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视角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课程改革探讨

2016-11-17 14:07魏兴琥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实践环节实验课程问卷调查

魏兴琥

【摘 要】 以重要度为指标,调查不同年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对实践环节与实验课程的关注程度,从学生视角分析实践环节与实验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学生实践环节与实验课程的关注程度差异较大,对就业能力帮助较大的毕业实习和实用技术性强的实践环节与实验课程更受学生喜欢,而对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实践环节如毕业论文和实验课程很难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一些实践环节如综合实习、地理信息科学课程设计等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结合就业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调整实践环节,增强操作性较强、实用性的课程和实践环节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课程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环节;实验课程;学生;问卷调查

【Abstract】The importance for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were selected as the index of Practical curriculum evaluation, the index were investigated in different grades students of human geography&urban-rural planning specialty to know the rationality of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the view of students.The results showed, there are 0bvious difference on the favorite degree of students among the different practical process and experiment curriculum.Some practical link and experiment curriculum which do students a favor in obtain employment or with more practical technology can attract more students' attention. In contrast, some basic practical curriculum such as comprehensive practice, curriculum design of GIS, often be negligible by some students. As a result,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al curriculum were not ideal.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 we must to adjust the practical lessons, some practical link courses which Operational strong and practical should be increased according to the employment demand and improving professional skills.

【Key Words】Human geography &urban-rural planning specialty; Practical link; Experiment curriculum ; Students; Questionnaire survey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03

1.引言

201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将原地理科学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调整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070502)”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070503)”两个新专业[1],目前,全国约有100所高校开设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调整后的新专业如何延续“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十几年形成的特色和优势,又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特别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开设新专业高校急需探讨的问题。不少高校在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建设中,对于实践能力培养与强化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如娄彩荣等根据资环专业特点以及市场需求调查,确立了城市规划设计能力与城市规划技术能力培养的两大目标,并根据此目标从专业基础实践、专业认知实践、专业技术实践、课程设计实践、综合应用实践探讨了资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2]。俞晓莹等提出了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动态交互式实践教学、产学研结合、考核标准灵活可变、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开发智力为主、“以人为本”几个方面构建资环专业实践平台的建议[3]。李森、徐颂从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实践课程体系、毕业论文三个方面探讨了资环专业的实践改革[4]。邓琳从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目标、实验硬件、产学研等方面阐述了资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5]。千庆兰等和徐丽华等对一些实验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6-7]。而杨立国等针对衡阳师范学院的学生特点和地区特点,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模式三方面探讨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8]。这些成果对于新专业实践体系构建有很好的借鉴,但已有成果尽管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对学生在实践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却重视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对一些实验课程和实践环节无兴趣、不主动、不重视,没有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为进一步探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开展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通过对专业的重要度量化指标了解学生对不同实践环节和实验课程的认知程度,从学生的角度探讨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对象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2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和2013级、2014级、2015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调查学生对各实践环节和所有开设实验课程对专业的重要度。

重要度(大与小)(%)=各指标选择人数/调查问卷总人数×100。

参与调查的学生141人(2012级49人,2013级35人,2014级28人,2015级29人),发放问卷141份,收回有效问卷141份。

3.调查结果与讨论

3.1对实践环节设置的看法

野外实践是地理学科背景院校一贯重视的学习环节和优势,专业调整后,大多数开设“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环节基本维系了原有的模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1-4年级共开设9门实践环节课,包括军事训练、课程设计、实习及毕业论文四类,时间在1-15周之间,土壤与植被实习、地质学与地貌学实习、测量学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地图学课程设计均为1周时间,军事训练和综合实习为2周时间,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分别为2和3个月。共计33周,33学分,占总学分的18.75%。根据1-4年级学生实践环节重要度指标调查结果(表1),毕业实习排在第一位,综合实习和地质、地貌学实习分列二、三位,军事训练位列最后,毕业论文列倒数第二位。这一结果反映了不同年级学生对各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和兴趣,但不同年级学生对同一实践课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课前、课后反映不同,课前指标反映了学生对该实践课的期望值,而课后学生的选择指标反映了课程的收获值,课后指标更能真实的反映出此实践环节最终的教学效果。如毕业实习环节,1-4年级学生选择其重要度的比例分别为19.23%、16.49%、13.33%和41.38%,四年级学生选择的比例是1-3年级学生的1.2-2.1倍,这一数据结果充分说明了学生对该实践环节的认可,也证明了2个多月的专业实习环节对他们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与之相比,重要度指标平均值排第二的综合实习正好相反,完成综合实习的大四学生对该实践课重要度指标选择的比例从大一学生的26.92%、大二学生的20.62%、大三学生的21.11%降至3.45%,说明收获值远低于期望值。综合实习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实习地点选择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安徽黄山和西递宏村,实习内容包括城市总体规划、交通、园林、环境保护、地理等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实习地点和实习内容对1-3年级学生有一定吸引力,他们对综合实习充满期待。但完成综合实习的大四学生对该实践课重要度指标选择的比例仅有3.45%,说明这种两周走马观花式的实习远未达到学生的预期效果,急需在实习内容、实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可以考虑缩小实习区域至长三角,内容重点集中在不同城市的规划建设特色和亮点方面,实习前老师可以拟定不同城市考察专题内容,如杭州市交通规划与建设、苏州市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规划等实习主题内容。

