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实施策略探讨

2016-11-17 14:40程兰英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实施策略方法

程兰英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与生活、时事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课程的开设旨在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传统灌输式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参与课堂的过程,背离了课程来源生活且服务生活的基本要求,不利于青少年学生充分地社会化。案例教学是桥接课堂与生活的重要手段,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实施策略进行肤浅探讨。

【关键词】 案例教学;实施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01

案例教学是基于莱文(Levin)迁移假设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安德森信息加工理论等多元化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与方法。古希腊的“启发式教学法”以及中国《学记》中“罕譬而喻”的教学思想是其理论雏形。目前,学术界对其概念仍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借鉴学者对案例教学的研究,笔者以为,所谓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或学生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学生认知水平,收集生活中典型事例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研讨,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模式。

1.开展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积极意义

基于对案例教学概念的认识,笔者认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开展案例教学,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的社会性、实践性、启发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巩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关系,确保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实现。

1.1案例教学有利于推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变

案例教学重视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着力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分析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不预设标准,鼓励学生思维碰撞,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精神。同时,案例教学关注现实生活热点与焦点,对培养学生公民意识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1.2案例教学是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及教材编写强化课程的选择性,注重范例学习,重视学生亲历或“经验”对学生成长的价值。这意味着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而案例教学正是一种有效的探索。案例教学中,对教学案例的分析、评价以及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都能调动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迁移能力,能充分地把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主性激发出来。教学案例的使用,可以呈现现实社会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有效衔接,促使学生由感性向理性的升华,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内驱力。

2.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实施的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案例教学一般应包括案例选择、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总结四个环节,每一环节都有相应的策略和方法。研究及灵活运用好这些策略和方法是案例教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

2.1案例选择策略

案例须来源现实生活,符合客观实际,具有真实性。其次,所选择的案例应具有代表性,能从对少数案例的分析,得出一般性结论。第三,案例选择应该具有针对性,做到符合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案例内容应能够服务于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说明力。

2.2案例呈现策略

案例呈现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例呈现方式的选择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分析,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案例呈现的方式很多,常见的有以文字材料形式呈现案例、口述形式呈现案例、情景再现形式呈现案例及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形式呈现案例。案例呈现要避免平铺直叙,淡然乏味,相反应该突出重点,引起注意,触发思考。情景再现以及通过现代媒体技术形式呈现案例,比前两者对学生直观刺激要深刻得多,但也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哪一种案例呈现方式更为优劣,适合该节课教学的案例呈现形式就是最好的。

2.3案例分析策略

案例呈现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对案例进行比较、探究和分析。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关系案例教学成功与否。成功的案例分析需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必须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结合案例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简单的是非性问题,难以达到调动学生思维的效果,空洞、脱离学生实际或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也不利调动学生参与分析的积极性。案例设问应具有开放性与层次性,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的。其次,教师必须有效引导课堂讨论,对讨论的任务、时间分配、小组组成等要科学进行设计,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度,切实做到“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

2.4案例总结策略

案例总结帮助学生从分散到聚焦,从感性到理性,从表象到本质的思维转换,引导学生从案例情境回到课堂教学目标上来,再到生活实际中去。教师在此阶段,需要对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情况给予正面积极回应,肯定学生的表现,合理引导学生厘清思路,把握重点,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教材内容,进而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让学习回归并服务于生活。

案例教学是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促进课堂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与其他教学模式一样,案例教学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譬如:如何系统地建立思想品德学科完整的案例数据库;如何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设置案例问题等,仍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不懈探究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徐延宇、汤小红,案例教学基础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6):38-40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实施策略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