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峰 薛萍 陈振泰等
摘要:连葱12号洋葱是从黄皮洋葱500中的白皮变异株进行单株自交,从其后代中系统选育出的新品种。该品种属中日照、中熟类型,鳞茎扁球形,球形指数0.66,平均单球质量351 g,外皮及内部鳞片均为白色,产量90 000 kg/hm2,抗病性强,适宜黄淮地区露地栽培。
关键词:白皮洋葱;连葱12号;品种选育
中图分类号:S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6)08-0042-02
洋葱脱水加工要求以白皮或黄皮洋葱为原料,白皮最佳,其干物质含量在10%以上。近年来脱水加工洋葱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畅销,加之我国蔬菜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优质白皮洋葱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我国具有世界上最大的洋葱生产面积和产量,占全世界总面积和总产量的30%以上,但目前国内对优质白皮洋葱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生产上应用的白皮品种主要是从国外引进。如江苏省洋葱产区集中地徐州、连云港等,所用白皮洋葱品种80%以上都是依赖进口。江苏省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了中熟白皮洋葱新品种选育工作,利用洋葱变异株,经过多年的努力,选育出商品性好、中熟、抗性好,适宜江苏省及周边地区种植的白皮扁球形洋葱新品种连葱12号。
1选育经过
连葱12号是利用黄皮洋葱500的1个白皮变异株进行单株自交,从其后代中系统选育而成,属中日照类型、中熟、扁球形白皮洋葱品种。1997年6月在收获黄皮洋葱材料500时首次发现1株白皮变异株,当年秋季进行繁种,1998年5月进行单株自交。1999年5月,从其自交后代中选择白皮、球形好、单球质量超过300 g、假茎较细、倒伏较早的鳞茎,经过夏季贮藏后,淘汰发芽早、腐烂的鳞茎,于当年10月定植到隔离网室内自交繁种。经过多代系统选育,于2009年选出性状表现稳定、一致的品系。2009-2010年进行观察比较,于2011年参加江苏省洋葱区域试验,2012-2013年参加江苏省洋葱生产试验。2015年5月8日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为苏鉴洋葱201502,定名为连葱12号。
2选育结果
2.1丰产性
①区域试验2011年9月参加江苏省洋葱新品种区域试验,在连云港、东海、淮安、苏州设4个区试点,小区面积14.4 m2,3次重复,随机排列,定植株行距15 cm×18 cm,对照为连引洋葱一号。连葱12号平均产量89 655 kg/hm2,比对照增产26.1%(表1)。
②生产试验2012年9月参加江苏省洋葱新品种生产试验,对照为连引洋葱一号。布点同区域试验,小区面积30 m2,株行距15 cm×18 cm,高畦种植,小区保苗数1 000株,2次重复,连葱12号平均产量89 400 kg/hm2,比对照增产23.7%(表2)。
2.2生育期
在播种、定植日期相同的情况下,连葱12号的鳞茎膨大期比对照连引洋葱一号早1~3 d,假茎倒伏期比对照早3 d,早熟性优于对照。
2.3农艺性状
在2 a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连葱12号平均株高75 cm左右,株型直立,7~8片叶,叶色深绿,单球质量350 g,球形指数0.66,白皮,假茎较细,分球率、抽薹率低。
2.4抗病性
洋葱主要病害为紫斑病、霜霉病。在2011年区试中紫斑病、霜霉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8%、2.4%,在2012年生产试验中分别为2.3%、2.1%,均表现为高抗。
3特征特性
中熟,全生育期259 d,平均株高75 cm、假茎直径1.8 cm,株型直立,7~8片管状叶,叶片深绿色。鳞茎球形指数0.66,扁球形,整齐,外表皮及内部均为白色。单球质量350 g左右,产量90 000 kg/hm2左右。高抗紫斑病、霜霉病。
4栽培要点
4.1播种育苗
适宜播种能控制洋葱抽薹率、增加产量,播种过早,抽薹率高,播种过迟,产量降低。在苏北、鲁南等地9月10~15日播种,大田定植1 hm2需种子3 kg,苗床与大田面积比为1:(10-15)。苗期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及立枯病、灰霉病等病害。苗龄50~55 d、3叶1心至4叶1心、粗0.4~0.6 cm、高15~20 cm时即可定植。
4.2定植及管理
施足底肥,每1 hrn2施有机肥3 000 kg、复合肥(15-15-15)750 kg、尿素300 kg。11月上中旬地膜覆盖栽培,定植密度330 000~360 000株/hm,灌透定植水。霜冻前灌水防冻;开春后,植株返青时随水施肥,在植株生长期及鳞茎膨大期根据土壤墒情及洋葱长势综合管理水肥。病害主要防治霜霉病、紫斑病,虫害主要防治葱蓟马。杂草主要是定植覆地膜前喷施除草剂防治,后期慎用除草剂,若杂草较多,应人工除草。
4.3采收
采收前10 d停止浇水,植株倒伏后5~7 d采收产量高。将鳞茎拔出放在畦面晾晒,1~2 d后保留假茎1~2 cm剪掉地上部,以利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