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贵阳 楼和东
[摘 要]很多教师只注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不注重学生是否认同这个概念。基于这种现象,对科学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概念认同进行研究探讨,旨在帮助一线教师解决科学概念教学的一些老大难问题,从而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理解 认同 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10116
一、对“理解”与“认同”的解释
理解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去接受新概念,这样的接受往往造成学生前概念和新概念的冲突。所以,我们发现学生上课能听懂,但作业却做得一塌糊涂。而认同则是指学生不但能理解这个概念,还能积极主动地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去接受这个概念,从而轻松地掌握概念。
二、促进学生对概念认同的方法
1.以科学发现史作引导
在教学《杠杆》这一节时,我们发现学生能理解“力臂”这个概念,但很难认同这个概念。因为“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帮助其理解这个概念,但是由于这个概念的提出太突兀了,学生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要有“力臂”,“力臂”对我们的学习有何用处。所以如果教师能在授课前查阅杠杆原理的发现史,然后调整自己的授课思路,在课上与学生一起探究力臂,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很好地认同“力臂”这个概念了。
2.创设生活情境作铺垫
在《压强》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并认同“压力”这个概念,而对“压强”这个概念却难以接受。压力是指由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互相挤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通过压路机压路面、核桃钳夹核桃、挤压洗洁精瓶盖等生活事例,学生能够很快地理解并认同压力这个概念。而压强是指压力的作用效果。这个概念理解起来很简单,只要通过一些简单的事例,如砝码和小桌子放在面粉上,面粉上的凹陷程度就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即压强。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压强”这个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无法取得联系,导致学生始终不能认同“压强”这个概念。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使学生能够认同“压强”这个概念。我觉得我们可以在讲授“压强”时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在课上可以提问学生:如果长时间坐着,你们喜欢坐沙发,还是喜欢坐硬板凳?逛街时,穿平底的休闲鞋舒服,还是穿时髦的高跟鞋舒服呢?这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且能让这个新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舒不舒服取决于压力的作用效果,即压强,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就在脑海中变得具体了,学生自然能很好地认同这个概念。
3.以科学模型为支撑
在教学《体温调节》一课时,我们发现“要使人的体温保持恒定就是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这个知识点学生很难认同。教师在教学这个知识点时往往是直接给出的,这样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学习效果不佳。其实如果做一个合适的模型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一个锥形瓶上塞一个带孔橡胶塞,然后插上一根温度计,注意保证整个装置的密闭性,让学生读出此时的温度,然后在瓶内放一些氢氧化钠固体,再让学生读数,学生会发现温度明显升高。这时提问学生:怎样做能够让锥形瓶内的温度计示数保持稳定?多数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将这个装置放到恒温箱内”,但是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源源不断地放热,所以放在恒温箱内似乎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要使温度计示数保持稳定无非就是将氢氧化钠固体产出的热量散发掉,即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通过这个锥形瓶装置来模拟人体散热产热的平衡能够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模型,用这个模型去认同这个抽象的概念。
三、理解与认同的合理利用
由于学生知识面的狭隘及智力发展的限制,他们并不能很好地分清什么需要理解,什么需要去认同。为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进行一定的引导,以促进学生合理地利用理解与认同。如有些知识跟生活经验非常相近,如“电磁学中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这个知识点,学生根本不需要理解就能认同,此时就没有必要费心思去让学生认同;而有些知识非常抽象,如“原子结构模型”,像这样的知识只有在学生能够理解模型建立的过程才能够认同这个概念。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进行认同。
[ 参 考 文 献 ]
[1]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袁运开等.科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4]蔡铁权等.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