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16-11-17 00:45芬,杨
护理研究 2016年31期
关键词:年龄因素儿童

彭 芬,杨 青



湘西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彭 芬,杨 青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湘西贫困农村985名四年级~六年级小学生,以儿童孤独感量表为测量工具进行调查。 [结果]留守儿童孤独感检出率为13.8%;单因素分析显示男童比女童孤独感更强(P=0.019);9岁以下组儿童的孤独感得分明显高于12岁以上的大龄儿童(P=0.007),10岁组儿童得分高于11岁组(P=0.040)及12岁以上组(P=0.003);四年级儿童孤独感显著高于五年级(P=0.000)、六年级(P=0.000),五年级高于六年级(P=0.047);留守时间5年以上者孤独感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与父母探视间隔4年以上者孤独感最突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高年级为儿童孤独感的保护性因素(P=0.025,P=0.000)。[结论]湘西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较高,应鼓励男童进行情感表达,通过加强亲子沟通、强化同伴关系,提高留守儿童的情感支持,降低孤独感。

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影响因素

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及心理发展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问题[1-2]。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聂茂认为: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情感缺失,而爱与归属得不到满足的人就会感到心理上的孤独。现有研究显示:孤独是对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影响较大的心理问题[3],孤独常常使他们自卑、退缩、无助和痛苦[4],从而造成对身体和生活的危害,许多农村留守儿童中出现的心理疾患和错误思想、不良和违法行为都与他们所体验到的孤独感密切相关。作为农民工输出大省,湖南省留守儿童占全国留守儿童的7.46%,居第五位,占全省儿童总数的12.53%,而湖南省留守儿童又主要集中在湘西贫困农村。本研究旨在以留守儿童聚集的湘西贫苦农村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儿童孤独的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干预并有效降低留守儿童孤独感,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提供客观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持续6个月及以上而被留在家乡,并且需要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人照顾的儿童。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法,以怀化地区为试点在国家级贫困县沅陵、通道两县抽取6所农村小学就读的所有四年级~六年级的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最终实际共收回问卷1 029份,剔除缺项、有明显规律作答等问卷后,有效问卷985份,有效率为95.72%。留守儿童年龄9岁~14岁(10.56岁±1.31岁)。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问卷。自编,包括儿童性别、年龄、年级、留守类型、主要监护人、留守持续时间、与父母见面频率等。②儿童孤独量表(CLS)[5]。由Asher等于1984年编制,是用来评定3年级~6年级儿童的孤独感与社会不满程度的量表,包括16个孤独条目(其中10个条目指向孤独,6个条目指向非孤独)和8个关于个人爱好的插入条目(为了使被试者放松一些)。得分越高说明孤独感越强。该量表在国内外广泛使用,其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90,其他信效度均显著。

1.2.2 质量控制 ①量表采用自评法。在调查时给予统一的指导语,由研究者对所有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后,调查员分别对各协作单位进行测试。正式测试前由调查员先讲解答题的方法并举例说明,再向被试者讲明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请他们如实回答。对于个别由于语言理解能力有限的学生,由调查员统一边逐题解释、边进行作答。②数据的统计整理由专人处理,并由两人整理核对,统计完毕后再进行核对。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以留守儿童是否孤独作为应变量,将性别、年龄、年级、留守持续时间、与父母近期见面时间等作为自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儿童孤独的保护性因素。

2 结果

2.1 留守儿童孤独感检出率 985名留守儿童的孤独量表得分16分~80分(34.33分±9.94分)。以≥46分为切点评定为具有孤独感,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中136名有孤独感,检出率为13.8%。

