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静
【案例背景】
《依托动物园资源构建动物课程的研究》是我园的省级规划课题,在课题开展实施的近3年时间中,我园的幼儿已和红山森林动物园的小动物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课题的活动开展更由当初的为研究而研究,变成了目前的师幼均徜徉于课题开展的快乐之中。本学期我们大班组的小朋友分别研究的是金丝猴、长臂猿和红毛猩猩的健康饮食问题。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孩子成为课题研究的真正小主人。
【案例一】美食引起的风波
好吃爱吃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动物朋友们的天性。我们在课题开展研究的过程中,经常会带着孩子去动物园观察动物,由于待的时间比较久,陪同的家长们也都会随身携带一些零食给孩子们吃。有一天,我们在大象馆前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又热心地将自己带来的美食和大象宝宝分享了,而一旁的家长也兴致勃勃地帮忙投递着各种美食,而大象看到小朋友们送来的美食似乎也异常兴奋,时而卷起长鼻子呼啸而起,时而扬起前蹄腾空而跃,吃到好吃的美食时更会地动山摇般地低沉咆哮,栅栏内外一片欢腾。这时,参与我们课堂教学的动物园葛老师提醒大家道:“请小朋友们不要随便给大象宝宝投喂食物,如果他们的饮食过量,营养过剩的话,也会像人一样生病的。”面对这样的情景,我急中生智道:“你们知道为什么不能给大象投喂食物吗?”于是安静的群体中又骚动起来,自发地组成了孩子讨论团和家长讨论团。最后,我邀请了在场的动物园葛老师给大家做专业的解答。原来由野外进入动物园的大象,他们的饮食特征慢慢地发生了变化,加上圈在笼中运动量急剧减少,如果他们按照以前野外的饮食量饮食的话,会给身体带来很多危害。而动物园的大象每天的饮食都是定时、定量并且科学合理的。游客的随意乱投会给他们原本稳定的饮食造成紊乱,继而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
案例反思:
通过这场风波,我们适时地邀请到动物园专家的加入,让参与活动的幼儿和家长明白给动物乱投喂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同时,我们又引发幼儿进行深入探讨,动物朋友们平时在动物园里究竟都吃哪些食物?这些食物为什么要这样搭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又进行了后续深入的研究。
【案例二】小小美食调查员
有了之前去动物园投喂而引发的风波,孩子们对金丝猴、长臂猿以及乐申的每天饮食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纷纷来到各动物的场馆前进行长期的蹲点观察。他们手拿自制的记录表,认真地在这些动物的场馆前进行观察记录。以我班研究的乐申饮食为例,在某一周六的一天时间内,孩子们利用分组蹲点的方式弄清楚了乐申的饮食规律。记录到乐申饮食时间的孩子们在周一来园的时候把记录表进行汇总,于是得到了这样的数据:乐申每天吃2餐,时间分别是上午10点和下午4点,而在一天的上午8:30、9:00、11:00以及下午的3:00、4:30,饮食以蔬菜水果为主,同时又会分别吃一些零食。
案例反思:
幼儿的主动学习需要成人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工具以及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当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时,教师要适合地给予间接的帮助,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我园在课题的研究中,充分利用红山森林动物园的资源,让孩子们走进动物园,走近动物,让他们用自己的小眼睛去细致地观察,认真地记录,最后进行综合的分析,最终得到他们要的知识,提高孩子们的各项学习能力。在这个案例中,幼儿学会了小组分工合作,感知了时间概念,并灵活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得知了乐申一周的饮食食谱。从这个活动的自始至终我们不难发现,幼儿一直都是这个活动的小主人。
【案例反思】
1.把握教育价值,做智慧型教师
在本案例中,我由给动物乱投喂这一带有普遍性的不文明行为引发了幼儿和家长的深深思考。首先从家长的教育角度来看,通过由动物园老师从动物健康的专业角度进行讲解,更容易让家长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与理解。并且结合当时的现场教学情境,家长们也更能主动地认识到自身不文明行为给动物造成的伤害以及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这种千载难逢的教育契机所达到的教育效果是平时家园沟通单纯说教远远达不到的效果。再者,从幼儿的认知角度来看,单纯地告诉孩子们不能给动物乱投喂食物这一道理,在当时看来是制止了孩子们的不文明行为,但是为什么不能乱投喂,以及乱投喂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这一系列问题是需要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慢慢消化的。除了告诉幼儿简单的道理以外,我们更需要创造适合幼儿探究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去主动地探索和发现其中的奥秘。
2.巧用身边环境,助幼儿快乐探索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批评旧教育是死教育,他“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我园在动物课程的开展中充分利用身边的活环境,让幼儿通过亲眼去看、亲手去做、亲身去感受,了解外在的变化,感悟他们眼中的世界,从而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收获的快乐,感受到成长的自豪。老师充分利用了红山森林动物园及周边的有效资源,满足了幼儿探究的快乐与研究的兴趣。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