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敏
【摘 要】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严重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有效性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减轻师生负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 高效课堂;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1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少、课堂枯燥无味、学生课后作业量大、学生讨厌上学、学生仇视课本试卷、师生负担过重等问题,要实现教育的目的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的界定与衡量
高效课堂是指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实现效果、效率和效益的完美结合。效果最佳化,指教学结果和预期教学目标高度吻合,反映课堂的“扎实”,不偏离或悖于教学目标;效率最大化,指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提高师生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反映课堂的“充实”,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较大,课内外学业负担较轻等;效益最优化,指以学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为本,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可简单概括为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一般说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衡量课堂是否高效: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学到什么程度;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让学生怎样获得;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其具体要求分别是:要明确目标,准确把握课标,依据内容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使教学具有可操作性;要提高效率,向课堂要效率,每节课当堂完成目标,快节奏、大容量、讲练结合、当堂达标,课后无作业;要注重方法,先学后教,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并采取相应的检查措施;要追求效果,目标合理而适度,具有层次性,学生当堂达标且人人达标。
二、高效课堂应具备的条件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做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二是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与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必须在推进课改的实践过程中不断转变观念和教学方式,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二)开展校本培训。
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必须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探方法、重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
(三)重视学情备课。
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学内容,也要关注不同学生的现有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备好学情,在课堂上才能因材施教。
(四)设好课堂提问。
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五)管好课堂节奏。
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必须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思考、说与做的时间和空间。
(六)实施小组互助。
每学期开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七)分层布置作业。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繁难偏旧作业,要布置启发性、思考性、选择性、层次性、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而精,避免进入“随意布置作业→学生应付作业→随意批改作业→再随意布置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师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等问题。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时空。
综上所述,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落脚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培养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