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初中思想品德乐学课堂

2016-11-17 14:42蒋建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品德师生

蒋建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要想方设法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主体参与意识。教师要千方百计探索教改新路,切实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教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交流、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目的性和实效性。让学生不但“想学”、“愿学”,更能“善学”、“乐学”。

一、优化导入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令学生“想学”

众所周知,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单调、枯燥、乏味,很难激起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有效的导入尤为重要。课堂的导入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大有文章可作。优化导入情景,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能让沉闷的课堂一下子“热”起来,能使学生在瞬息就呈现出生命活力,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一起探究新知。当然情景设置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通过讲故事、播放一段音乐、录音、视频资料等都可以营造。但每一个情景的创设都必须围绕教学主题,悬念起伏,耐人寻味。同时教师还要准确把握切入的时机,以达到最佳的激趣效果。只有这样,学生闭锁的心门才能打开,游离的心绪才能汇集,求知的欲望就会迸发。

二、转变教师角色,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乐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共同学习、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师并不是万能的上帝,不可能无所不知。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协调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其作用是为学生的学习尽可能多地提供资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愉快地学习,健康、和谐地发展。然而,传统观念认为,教师的职业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学中,教师就是知识的传播者和权威者,要求学生绝对地服从自己。传统的“师道尊严”使学生产生惧师心理,很大程度上容易让学生失去了求知欲望。更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产生厌学感。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角色,使自己的形象由传统文化的“权威”和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学生心理、情感发展的指导者,努力营造宽松、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使教学活动不仅仅成为师生间的知识传授,而且成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共同探究、情感交流、协商对话。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自由讨论、坦诚相见,情感共鸣,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充分显现,创新思维的火花由此被点燃。总之,教师要淡化过去思想品德课说教者的身份,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的态度,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三、改变教学模式,激活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愿学”

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因而忽视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作业这一个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而当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参与、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视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唤醒、激励其“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实现师生互动式的交流和合作,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一方面,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议一议、说一说、辩一辨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互动交流,亲临其境。比如分组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明辨是非,迸发活力,升华情感。

四、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合作探究能力,令学生“善学”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合作互动的动态过程。一堂生动有效的课,应该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共同合作达到最佳状态的必然结果。叶楠先生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可见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知,平等对话,合作探究的过程。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实施有效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必然选择。教师应该变为强制灌输为平等对话,变个人独白为合作探究,采用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积极探讨,实现师生互动式的交流和合作。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借助哪种互动方式是由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的。一般情况下,通常采用引导阅读法、情景设置法、设问法、讨论法等。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教育所关注的,更是教师所追求的。以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达成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需要我们去面对、去实施,更需要我们去挑战、去创新。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思想品德课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真诚交流、情感交融的平台,成为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乐园。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品德师生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麻辣师生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