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华燕
摘 要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说真话、诉真情,能在大量的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把作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一样东西,让学生爱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 阅读 观察 体验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的作文指导仍是冲着分数而来。猜题、套题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得学生的作文却千人一面。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这与作文教学“说真话、诉真情”的初衷相去甚远。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说真话、诉真情,能在大量的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把作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一样东西,让学生爱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和写作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前题和基础,是间接的观察。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了。”一代大师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学生了。多读多看不仅能丰富写作材料,更能提高认识水平,学习别人的方法。“作文功夫在文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学生不去多读,平时无积累,作文何以倾吐?何况我们的小学生不可能事事都去经历体验一下,可以说阅读是小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学习观察、表达的主要渠道。平时,我们可开展读书、评书等各类活动,从培养兴趣入手,引导学生逐步养成阅读习惯。大凡作家都有小练笔记日记的习惯,写作从记日记开始,日记不仅可积累写作素材,锻炼写作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分析、认识能力的提高。教学中要引导我们的小学生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2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
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往往会有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这样才能“说真话、诉真情”。反省我们的传统习作教学,一开始教师便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确哪些材料可用,是最合适的,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讲得越透彻,越细致,学生受到的束缚越多。学生的情感谈何激发,而完成一篇佳作,它必须学生是情感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内在的词汇若没有情感驱动只能永远保持沉默,只有学生进入了激活状态,情感的大海才能有壮丽的浪涛,才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高度活跃起来。这样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从而达到“说真话、诉真情”的习作的目的。所写之作有血有肉,展示出小学生那天真的心灵,纯洁而绚丽的儿童生活世界。
3在训练中提高感知观察捕捉材料的能力
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常常是熟视无睹吗?其实并非如此。作文中写自己经历的、看到、听到的所占比例并不少,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同样表现出关切、热情、激动。然而,事情过后也就烟消云散了。这是符合儿童观察、思维特点的:无意识占了主要地位,情绪性又十分突出。他们在感知、观察事物时常常是被动的,受情绪支配的,缺乏精细的分析、辨别。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首先要注意激发兴趣,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有意注意,从多方面去感知事物,使之感受性不断地发展、完善。养成处处留心,遇到事物都要问是“为什么”的习惯。培养观察习惯,教会观察方法,学会如何分析、思维。使学生在纷繁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价值的写作材料,学会捕捉写作素材。
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时,不论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孩子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为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参考文献
[1] 柳力玮.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J].教育革新,2009(11).
[2] 陈慧.经典绘本对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启示[J].吉林教育,2016(06).
[3] 李鹏涛.小学作文教学重在“从内容入手”[J].辅导员,2016(09).
[4] 徐贞丽.论小学作文教学理念的转变及其实践[J].时代教育,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