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远明
【摘 要】学校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以政策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融创新与创效的统一,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管理创新目标。
【关键词】学校管理;管理体制;决策;素质
新课程呼唤管理重新定位,要求学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发生相应的变革,创设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进程的氛围。我校是一所无文化积淀,设备简陋,师资薄弱的农村二类完小,与兄弟学校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缩短差距,从我校校情、生情出发,提出“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基点,在管理上“以师为本”,活动上“以生为本”,在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管理,体制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究。
一、“与时俱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管理有序、民主、科学是学校管理追求的境界之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管理,方法讲究要科学,除了纲性管理的规章制度管人外,还要崇尚柔性管理的人本性,灵活应变。
1.坚持民主管理。以教代会,工会组织为依托,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共同修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如制定《科名小学职称评分推荐实施方案和职称聘任方案》、《科名小学教學管理细则》和《科名小学绩效考核办法》等有关制度。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加大收支透明,虚心接受来自各方的意见与建议,逐步建设和完善管理者,教师、学生、互动的民主、科学的运行机制,做到各司其责,各尽所能,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形成既分工又协作,既竞争又合作的良好态势,使广大教师成为教书育人的主人,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
2.坚持制度管理。推行考试奖惩制度,根据教师年度考核要求,从考勤、考绩、教书育人,教研进修等方面提出岗位目标要求,平时进行有序的全面检查与考核,以及时发现先进、督促后进,起到褒优警劣的作用。其次采取精神和物质奖罚机制,每年的“评优评先”、“职务晋升”挂钩等。如今后三至五年我校严格按照岗位职数1:5:4比例,对中级职称和小学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实行“量化考核”,鼓励创新和“冒尖”,让人才脱颖而出。
3.坚持人本管理。学校努力关注、关心每一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生活与专业成长,努力为教师营造自身发展空间,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坚持在“政治”上引导人,在“业务”上锤炼人,在“体制”上激活人,在“生活”上关心人,将教师的发展与学生和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我们在管理制度上加大创新力度,实行“竞争上岗”,工作目标责任制等,为学校教师提供施展的平台。
二、“探究创新”大力推进课改
为了使课改深入有效地进行,我校从战略高度进行思考,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配套进行。
1.学习创新。新课程就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自身素质提升的机遇。教师应该深入学习、解读并实践新课程,学校围绕新课程改革,通过教师自学、讨论、交流心得体会。观看专家学者专题讲座录像,外出到兄弟学校听课、学习等形式,开阔眼界,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加大培训力度,让教师不断“充电”,提高业务水平,从而使教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视野上占据教育制高点,自上而下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有的放矢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2.德育工作创新。一是在德育工作要求上,做到务实、求新、全员参与,全程监控,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形成良好的育人机制。二是在德育教育内容上,将新《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校养成教育主要内容。推进小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强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建设。三是在保证措施上,积极推进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充分利用德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广泛开展集知识性、娱乐性、教育性为一体的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我校每学期都开展两次大型的活动,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演讲会、广播操、队列比赛等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
3.教学工作创新。我校采取了既有创新性、又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管理,教学工作落实“八个字”,理念要“新”,备课要“实”,课堂要“活”,作业要“精”,辅导要“细”,评价要“放”,教研要“真”,家访要“勤”。变重数量管理为重质量管理,重管理“教”为重管理“学”。
⑴校本教研。我校建立新型的“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创设了“自下而上”的自我更新的校本教科研机制,积极倡导反思教学与行动研究,建立理论学习,对话交流,课题研究等。如案例反思,教学示范,课题汇报,课改大家说等,给教师展示交流平台,发挥潜力空间,给学校更大的自主、发展的空间,为学校课改注入不竭的动力。我们在实践中还大力开展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引进红专、松既等校的年轻骨干教师来校上示范课,为我校注入新鲜血液;派教师出外听课,学习,并参加兄弟校、区的探究课,公开课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劣互补,共同发展。
⑵抓两个“七个一”的落实。学校课改管理“七个一”:①每月学校召开课改会议一次;②每师建立一个成长记录袋;③每月组织一次研讨活动;④每学期召开一次课改经验交流活动;⑤校长、教导每周听课二节以上;⑥学校设立“苦竹报—校本教研园地”;⑦建立课改资料库。
教师“七个一”:①每周作一次教学后记;②每周听课一节以上;③每月向学校提一个问题;④每期上一节公开课;⑤每期写一篇最佳教案;⑥每期写一篇教学说课设计;⑦每期写一篇案例反思、体会。
⑶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是永川区唯一的一所农村“课本剧”特色学校,学校以“课本剧”校本课程开发为拓展点,开发校本教材有:《小木偶的故事》《东郭先先》等共个30余个,排演了9个,永川《海棠》发表剧本6个。《科名小学校园剧》剧本1本。组织实施。①学校成立校本教材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教师全员参与;②认真做好资料搜集工作,通过学习、走访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校本教材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方案的设计及教学过程的实施奠定基础;③组织教师学习,在深刻领悟的基础上拟出教学方案,先在一个班组试教,在取得一定经验及理想效果后,在全校铺开,达到开发地方特色教材,弘扬本民族文化、精神的教研教学目的。
我校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点面结合,纵横交错,齐头并进,既突出重点,又兼顾面上,并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检查和调控,使学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献君.大学之思与大学之治[J].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刘渊平.浅谈小学校长教学管理[J].科学之友(B版),2008(02)
[3]康宏鹏.浅谈农村小学校长管理方法[J].中国农村教育,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