2.2 留守儿童孤独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留守儿童的性别、年龄、年级、留守持续时间、与父母最近见面时间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有影响(P<0.05),而不同留守状态、不同照顾者影响不明显(P>0.05),见表1。其中,男童比女童孤独感更强(P=0.019)。对于不同年龄、年级、留守持续时间、近期见面间隔时间进一步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发现,9岁以下组儿童的孤独感得分明显高于12岁以上的大龄儿童(P=0.007),10岁组儿童得分明显高于11岁组(P=0.040)及12岁以上组(P=0.003);四年级儿童孤独感显著高于五年级(P=0.000)、六年级(P=0.000),五年级高于六年级(P=0.047);留守时间在5年以上者孤独感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00、P=0.015);与父母最近一次见面距离0.5年以内者与0.5年~1年者无明显差异(P=0.095),但低于其他两组(P=0.002、P=0.000),间隔4年以上者孤独感最突出(P=0.000、P=0.000、P=0.038)。

表1 留守儿童孤独感单因素差异性检验结果

2.3 留守儿童孤独感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以是否孤独作为应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影响儿童孤独感的5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结果显示儿童为女性、高年级为孤独感的保护性因素。见表2。

表2 留守儿童孤独感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孤独感是个体对自身社会关系网络存在的缺失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主观体验,通常伴随着空虚、无聊等消极情绪反应。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家庭教育及支持缺失,容易产生孤独。此次研究发现:985名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检出率为13.8%,低于其他相关研究[6]。可能是因为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主要为高年级、年龄较大的小学生有关。单因素分析显示:留守儿童孤独感在性别、年龄、年级、留守持续时间、最近与父母见面时间方面存在差异。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儿童为女性、高年级为孤独感的保护性因素。儿童孤独感在不同留守状态、不同监护人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此与赵莲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

从性别方面分析,男童的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女童,且女童孤独的危险性仅为男童的0.655倍,这与国内很多研究结果一致[8-9]。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要求男生独立、有担当、不轻易表露自己情绪有关。而与之对应的是女生更注重亲密关系的建立和亲戚朋友之间的感情倾诉及不良情绪宣泄,遇到事情也更习惯于寻求外力的帮助,诸多方式都有利于降低孤独感。提示在对男童进行教育辅导时应注意鼓励他们进行亲友、师生间的交流,倾诉分享自己的情感。

从年龄方面分析,10岁以下组儿童的孤独感得分明显高于11岁及以上的大龄儿童(P<0.05),说明随着年龄增大,儿童孤独体验有所下降。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长期分离导致留守儿童比其他儿童更早从父母身边独立出来,且随着年龄增大对父母依赖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在这种背景下, 同伴关系就可能成为其获得情感支持的重要源泉[10]。并在其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此外,年龄越大的儿童交往范围及交往能力都逐渐增强,同伴接纳及友谊质量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能有效降低孤独感[11-1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可能由于本研究中各年龄组与孤独感发生率呈非线性关系导致。

任亮宝等[9]研究显示高年级留守儿童孤独感相对于低年级更明显。但笔者认为高年级儿童的年龄也相应增长,能更好地从社会方面寻求情感支持以降低孤独感,故在本研究中各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年级为孤独感保护性因素(OR=0.645)。学校是儿童人生道路中踏入的首个社会,特别对于部分寄宿的留守儿童来说,是其生活、学习最主要的环境,他们在这里建立同窗之情、师生之爱,获得来自家庭以外的社会支持。而高年级随着入校时间越长,学校适应越好,学校归属感越高,得到来自师生同伴的情感支持越高[13]。

有研究显示:父母外出务工、离异家庭的儿童孤独感高于父母与儿童共同生活的家庭[14-15]。曾有报道指出:留守儿童的最大心愿就是与父母团聚,使自己不再成为留守儿童。但是由于工作、经济等诸多现实原因导致很多父母外出务工至少1年甚至几年不能与子女见面,这就使得留守儿童对家庭的期望与现状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孤独感的认知加工理论认为[16]:当个体意识到自己实际人际关系与期望值差距显著时,孤独感应运而生。本研究中父母外出时间越长,与父母见面间隔时间越久,可能导致留守儿童对家庭关系的期望值与现实差距越大,最终孤独感也随之越强。建议外出务工的父母应尽可能多抽时间(见面、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儿童进行交流沟通,维系情感支持。在本研究中,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留守持续时间、见面间隔时间对孤独感无明显影响(P>0.05),考虑可能与父母外出5年以上、见面间隔4年以上的样本量太少,导致各组样本量差异太大有一定关系,这也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增大该组样本量进行探讨。

[1] 蒋玉红,孙业桓,杨林胜,等.安徽省某农村地区在校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3):365-367.

