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远佳
[摘要]当前,广西渔民失海面积在不断扩大,渔民失海后,收入普遍低下:鱼民技能单一,再就业难度大。失海渔民的就业保障是广西非常现实和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它是关注民生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保障广西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港口和临海工业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手段。各级政府要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失海渔民多渠道多形式就业。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要积极行动,共同为失海渔民的就业提供多种多样的就业机会。
[关键词]广西;失海渔民;就业保障;现状意义
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风生水起,已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沿海地区规划布局新的现代化港口群、产业群和建设沿海城市的重要区域。随着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钦州中石油炼油厂及30万吨级码头、北海的石步岭港区国际客运码头等多个大型项目的建成,广西海上运输的货物种类、数量以及水上水下活动将急剧增加,大面积的海域和滩涂被征用,加上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海洋环境保护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渔业规划,近海渔业资源破坏严重,使得大量长期从事近海捕捞和海水养殖业的沿海渔民失去立身之本的海域。对多数渔民而言,渔业是其世代相传的谋生手段,他们缺乏从事其他行业的技能,加上年龄较大、知识文化水平低、对外交往少,使得他们学习新的生产技术存在很大的困难,重新就业较困难,或者转业后难以适应新的就业岗位而重新失业。失海渔民加入失业者的行列之后,在就业竞争和社会生活上处于不利地位,这将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形成渔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他们急需生产生活保障。处理好沿海经济发展与渔民生产生活之间的矛盾,解决好失海渔民的就业困境,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广西海洋经济发展一个非常现实和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广西渔民的失海原因和就业类型
(一)分析广西渔民失海的原因
“失海渔民”主要指因沿海城市建设,海洋资源的衰退、年老或者疾病而脱离海洋捕捞、养殖生产的沿海渔民。”引起广西渔民失海的原因较多,主要有;第一,中越北部湾的国界划界,让渔民失去大片作业渔场。2004年,北部湾划界确定了中越在北部湾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分界线。北部湾划界后,5828艘渔船被迫从北部湾传统渔场撤回,广西全区4.67万渔民的生计直接受到影响。第二,沿海港口建设、城市规划、交通、旅游的发展等占用大片浅海海域和水产养殖区,大量围海造地工程造成渔民水产养殖面积变小。“统计显示,仅2007年至2009年间,渔业水域被工业建设、旅游、公路建设等挤占使用面积就达6万多亩。”第三,海域环境受无机氮、石油类的污染和沿海工业污水等陆源污染,近岸海洋生态环境恶化,近海渔业资源日益减少,造成渔民潜在“失海”。第四,渔民缺乏科学的指导和规范的管理,长期高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萎缩,捕捞效益下滑,造成“失海”现象不断加剧。第五,政府拍卖海域,企业与个人垄断渔业海域,致使渔民失去生产作业场所。
(二)广西失海渔民的就业类型
广西沿海渔民除了会下海捕鱼外,其他技能基本不会,生产资料也只有渔船和网具,再加上渔区信息闭塞,对外交往较少,使得渔民失海之后进入其他行业难度较大。概括起来,失海渔民就业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从海洋捕捞业转向水产养殖业。因为养殖业具有养殖时间短、效果明显、风险度小、技术简单的特点,海洋捕捞渔民有一定的养殖劳动技能,因此成为多数人转产转业的首选。但随着广西沿海大面积的海域和滩涂被征用,这些渔民被迫面临转产转业的问题,一部分渔民选择了去外地从事养殖业或者直接转行做别的。二是进入渔业的衍生产业,比如水产品加工、运输、包装等。也有部分失海渔民利用自身的优势从事休闲旅游渔业,办海上渔家乐、渔家饭馆,或者开渔船载旅客出海游玩或者钓鱼,收取小费。但这些行业季节性强,受旅客数量影响较大,难以保障渔民的生活水平。三是远离故土,外出务工。由于海水污染、渔业资源衰退,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海洋捕捞渔民早早转向了别的产业,有的渔民开办了自己的小超市,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伴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渔民就业门路也越来越宽,许多青年人陆陆续续离开渔村,到外地打工或从商。四是原地转行。一些上了年纪的失海渔民因为谋生技能单一、资金缺乏等因素,难以从事养殖业、加工业、休闲渔业等较有前途的产业,而不得不选择一些简单易操作的产业进行谋生。如租借农田进行耕种,骑三轮车兜售水果或者零食,或加入农民工行列成为泥水工等,这些渔民转业后的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有部分人甚至处于贫困线下。
二、广西失海渔民的生存和就业现状
广西当前各地实行的对失海渔民的安置补偿方式基本上都是一次性支付金钱,买断渔民的海域使用权,但是对于海域的购买方式和赔偿金额基本上由征用方单方面决定的,渔民没有话语权。除了金钱补偿之外,一些政府部门对于失海渔民的就业保障政策就是把他们当成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对待,通过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之后推向劳务市场,而之后他们的生活如何就很少管理了。而对于养老、医疗、救济金之类的保险,更是难以保障。当然,有部分城市如广西钦州市在2009年4月颁布实施了《钦州市被征地农民失海渔民培训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细则》,明确提出了各项对失海渔民培训、就业、养老保障、医疗保险及最低生活保障等各项细则,从政策方针上为失海渔民的培训就业和社会生活提供了保障,但这毕竟范围不大,难以保障全区失海渔民的就业水平。
