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幸福的小学教师

2016-11-17 14:50倪彩凤曹宁黄宁丹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美善德性小学教师

倪彩凤 曹宁 黄宁丹

一、什么是小学教师的幸福?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正如费尔巴哈所言:“一切有生命和爱的生物、一切生存着的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

1.什么是幸福?

不同的人对此常常有不同的看法,如财富、美貌、快乐等;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有不同的说法,生病的时候说健康就是幸福,贫穷时说财富就是幸福,孤独的时候说陪伴就是幸福……

亚里士多德把幸福理解为最高的善,并提出“善的三分法”,称作外在的善、身体的善和灵魂的善,把灵魂的善称作真正的、最卓越意义上的善。在他看来,幸福本质上不是一种品质或属性,而是灵魂贯穿德性的活动。康德提出不同观点,他认为,幸福本质是人们在自爱原则的支配下从事的活动。叔本华则认为,当个人的某个欲求得到实现时,产生的满足感才是幸福。尼采则把幸福理解为对权力的渴望和追求。

本人认为,幸福不是快乐,更不是欲望的满足,而是灵魂贯穿德性的活动,是在人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心灵的状态,是精神获得卓越发展、实现人之为人的德性能力的状态。

2.什么是小学教师的幸福?

幸福是一切生活的追求,而教育是关涉“人”的幸福的事业,教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师的幸福离不开一定外在条件的支持,如一定的财富、环境等等,但更需要伦理道德的维系。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要想教育出幸福的人,具有德性的人,教师首先必须拥有一个高尚的灵魂。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幸福是一种最高的善。教育,让人具有德性,教人向善,教人获得幸福。所以小学教师的幸福是一种具有德性的幸福,是一种不但拥有因自身向善而获得的内在幸福,而且也有因引导学生向善而获得的外在幸福。内在的责任,外在的奉献,德性的光辉,对生命成长的深切感悟,构成教师幸福的伦理内涵。

二、小学教师如何获得幸福?

在现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小学教师应当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害,自身涵养德性品质、提升道德修养的同时,通过对儿童德性的教化,引导儿童追求美善生活,从而获得自身的幸福。

1.树立自由、责任意识,涵养获得幸福的德性

自由和责任是德性的两个重要方面。自由,是指教师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对自己的行动有独立的自主权利,在道德范围内的空间里享有社会自由和教育自由。责任,要求教师首先在道德规范的范围内活动,不能做任何僭越道德规范的事情。其次是在道德范围内对责任有自觉意识,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责任心,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在人际关系上诚实、友爱、互信、互助;在社会交往中服务他人,尊重他人,担当社会公民道德责任,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创造公共福祉。

2.领悟教师职业的真谛,引导儿童德性生长

教师幸福是教育幸福的前提,是引导学生追求美善生活的重要资源。学生的幸福学习只能在幸福的教育场景中展开,而幸福的教育场景不是教师置身事外设计出来的,离不开教师本人幸福生活的演绎。在幸福教育中同样遵循的真理是:身教重于言教。教师领悟其职业使命的真谛,引导学生追求美善生活,是教育职业赋予的神圣使命,更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的必然要求。

3.引导儿童认真对待生活,培养过美善生活的能力

生活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幸福。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对待生活,培养学生获得美善生活的能力。

第一,教导儿童追求优秀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本职。教师理应教授儿童知识、培养技能、建立好习惯从而掌握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获得生存的能力,更要促使人性不断完善,人格品质不断优秀。

第二,培养儿童的社会善品质。教师应当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儿童,保障儿童的基本权益,尊重每一位儿童;提升儿童的公民和公民权利意识的同时,培养儿童的社会公德、关心公共生活的意识,提升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第三,培养儿童的行动善。如何去做一个德性优秀的人是拥有美善生活的关键。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会学生具体实践的能力,如思考力、实践力、胜任力等,存善心、施善行,在实践中促进生活美善。

4.追求教师的“自我实现”,实现教师的生命价值

人本主义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需要。作为一名当代小学教师,这种需要显得更加强烈。我们需要不断汲取知识,完善素质结构,提升专业水平,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追求“自我实现”。叶澜教授曾说:“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教师职业是充满职业魅力、能充分体现和提升从业者生命价值的职业。我们从事教师职业,不只是任务的完成,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它更是教师自身生命价值的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金生鈜.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幸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3).

[2]叶澜.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

[3]俞吾金.幸福三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猜你喜欢
美善德性小学教师
柳亚子书法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苦瓜
李美善:生活有了泡菜更添滋味名人与饮食
湖北黄州:筑牢“强富美善”交通梦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美善交响曲:刍议艺术与伦理之关系
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