[2] 张艳,何成森.留守儿童亲子沟通的心理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49-51.

[3] Liu LJ,Sun X,Zhang CL,etal.A survey in rural China of parent-absence through migrant working:the impact on their children’s self-concept and loneliness[J].BMC Public Health,2010,10:32.

[4] 李瑶,余苗,张妩,等.高孤独感儿童的社会认知偏差[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1):118-119.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量表评定手册(修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1.

[6] 岳蕾,孙芳云,刘勇.湖南省边远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调查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0):3320-3323.

[7] 赵莲,凌辉,周立健.不同监护状况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友谊质量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2):306-309.

[8] 孙晓军,周宗奎,汪颖,等.农村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和孤独感研究[J].心理科学,2010,33(2):337-340.

[9] 任亮宝,吕进基.儿童孤独感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8):1146-1149.

[10] Wen M, Lin DH.Child development in rural China:children left behind by their migrant parents and children of nonmigrant families[J].Child Development,2012,83(1):120-136.

[11] 赵景欣,刘霞,张文新.同伴拒绝、同伴接纳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亲子亲合与逆境信念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3,45(7):797-810.

[12] Lisa JS,Rober C,Gilbert RP.Patterns of change in children’s loneliness:trajectories from third through fifth grades[J].MPQ,2011,57(10):25-47.

[13] Kuperminc GP,Darnell AJ,Alvarez JA.Parent involvement in the academic adjustment of Latino middle and high school youth:teacher expectation and school belonging as mediators[J].Journal of Adolescence,2008,3:469-483.

[14] 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等.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33-40.

[15] 盖笑松,赵晓杰,张向葵.父母离异对子心理发展的影响:计票式文献分析途径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6):1392-1396.

[16] Marangoni C,Ickes W.Loneliness:a theoretical review with implications for measurement[J].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1989,6:93-128.

(本文编辑李亚琴)

The status quo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nelines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poor rural areas of western hunan

Peng Fen,Yang Qing

(Department of Nursing,Hunan University of Medicine,Hunan 418000 China)

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status quo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s loneliness.Methods: A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collect 985 pupils from fourth to sixth grade in poor rural areas of western Hunan,and the children’s loneliness scale was used as a measurement tool.Results:The detection rate of left-behind children’s loneliness was 13.8%;the single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loneliness of boys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girls(P=0.019);the score of loneliness under 9 years old childre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hildren older than 12 years(P=0.007).The scores of children in the 10-year-old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11-year-old group(P=0.040) and the 12-year-old-above group(P=0.003);the children in fourth grade felt more loneliness than fifth grade(P=0.000) and sixth grade(P=0.000),and the children in fifth grade felt more than sixth grade(P=0.047).The loneliness of those who stayed for more than 5 yea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groups(P<0.05);the loneliness was the most prominent among those who had not been visited by parents for more than 4 years(P<0.05).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female and high grade were the protective factors of children’s loneliness(P=0.025,P=0.000).Conclusions:Lonelines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poor rural areas in western Hunan was high.We should encourage boys to express their emotions,strengthen their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and strengthen their peer relationships to improve emotional support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reduce the loneliness.

left-behind children;loneliness;status quo;influencing factors

湖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4C0905;湖南医药学院校级课题,编号:2014KY10。

彭芬,助教,本科,单位:418000,湖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杨青(通讯作者)单位:418000,湖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

R471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6.31.013

1009-6493(2016)11A-3890-04

2016-02-19;

2016-10-17)

引用信息 彭芬,杨青.湘西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16,30(11A):3890-3893.

猜你喜欢
年龄因素儿童
变小的年龄
解石三大因素
年龄歧视
算年龄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