同时,学习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题目,指导学生参与探究,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比如,教学后指导学生实际测量、制作等。通过这样的巩固练习,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逐步培养他们把数学作为观察周围事物、分析和研究各种具体现象的工具意识,自然学生就会亲近数学,热爱学习,增强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灵动,给予学生自信、主动多层次发展的课堂,学生只有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数学的乐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亲密关系,也就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爱华.怎样上出好课:数学卷[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5.
[2]李铁安.新课程呼呼怎样的数学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2009(5).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