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尽管从1-3年级这一指标略有增加,但平均值仅高于军事训练环节,毕业论文是四年大学课程的最后一项重要环节,基本是大四学生最后一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其学分占15分,几乎占整个实践环节的一半学分,15周时间完成。调查数据能够反映出学生并未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成效也不显著。究其原因,首先,受就业压力影响,学生将应该用于毕业论文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找工作单位或已经在就业单位上班,大部分学生对论文的投入时间和专注度不足,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另外,不同指导教师论文题目设置的难易差异大,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评分标准不一,毕业论文通过率过高,使多数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报应付完成的态度,没有起到应有的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地图学课程设计尽管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知识点,实用性、操作性较强,从调查结果看,已完成这两门实验课的大四学生没有一人认为它重要,说明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两门课的指导老师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背景,实验内容并未与规划学科专业有机融合,对于规划专业的学生,更关心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技术如何在规划中应用,这也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地理信息科学技术相关实践环节需要引起关注和改革的主要内容。

大一学生的军事训练环节对国防教育非常重要,但调查结果中,没有一个大一学生认为他重要,目前各高校的军事训练课程差异较大,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军事训练课已沦为一种形式,从内容,还是训练模式,与初中、高中的军事训练没有太多差异,基本处于练练走姿的状态。加之新生身体素质和吃苦精神下降,大多新生对军训持排斥态度,因此,新生军训环节的创新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3.2对实验课设置的调查结果

在调查的16门实验课程中(表2),计算机制图与技术实验课重要度指标排在首位,其次为测量学和居住区规划、GIS应用,而水文与水资源管理、遥感导论和村庄规划三门实验课排在后三位。与工科的城乡规划专业比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强调地理学科知识背景,实验课中也设置了较多的气候与气象、土壤与植被系统和地理信息科学相关实验课程,但缺少素描、平面设计等专业训练课程,所以,绘图是本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为弥补这一短板,在新专业中,我们加强了计算机制图技术课程的课时,将CAD和PHOTOSHOP合并为计算机制图技术Ι(56学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制图技术Ⅱ实验课程(48学时),结合专业课知识开展具体的规划、设计训练,课时也由56学时增加到104学时。调查结果证明这一改革顺应了学生对规划制图技术的要求,也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专业在制图技术上的不足。对于当代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实用技术可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像测量学和居住区规划实验都是实用技术性强的课程,受到不少学生重视,此外,专业相关行业热点吸引学生就业从而影响他们对一些实验课的关注度,如居住区规划,在房地产行业如火如荼的现在,其火爆市场催生的广阔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相当部分学生对房地产就业市场的青睐也是他们选择、重视这门实验课的主要原因。而与居住区规划相似的村庄规划其重要度指数却排最后,一则是学生追求实用的结果,也反映了村庄规划目前的处境,村庄规划目前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行业面窄,就业市场小,前景不明朗,许多还停留在规划阶段。其它排在后面的土壤与植被系统、水文与水资源管理、遥感导论尽管对专业能力的提高比较重要,但对于目前的大学生而言,还不足于引起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兴趣。对这些实验课未来的改革应从学生角度出发,从专业能力培养入手,将地理各要素与城乡规划理论和技术紧密结合,如按照城市规划、居住区规划、村庄规划、交通规划等前期自然状况调查要求设置土壤、植被、水文等实验或调查内容。

4.结论与建议

(1)高校教学体系中,“教”与“学”相辅相成,教学内容与方法至关重要,但学生是最终决定教学质量的主体,了解学生对实践环节、实验课程体系的兴趣与关注程度,是建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与“学”一体化、理论与实用技术一体化、学习与就业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基础。

(2)基于学生视角,“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环节需要作出以下调整:

1)压缩毕业论文学时,简化程序,强化过程训练,建立毕业论文题目筛选和教师、学生双选机制,剔除过难、过易题目,通过竞争提高老师毕业论文指导的重视程度;

2)结合就业适度延长毕业实习的时间和增强连续性,大四第一学期第10周结束所有课程,进入毕业实习环节,加上寒假1个多月就能保证3个月以上的实习时间,使实习单位和学生有较长的交流、学习时间。除已有相关专业实习基地外,积极鼓励学生在已有就业意向的单位实习;

3)综合实习可以帮助学生开拓专业视野,但要避免走马观花,应遴选、集中实习区域,结合不同城市的规划建设特色和亮点拟定不同城市考察专题内容,通过专题报告、讨论强化实习效果;

4)地理要素和地理信息科学相关实践环节应在培养基础技能基础上,强化与专业知识的连接性,突出这些知识与技能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的贡献;

5)军事训练的内容、模式急需创新改革,改变目前形式化、单一化的军训模式。

(3)“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验课程也需要优化:

1)结合专业特点,针对作图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强化操作性较强、实用性的课程,如计算机制图技术、小区规划、城市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原理等实验课程内容,增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规划技术水平,提高就业与工作竞争力;

2)加强技术实验与专业知识培养的联系,紧密围绕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气候与气象、GIS应用、地质学、土壤与植被系统、水文与水资源管理、遥感导论等实验内容;

3)实验内容也要考虑学生就业方向和社会热点,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和社会急需的知识与技术。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娄彩荣,余建华,许婷.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设计[J].地理教育,2008(6):70-71.

[3]俞晓莹,王春兰,董力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2):63-64.

[4]李森,徐颂.以实践教学为专业特色的一些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8):92-96.

[5]邓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2008(5):124-125.

[6]千庆兰,邓清华,宋建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区域与城市规划模拟实验课程改革构想[J].高等理科教育,2007(5):122-124.

[7]徐丽华,岳文泽,朱恺军,等.基于《城乡规划法》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8(5):134-136.

[8]杨立国,邹君,邓昕,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99(15):71-75.

猜你喜欢
实践环节实验课程问卷调查
面向复用的软件学院实践教学模式
以会计学为例建设财经类实验课程体系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有效途径探析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