(一)渔业是高收入高风险行业,渔民负债累累,经济压力大
改革开放以来,海洋渔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广大渔民生产和投入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但是渔业是高风险行业,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加上现行渔区经济体系组织化程度不高,渔民安全意识和抵御风险的意识不强,所以维护渔民人身和渔业财产安全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受到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汽油价格不断上涨,导致渔船用柴油价格猛涨,渔业生产成本加大,渔民苦不堪言,增收困难,加上生活物资价格也再上涨,渔民更是入不敷出。一位渔民说,在海洋渔业捕捞成本中,燃油成本占据主要地位,由于渔船的类型不同,燃油成本也不尽相同,但多数渔船的燃油成本占到五成以上,拖网船的燃油成本甚至占到八成以上。由于渔船造价较高,一些船主亏本仍然被逼不得不继续经营或者被迫做出低价卖船的决定,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生活也陷入困境。不少渔民的积蓄基本上都投入到更新渔船、添置新设备和扩大再生产上,一次投入10到30万不等,少数渔民举债投资。加上这几年由于渔业资源衰竭,渔场面积缩小,捕捞生产效益并不理想,油价上涨和水产价格低迷等,渔民收入普遍下降,一些渔民已经资不抵债。
(二)渔民失海后,转为从事江河捕捞或者廉价工作,收入普遍低下
渔民是一个以海、以渔为生的特殊群体,海域、滩涂是其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在征海后,一部分失海渔民虽然可以获得政府一定金额的货币补偿,绝对收入有所增长,但和城市居民相比,收入差距还是在不断扩大。搬迁到城市中务工的失海渔民,增加了基本的生活费用,子女教育费用、医疗保险、住房等方面消费额度在不断地增长,收入水平远远赶不上消费水平,消费支出远大于收入增长额,相比较之下的生活质量也大不如从前。渔民失海之后,一部分渔民由于年纪较大,缺乏其他生产技能,不得不转为从事江河捕捞或者廉价工作,或者从事水产养殖业,但是水产养殖也存在许多困难。一是市场价格不稳定。收成好的时候价格低,价格高的时候产量低,加上由于养殖不规范和一些人急功近利,造成市场比较混乱。二是养殖成本过高渔民们想养殖却缺乏启动资金,绝大多数的渔民难以进行养殖。据调查,每养殖一亩珍珠需要投入成本七八万,大耗则需要十万以上。三是缺少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技术。绝大多数渔民并没有得到过关于水产养殖技术这方面的培训,当遇到病害时,他们只能听天由命或是根据以往的经验采取提前捕捞或是分批养殖以减少养殖密度等方法来避免。四是缺乏养殖空间。全区适宜养殖的水域场所大部分被包给外地老板进行养殖,水产养殖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
(三)围海造地工程不断推进,渔民失海面积在不断扩大,失海形同失业
渔民是蓝色国土的耕作者,对于他们来说,大海就是他们的谋生之源。他们奔波于祖国海洋领土的最前沿,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在身体力行地保护着国家的海疆。但是随着广西区沿海港口开发建设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沿海地区大量海岸线及近海海域滩涂被港口、石化等临海工业产业项目,旅游用海、海底工程用海、排污倾倒用海等海上工程占用,许多渔民赖以生存的海洋渔业捕捞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根据2010年12月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广西沿海海域面积正在不断缩小,围海填海工程正在不断推进。如钦州滨海新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北部湾钻石海岸国际海鲜城项目需要用海面积13.5651h㎡,其中填海9.6389h㎡,围海3.9262h㎡。防城港市国防动员委员会交通战备办公室建设广西防城港市战备滚装码头工程项目需要用海面积为11.4737h㎡,其中填海面积为9.3857h㎡,港池用海2.088h㎡。防城港市东湾大道工程项目围填海总面积为18.6267h㎡,其中,桥梁(透水性构筑物)用海8.2301h㎡(含桥梁两侧各10m保护范围),填海10.3966h㎡等等。随着广西海洋经济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这些围海造地工程不断推进,围填海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也就意味着渔民失海面积在不断扩大。渔民没有了可耕作的蓝色土地,也就没有了生活来源的保障,失海形同失业。
(四)渔民对外交往少,文化素质低,技能单一,再就业能力低
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求职者的年龄、知识、技能和市场竞争意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此,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失海渔民在就业领域中处于劣势地位。大多数渔民一生都生活在渔村中,由于渔村特殊的生活方式和较封闭的生活环境,使渔民们的思想也比较保守,陈旧的观念和思想根深蒂固,对社会发展中新出现的一些行业并不能认同,始终觉得要出大力气干活才能挣钱。失海渔民大多文化水平低下,由于缺乏就业经验和相关专业技能,处于无就业状态。有一部分失海渔民则通过购买货车或摩托车从事运输货物或是做所谓的“拉客佬”威者从事“摆个小摊,开个小店”之类的小生意,但这些小摊小店很多都是无证经营,收入也及不稳定。这些自由职业的失海渔民的生计受外界的影响较大,假设地方政府对摩托车载客和小摊小贩进行整治管理等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收入。当然,一部分青年渔民对就业愿望还是比较强烈的,但是因为缺乏资金,自己当不成老板,又不愿意去帮别人打工,加上一些企业担心难以管理,也不愿招收他们,所以他们就长期处于失业状态。许多失海渔民以无工作为由,常聚在一起打麻将、打扑克、参与购买六合彩等看似是休闲娱乐的活动来打发时间,失海渔民闲居在家容易引发犯罪行为等不良社会风气,这些现象对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现象直接威胁着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对居民生活、社会稳定、社会和谐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保障广西失海渔民充分就业的意义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弥补资源短缺、缓解就业压力、异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广西失海渔民数量较大,他们对海洋经济科学发展及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将对广西渔业经济的科学发展带来极大的困难与压力。必须充分发挥沿海渔业在广西海洋经济中的优势作用,解决好失海渔民的就业保障问题,缓解失海渔民的就业困境,力争将广西建设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健康优美的现代化海洋生态文明经济区。
