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谊
多年来的各种公开课(观摩课,比赛课),已经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那就是一堂优质的公开课必须是“完美”的。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变成了"无懈可击"的表演;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讲究“精雕细刻”的形式;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便越来越成了各种“模式”或生搬硬套或维妙维肖的翻版。这样的公开课的确很“完美”,但也很虚假。一方面有违教师道德,另一方面等于是公开地给学生进行作假示范!这样虚假得“完美无瑕”的公开课还要传承下去吗?
一次参观学习中,我却领略了另一番风景。课堂中,叶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学生,别说妙语连珠了,就连举手回答问题的都没有。也难怪,这些孩子们来到这个陌生的,让他感到不安的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面对自己又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的答案,他们就选择用沉默保护自己。这个时候,台下几百个一线教师在看着,台上的叶老师被这种“沉默”弄乱了阵脚,直冒冷汗。现场安静得连根针掉下来的声音都能听见。学生沉默着,思索着。叶老师只好转过身,背对学生,这样可能持续有一分钟,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叶老师身上。叶老师会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吗?还是宣布下课呢?我这样想着。他一转身,不慌不忙地用幽默的语言,夸张的肢体动作,丰富的表情表演了一个小故事。台下的老师一阵哄笑,台上的学生们也在笑声中慢慢放松心情,接着他取出道具扮演了课文里的主人公,学生再一次回忆了课文。接着他抛出一个简单的问题与学生互动,起初,学生们很腼腆,很害羞,慢慢地,笑容越来越多,回答问题越来越自然了。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在整节课中,叶老师一直注重维护孩子们的自尊和自信。原本特别紧张的孩子,现在居然能自主探究,认真思考,轻松地与老师交谈,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将课堂推向了一个大家都意想不到的高潮。
这次参观学习活动中,这一节课,听课的老师和专家评委给予了最高评价。课堂因“沉默”而精彩,既考验了老师的智慧,又锻炼了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化。”是的,课堂教学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对话与交流,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并不都是教师可以预设的,灵活地调整课堂教学和善于激活课堂,就有可能把它们转变成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的亮点。
教师智慧是教师观察的敏锐性、思想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及意志的果断性的有机结合,是教师优秀心理品质和高超教学技能的概括。在课堂中,教师的智慧如同一道道光芒,照亮和引领着学生不断前行,又如一个个火花,撞击着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从而为课堂赢得更多精彩。
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中,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而“沉默”时,常常能在课堂中采用灵活的方法,给学生以恰当的时间和空间,相信学生,耐心等待,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展开。给学生安静思考的时间,老师往往可以从中发现学生们真正的迷惑和不解,从而更好地把握课堂,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能在这种“沉默”中,潜在地建立起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良好合作关系。
由此看来,课堂上没必要担心和尴尬学生的“沉默”,“沉”这个字,含有动之意,是指向深邃、幽敝的运动过程,它既是人的探索和思虑,更是人的境界和调子。“沉”与“默”,前者表行为,后者显示人所处的环境。课堂因“沉默”而精彩,只有经历了一阵难堪的“沉默”和持久的忍耐之后,方才有“空山鸟语”般的惬意和“一鸣惊人”的效果,才能在心底里逸出“一语唤醒梦中人”的咏叹。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