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无论普通大众,还是营养师,一直有人问同样的问题——“想要获得健康,吃保健品是不是必须的?”先不回答这个问题,来跟大家说说保健品的起源。
保健品是中国人的说法,它的真正名字叫做功能性食品,是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提出来的概念。欧洲对于功能性食品提出了一个定义:“如果一种食品除了具有适宜的营养作用外,能对人的一种或几种靶功能有好的效果,还能改善健康状态和/或降低疾病危险性,则该食品可视为具有特定功能。功能食品必须仍然是食品,而且就其在日常膳食中渴望达到的消费量就能显示效果;它们不是药片或者胶囊,而是正常食物模式中的一种。”
即便欧洲人提出了功能性食品也必须是正常食物模式中的一种,但是全世界对此观点并不认同,认为除了传统食物形式,口服液、片剂或者胶囊也是可以的。
就因为保健品的概念一直模糊不清,定位也不是特别准确,所以才给了商家更多的营销空间,中国目前的一些营养师,也都投身于这个行业,以此为糊口谋生的手段。
我个人对于保健品的理解就是药效介于食物和药物之间,某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密度比单一食物高,针对身体的确有某种营养素缺乏状况的人来说,确实可以收到比吃饭更快的效果,对于身体的伤害较比药物而言更小。
首先,人类这个物种已经在地球上存活了数百万年,在大自然中进化的越来越优秀,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是没有保健品的身影的,有的只是食物,以及从食物中衍生出来的药物,即便是西药,最初也是从草药中提炼出来的。
其次,保健品无论以食物、片剂、粉剂还是液体的形式出现,都是一种或者某几种营养素的浓缩。虽然可以节省一些从食物摄取同样浓度营养素的时间,作为人类,并不能单纯靠某几种复合营养素就足以拥有如此高的智慧、如此健康的体魄。
再次,人类的科学技术还没有发展到可以深刻理解生物的每一种反应,所以在医学界和营养学界的措辞永远是“目前”“最新发现”。即便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人也知道,生病去医院时要找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因为只有医生累积的实际经验丰富时,患者才不会被当做一只小白鼠来做实验,被治愈的概率更高,受到的伤害更小。
最后,对于保健品的使用,不能因为其没有药物对身体的影响大,就把本身具有特定使用范围的东西,随意扩大到所有人。营养师在推荐保健品的时候,必须要仔细评估消费者营养素的缺乏状况,针对实际情况,推荐恰当的产品。因为保健品的服用时间长,多余摄入的营养素会在体内蓄积,对健康造成潜在的伤害,时间长就会酿成大病。
好好吃饭,好好作息,把研究保健品是否管用的精力放在研究如何正确吃饭,如何搭配食材,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才是健康人群或者亚健康人群保持健康,重获健康最稳妥的方式。
编辑/陈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