(一)这是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工作之一
就业是民生的头等大事,就业就是失海渔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保障。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现的位置,切实做好一些让人民群众受益的好事实事。失海渔民的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到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与渔区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公正与和谐,深刻影响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失海渔民的就业是失海渔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根本途径。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是国家强盛、繁荣、富强、文明、公正、和谐的重要标志。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的特质和目的,是判定科学发展的主要标尺,是历史新时期各级政府重要的政策指南。完善广西失海渔民就业保障制度既是关注民生,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工作之一。
(二)这是保障广西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渔民作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重要产业者,他们的利益和素质是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广西海洋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促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广西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加快沿海开发的重要举措,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广西海洋经济新一轮大发展的现实选择。所以,处理好海洋经济发展与渔民的矛盾,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发展壮大传统海洋产业,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这是确保临海工业、港口等重大项目建设的内在需要
失海渔民就业问题的产生是广西海洋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相冲突的产物。广西临海工业、港口建设等重大沿海经济的发展建设使得失海渔民的数量在不断扩大。解决好广西失海渔民就业保障问题,有利于加大北部湾经济区海洋产业发展力度,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海洋产业聚集区,促进广西及全国海洋经济的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处理好沿海城市发展与渔区社会稳定,保护渔民群众利益,对于合理开发沿海经济,保持广西海洋经济快速增长势头,对于国民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健康发展也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四)这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社会保障是国家的一项基本经济社会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稳定石”和“调节器”。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是维护广大渔民根本利益的体现,也是实现海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推动广西开放开发的支撑。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渔民就业保障体系,不仅关系到渔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不仅关系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也是渔区广大渔民的强烈需求。
总之,只有保障失海渔民充分就业,才能够保证沿海城市的科学发展与海洋经济的持续繁荣。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更好更快地推进沿海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必须认真妥善解决好广西失海渔民就业保障问题。广西及各沿海政府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失海渔民就业政策,引导失海渔民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只要各级政府、征海单位和失海渔民个人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为失海渔民的就业提供多种多样的渠道,相信失海渔民就业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